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 > 第157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157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尊重生?我靠截胡躺平! 审判之瞳:开局设计意外裁决罪犯 灾害来临,我靠停服庄园生存 三竦樱传 星空第一宗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花不皱 重生怒甩女知青,青梅才是我的白月光 许你轻狂 报告总裁,夫人说她是你祖奶奶 五行衍天诀

“士族门阀人才济济,别的不说,天下数以万计的朝臣官吏中,基本上都是士族、寒门子弟,普通人家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又如何做官?” “世家之间,盘根错节,或联姻,或为门生,或为故吏,这种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孔融、荀彧、杨彪一般,他们名满天下,门生故吏也不少,家世之显赫相国也不得不顾虑一二。” “一旦相国你要除掉他们,恐怕朝廷也会元气大伤。” 听到房玄龄的这一席话,秦牧意味深长的道:“所以,这个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玄龄,不瞒你说,如何对付士族门阀,我早已有了主意。” “现在我麾下有颍川、江东、河北三大士族势力,形成了一种平衡,让他们都能为我所用,但,以士族对付士族,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日后等我一统天下,改朝换代,想必要不了多少年,这些士族门阀就会成为依附于新朝身上的吸血虫,从我的新朝身上汲取利益,一如光武故事。” 想当年,光武皇帝刘秀是如何逆袭,廓清寰宇,再造大汉的? 刘秀最大的依靠,就是河北士族。 所以,在建立了东汉之后,刘秀也是投桃报李,任由各地的士族门阀“野蛮生长”,使私学之风盛行,朝臣官吏之间私相授受,土地兼并问题也是日益加剧了。 在打天下的时候,士族门阀绝对是最好的帮手。 然而,等到新朝建立,世家就会向皇帝索取回报,十倍乃至于百倍的回报。 难道刘秀不知道这种事情吗? 不,他知道,但是也无可奈何。 如历史上的魏武帝曹操一样,还曾颁布过求贤令,想要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摆脱世家大族的影响。 曹操却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反而会招致士族的怨恨。 为何? 只因寒门子弟,说到底还是士族,落魄的士族,他们跟那些显赫的世家大族仍旧是沾亲带故的,只是关系较为疏远而已。 寒门子弟还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出身低微,继而有着自卑心理,然后自己就向世家大族妥协了,一味地示好、迁就。 这就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作为穿越者的秦牧,属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少走许多弯路。 “不知道相国你打算如何对付士族?” 房玄龄疑惑的问了一句。 【叮!系统任务!】 【选择一:推行科举制。系统奖励:人物“李靖”。】 【选择二:设立国子监,自己培养人才。系统奖励:特殊物品“活字印刷术”模板、制作工艺。】 【选择三:颁布《求贤令》,招贤纳士。系统奖励:人物“于谦”。】 秦牧的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毫无疑问,秦牧又薅到了系统的“羊毛”。 对于名动千古的大唐军神李靖,秦牧是想收为己用的,只是,他不能这么做。 推行科举制? 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合时宜! 秦牧敢断定,自己一旦推行科举制,天下士人说不定都会站出来反对他。 而且,即便是秦牧推行了科举制,最后取得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收效甚微的。 为何? 因为士族人才济济,他们掌握着读书识字,经学致用的权力,其势力之盛,几乎垄断了整个大汉官场。 秦牧这个时候推行科举制有什么用? 最后考取功名的还不是士族子弟吗? 至于《求贤令》,效果跟科举制也是一样的。 秦牧迫切需要人才的话,颁布《求贤令》是不错的法子,但是他现在麾下人才济济,也根本不缺治国理政之才。 而秦牧设立国子监,自己培养人才就不一样了。 天地君亲师,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忠孝礼义。 由秦牧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着师生名分,自然是对秦牧忠心耿耿的。 后世的蒋校长也是以自己的黄埔系为根基,逐步壮大起来的。 再者说,活字印刷术的确是一项了不得的发明,能使书籍文化广泛传播,让更多囊中羞涩的人读书识字,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出人头地的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 “玄龄,要对付士族,不难。我想先从培养人才方面入手,再逐步取消察举制,改革选官制度,用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担任朝臣官吏。” 秦牧旋即就跟房玄龄商议了一番。 …… 在翌日德阳殿的大朝会上,秦牧第一时间手持牙笏出列,向陛台上的刘协进言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请讲。” “自董卓之乱以来,天下纷乱,百姓尽皆流离失所,士子也不得其位,退隐于山林之间,致使学统有倾覆之危,天下士子有倒悬之急。” 秦牧正色道:“陛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臣以为,如今朝廷安定,人心思定,朝廷应该恢复太学之学统,使士子们得以有做学问的地方,得以被鸿儒传道受业解惑。” 闻言,刘协颇为疑惑的问道:“相国,这太学不是早已经恢复了吗?” “陛下,不够,太学恢复得还远远不够。” 秦牧缓声道:“顺皇帝永建年间,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现在许都的太学,生员有多少?” “不过五百人!陛下,太学的生员如此之少,陛下你又怎能说太学已经恢复?” 听到这话,刘协摇了摇头道:“既如此,相国你可招收生员进入太学,朕,概不过问。” 看起来,刘协还是没有明白秦牧的心思。 秦牧旋即从衣袖中掏出一道奏章,让在一边的太监递给了刘协过目。 看见奏章上的内容之后,刘协震惊了,一时间瞠目结舌,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秦牧。 秦牧恢复太学之学统的计划,竟然如此庞大? 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刘协旋即陷入了沉思,把秦牧的奏章,让站在一边的太监向陛台之下的公卿百官宣读。 按照秦牧的规划,太学改名为“国子监”,作为大汉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682/117689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682/1176892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