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邮编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斗罗:剑修无上 斗罗:开局百万年魂环,特效无敌 安若素封远清 无限轮回狂想曲 谍战:特高课都没了,你说他忠诚 灵气复苏,我的系统它真的有毒 今天琴酒跟我单干了吗 精灵:开局制造超梦 穿书后我捡到了反派 快穿之男配只想干大事

秦始皇面色严肃,言语认真道: “赵卿,汝非妄言乎?” 一月一万贯,秦始皇心中仍是震惊不已。 赵高闻言拱手道: “臣怎敢欺君?” 对于邮寄书信的收益,他确实已是保守估计。 大秦人口总共才两千多万。 基数本就不多,识字率就更低了。 而有能力邮寄书信者,则更少。 邮寄书信也是要钱的,而底层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 又怎么可能去花钱写信呢? 更别提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一定会远离家乡。 压根也用不到书信。 因此,需要邮寄书信且有能力邮寄书信者,无非就几类人。 商人、官员、权贵、士兵戍卒、服徭役等。 商人自是不必说。 有钱,而且常年各地奔走。 几个月不回家都是常态。 这时候若可以写一封书信回家报平安。 无论对于商人,还是对于商人之家属,都是不小的慰藉。 官员也无需多说。 举个例子,比如赵佗回到南方后想给赵高写信拉近关系。 这肯定不能走官方通道。 因为,官方的驿站邮局,不是传递行政文书,就是穿越军情急报。 你写一封“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的信寄回咸阳,算是个怎么回事? 若真想送信,怕是只能派专人送回了。 权贵与官员同理。 士兵戍卒常年镇守边疆,远离家乡,若有书信传语报平安,自可以缓解思乡之情。 至于服徭役者,亦是如此。 服徭役之人,有半年甚至一年不能回家,自然也有家书的需求。 有需求,并且有能力。 大秦服徭役是有工钱的。 一日八钱。 若是包食宿则六钱。 之前也说了,秦半两的购买力可是很强。 六钱已经不少了。 毕竟,萧何给刘邦五钱,刘邦就已感恩戴德。 在赵高看来,邮寄书信的市场需求很大,百姓意愿也极强。 一月一万贯,不成问题。 要知道,在古代“家书抵万金”,可不是只在“烽火连三月”之时。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足见家人之羁绊,家书之重要。 只不过,那些代写、代读书信之人,恐怕要大赚一笔了。 据说,大秦的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 大多数人都不识字。 所以大部分人真想邮寄家书,只能请人代笔。 也是,古代靠代写书写谋生者,也不在少数。 如此说来,有能力寄书信者,应该再加上一类人—— 诸子百家之人。 诸子百家大都识字。 赵高不觉感慨,孔子首开“私塾”先河,打破“官学”垄断。 让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确实可称“万世师表”。 他算是又发现了一个“独尊儒术”的小优点。 除了儒家为两大“显学”之一,儒生者众,学儒者广。 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推广儒家,有事半功倍之效。 还有便是学儒,自然要学习那些儒家经典。 儒家,可以说是天生的老师。 后世僵化的儒家,真是的玷污了先秦儒家精华。 赵高觉得有必要将“教书育人”也写进“新法家”之中。 不过,“教育”一事,非一时之功,需缓之。 听赵高如此说,秦始皇点点头后,又开口道: “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赵高大致说了一下: “在各地建立邮局驿站,以驰道运输。” “官方文书用快马,民间书信用牛车,加以区分。” “书信的费用不宜太贵,一钱即可,并且根据距离远近予以增加。” “用纸来作为信纸和信封,舍弃竹简。” 赵高说到这,心道:好在造纸术已发明出来。 否则若是用竹简当做书信,一个信使能带多少书信? 换作纸张的话,一个信使随身携带几百封书信根本就是轻飘飘。 赵高正欲继续说,李斯忽然问道: “一钱,是否过于便宜了些?” 赵高心想:太贵了就每人寄了呀。 若寄一封信要三四钱,有这钱那我买斗粟不香吗? 服徭役者,一天才六钱,花一半钱来寄信,脑子有雾吗? 思乡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有情饮水饱,你试试真饮水,看看会不会饱。 想是这般想,但赵高嘴上却说道: “单次运费虽然少了些,但架不住人口基数大,算下来其实并不少。” 大秦有两千万人口。 假设只有一百万人写信。 来回就是两百万钱。 每五天一次,一个月近六次,也有一千二百万钱。 也许戍卒和服徭役者不会这般频繁写信。 但那些商人、权贵写信的频率肯定会高一些。 特别是商人,他们不差钱,而且写信沟通也方便。 要知道,写信又不只是写家书。 在古代,沟通可是很麻烦的。 李斯想了想,又问道: “用牛车运送书信是否太慢了?” 其实,之前李斯也觉得官方驿站运送民间书信,有些尊卑不分。 现在听到邮寄书信能赚这么多钱后,他又感觉用牛车太慢。 赵高笑着道: “这些百姓寄信,速度真是一项重要因素吗?” 商人也许会在意送信的速度,但那又怎样? 这送信的机构可是朝廷。 就算信件丢了又怎样? 怎么?这些人难道还敢埋怨朝廷不成? 那真的就变成那个段子: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呐? 算了,直接拉出去砍了吧。 当然,说是这般说,服务质量肯定不能太差。 要是经常出现丢件坏件,以后谁还寄信? 所以,最起码要等到别人都适应了,再来摆烂嘛。 互联网割韭菜不都是如此? 先培养用户习惯。 然后再割韭菜。 李斯觉得赵高说的很有道理,百姓收到家书的喜悦,根本不会在意送信的时间。 见李斯不再询问,赵高继续道: “还比如将各个城池设置一个编码,如此可以提高邮件投递效率、降低邮件丢失率。” 赵高回想着以前的邮编,举例道: “就像是北京,呃,蓟县的编码是100000”。 北京在秦朝时期叫做蓟县。 “而咸阳的编码则是712000。” 还是那句话,大秦识字率不高。 将城池与数字关联在一起,即便不识字的人,看到数字后也就知道对应的是那座城池了。 不过,大秦现在还没有阿拉伯数字。 所以100000应该写作一零零零零零。 赵高正欲提邮票一事,秦始皇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973/118971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973/1189716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