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 第6章 胡也的锅,关胡亥何事?

第6章 胡也的锅,关胡亥何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太上剑途 玄幻,我靠作死成就大道至尊 死亡作业 莽荒纪之问道长生 散装社会团体 重生小破球,我能给自己打mod 三国之小兵霸业 夫郎他有两幅面孔 小人鱼她被全星际团宠了 大唐之神级败家子

“陛下,无恙否,是否需要传太医?” 赵高见秦始皇右手按住额头,眉头紧锁的无神模样,赶忙上前问道。 秦始皇没有回答赵高的话,只是喃喃自语道:“分不清,朕真的分不清啊!” 分不清?还真的分不清? 赵高听闻此言,心中不经腹诽道:秦始皇难道得了精神病? 秦始皇看着赵高,呢喃问道: “朕犹在梦中乎?” 赵高闻言,不明所以,但还是认真回道: “陛下自不在梦中,其实梦与现实很好分辨。” “掐自己一下,如果感觉到疼痛,那便不是在梦中,因为梦中人没有知觉。” “又或者,仔细观察某物,看看可否细究其纹理,梦中之物大都模糊不可细观。” 秦始皇闻言还真就掐了一下手背,发现有痛感,又自己看了一眼身上龙袍,发现分毫毕现。 秦始皇心想:如此说来,现在朕并不在梦中? 不。 不对。 在那五年时光中,他记得他同样有痛觉,同样能看到细微之物。 难道说那五年并不是梦,是朕的真实经历? 秦始皇隐隐快要触摸到了真相。 不过,下一秒又直接被秦始皇自己给否决了。 还是不对。 如果是真实经历,那此刻朕应该是在沙丘宫才对。 推测再次回到起点。 秦始皇是真的有些凌乱了。 也就是古代精神文化略显匮乏,重生话本小说太少,大都是一些梦境文,诸如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等。 否则,秦始皇高低得往重生方面猜测一番。 经过反复思量,秦始皇最终还是将一切定性为他在右北平郡做的一场春秋大梦。 他把从始皇三十二年到始皇三十七年这五年时间认定为梦。 而灵魂出窍后的两年多时间,则定为梦中梦。 这也是最符合逻辑的推测。 秦始皇自是果断之人,敲定之后,便不会再驳杂思绪,扰己心神。 念头通达的秦始皇看向赵高,道: “赵高,朕方才问你,谶语与胡亥有无关系,你缘何不答?” 既然想通了,他就准备继续来搞赵高了。 赵高见秦始皇眉头不再紧锁,言语有力,心道:精神病好了? 好了就开始恁我? 见赵高没有立即回答,秦始皇再道: “朕两次问你话,你皆迟疑缓答,是想让朕治你的罪吗?” 秦始皇在朝堂之上,长时间走神呢喃,自然无人敢指摘。 而赵高胆敢言语有半分迟疑,便有藐视君王之嫌。 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殿下群臣皆同情地看向赵高,他们如何看不出来秦始皇这是有意要为难赵高。 想来定是赵高的某些行为惹秦始皇不喜了。 不过,他们倒也并没有替赵高过多担心,尤其是蒙毅。 因为,就算赵高犯下死罪,秦始皇依旧会赦免其无罪的。 关于这点,他深有体会。 也就是秦始皇不知道蒙毅心中所想,否则定会说道: 蒙卿,你现在去再找赵高一个死罪,朕保证让其死翘翘。 也算朕替梦中的你报仇了。 赵高自然也看出来秦始皇是有意要找他麻烦,才会抛给他如此棘手的问题。 他甚至觉得,自从他穿越过来后,秦始皇就一直看他不爽。 但他没有证据。 同时也找不到秦始皇看他不爽的理由,于是只能暂时将这归于自己的错觉。 关于亡秦者是不是胡亥这个问题,即便他知道是真的,也不能说出来啊。 赵高只好继续装傻道: “不是胡也吗?跟公子胡亥有什么关系?” 群臣听到这个回答都替赵高感到默哀,这赵高都已经被陛下给逼得装傻充愣了。 然而,秦始皇仍不打算轻易放过赵高,道: “你是在戏弄朕吗?” “胡也”的“也”分明只是个语气助词,无有他意,赵高焉能不明? 赵高当即拱手叫屈道: “臣纵万死岂敢行此事,戏弄陛下者,非臣也,乃燕人卢生耳。” “公子扶苏所言是也,此人不知从哪杜撰出一本书来,就扬言大秦欲亡。” “然,我大秦千秋万代,永世不衰,岂有商灭周亡之理?” “此人包藏祸心,望陛下明鉴。” 赵高直接一招祸水东引。 扶苏也附和道:“赵高所言极是,请父皇明察。” 扶苏到底仁爱,岂会眼睁睁看着幼弟胡亥陷入危境。 卢生没想到火会烧到自己身上,急忙道: “此书乃小人偶得,绝非小人杜撰啊!” 赵高不待卢生思索,立马又问道: “此书既为你所获,那你说‘亡秦者,胡也"此谶语何意?” 卢生哪里敢说胡亥,当即说道: “‘胡"自然是指胡人,绝非公子胡亥。” 其实,说“胡”是胡亥的,从头到尾也就只有秦始皇一人而已。 卢生最后又补充一句,道: “也不是指‘胡也"。” 赵高无语,这句可以不说。 连天书持有者都亲自认证“胡”指代“胡人”,其他人自然更不会去多说什么。 秦始皇看了一眼赵高,也不在强问。 其实,就算秦始皇因梦境的原因觉得大秦有可能会亡于胡亥,北方的匈奴他也不会置之不理。 就如李斯与蒙恬所说的一般,那些草原上的蛮夷自己不事生产,却经常来掳掠我大秦的粮食。 不只是粮食,就连女人和孩童都不放过。 一些原燕赵之地,现已属我大秦边疆,甚至被这些胡人所占据。 不打不足以显我大秦国威。 我大秦之疆土,寸土不让,寸土不失,寸土必争。 秦始皇直接命令道: “令将军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勿使我大秦边境再受匈奴一蹄之祸。” “喏。”蒙恬当即领命。 大秦自一统六国后,除任嚣、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外,几无大的兵事。 似蒙恬等一些将领早已饥渴难耐。 而底层的士卒因无战事,而无法获取军功,争得爵位,也早已心有怨言。 这都是大秦的不安因素啊。 所以,此刻蒙恬听到要北击匈奴,自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突兀响起。 “陛下,臣有一言,匈奴不事耕种,游牧草原,常年生活在马背之上,故而骑射皆精于我大秦铁骑。” “况且,匈奴马匹优良远胜于我大秦战马,且数量极多。” “匈奴骑兵速度极快,来去如风,三十万秦兵恐不能制。” “臣建议,增兵至五十万,以击匈奴。” 赵高寻声望去,只见通武侯王贲拄着拐杖走出朝列。 看其踉跄模样,想来早已病痛缠身,应是早年战场杀伐所致。 秦灭六国,除了韩以为,其余五国皆是被王翦父子所灭。 通武侯王贲乃武成候王翦之子。 史书上,王贲的生卒年不详,王翦的生卒年同样不详。 但可以大致推测一番。 据说王翦死于秦始皇三十三年,也就是明年,活了九十岁。 古时男子大概十五六岁便结婚,因此王贲与王翦年龄相差应该不超过二十岁。 也就是说,王贲此刻也已经六十多将近七十岁。 现在还能上朝,都算身子骨硬朗了。 要知道,不是什么将领都能像王翦一样长寿且善终。 包括他的儿子。 不管书上怎么写,反正他从原赵高的记忆中发现,王翦现在还活着,但似乎只能卧床,已无法行动。 还有,王贲现在七十有二。 秦始皇也看向王贲,他素知王贲与王翦一样打仗求稳。 毕竟是父子,王贲受到王翦影响也实属正常。 就如当年灭楚一战,李信说灭楚二十万足矣。 而王翦非说非六十万不可,甚至不惜告老还乡。 其实,李信前期攻楚,是一路的高歌猛进,凯歌阵阵。 若非关键时候昌平君反叛,胜负如何,还犹未可知。 然而,败了就是败了。 最后还是靠王翦力挽狂澜,才打赢了这赌上大秦国运的战争。 军神不愧是军神。 而王贲身为军神之子,跟随王翦作战多年,深得其领兵精髓。 如果不是有那一场梦,秦始皇说不定就真的采纳了王贲的建言。 可现在,秦始皇只是笑道: “通武侯勿忧,三十万秦兵不仅够蒙恬击退匈奴,甚至都够他修筑长城了。” “修长城?” 王贲与蒙恬俱有些不解,不是在讨论北击匈奴,怎么又扯到修长城了? 赵高更是瞬间看向秦始皇,心中惊骇: 我听到了什么? 什么叫“三十万秦兵不仅够蒙恬击退匈奴,甚至都够他修筑长城了”? 秦始皇是怎么预知到蒙恬能“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秦始皇见王贲、蒙恬二人疑惑,于是道: “此次朕出巡至北地,发现燕赵之长城多有损毁,故而想让蒙恬将秦燕赵长城连接起来,抵御匈奴南侵。” 王贲闻言立即道: “修筑长城一事,臣亦赞同,臣只是担心三十万秦兵无法击退匈奴。” 陛下让他勿忧,可根本没说让他勿忧的理由啊! 秦始皇刚想解释,却突然顿住。 因为他发现他根本无从解释,他总不能说他是做梦梦到蒙恬北却匈奴并筑长城吧? 这算是理由吗? 于是,秦始皇只好道: “因为,朕相信蒙恬。” 王贲有些无言,这理由跟没有有什么区别? 蒙恬神情激动,因为这句话代表秦始皇对他无比的信任。 赵高则心中长舒一口气。 原来只是秦始皇信任蒙恬啊,他还以为秦始皇也是穿越过来,知晓未来的事呢。 吓他一跳。 也是,蒙恬号称“中华第一勇士”,对战匈奴,焉能有不胜之理? 秦始皇相信蒙恬,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973/118970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973/118970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