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这还能信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木叶:三十岁的宇智波提不起劲 综艺:别人求生做任务,她躺平吃瓜池浅凌乾 云池风月事 洪荒:拜师三霄仙子 从解脱胜开始 天生穷命:侯府富贵差点让我暴毙 在提瓦特世界屹立的黄金树 黄金年代 长生,从复活九叔开始 世间花朵皆尘灰

“齐墨之论辩一派,在战国时期游说各国,宣扬墨子思想。” 相里拙解释起来道: “曾于名家两派公孙龙与惠施在一些问题上,展开过激烈辩论。” “不论是口才,还是思辨能力都极为了得。” 相里拙说到此,忽然又道: “不过,我听说前些日子,圣人之后孔子八世孙孔鲋携荀圣亲传弟子浮丘伯等人前来堵安武君您。” “然而,却被您三言两语,打击的哑口无言,溃不成军。” “想来,就算齐墨一派中真有不服者,安武君亦是能说服他们。” 赵高听到这,不禁挑了挑眉。 什么叫孔鲋、叔孙通等人被他三言两语打得哑口无言,溃不成军? 他什么时候这般厉害了? 他可是用了一本《三字经》来堵这些人的嘴的。 《三字经》是什么样的存在? 后世儒学经典之一,三大蒙童启蒙书籍之一。 你管这叫“三言两语”? 你还真不把那些儒家之人当回事啊! 古代这些文人也许不懂后世的科技或者一些先进思想。 但他们对于古代文化,经典书籍的造诣,可远不是后世的一些专家教授可以比拟的。 故而,似孔鲋等人才能一眼就看出《三字经》的价值。 以及认定能写出《三字经》之人,对儒家文化一定钻研颇深。 那些个散播这些话的人,也不知道将这里面的事给说清楚。 这些个谣言,可真是不负责任。 嗯,负责任的,那还能叫谣言吗? 谣言,主打的就是一个拿人情绪。 至于当事人……死活不论! 活着,那就将你谣言致死。 死了,那就借此再谣言一波。 活人钱,死人钱,都要挣。 好吧,你要真问这些造谣者图什么,有些还真不一定图钱。 毕竟,这种有组织的造谣……都得有组织。 如此一来,那些个人的键盘侠图什么呢? 大概是图一个众人皆醉。 亦或是图一个举世皆浊。 甚至只是图一个口嗨好玩。 要知道,围观看热闹,一直都是人类的劣根性。 不仅是看热闹,起哄者更是比比皆是。 这些人看热闹从来不嫌事大。 只嫌事不够大。 越大越好。 这样才能在枯燥、乏味、甚至是被欺压、被蹂躏的生活中,平添一丝涟漪。 至于是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则无关紧要。 这样的人不值得同情。 即便这些本身也是极平凡的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遭遇,不公正的对待,不公开的规则。 可这些人却没有将愤怒爆发在那些欺压他们的人身上。 而是在虚拟世界中,中伤他人。 这与不公平的世界何异? 有人说,酒后会乱姓,耍酒疯,打人骂人,都是酒闹的。 真的是如此吗! 因为,喝醉后,打领导、骂领导的人,似乎并非是比比皆是。 这些醉酒之人可能打父母,打妻儿,或者打好友。 但却没有堵领导家门,指着领导鼻子骂的。 即便,这些人在工作中,总是在谩骂领导不是一条好狗。 但是在喝醉后,却总是很拎得清。 强者挥拳,挥拳向更强者。 弱者抽刀,抽刀向更弱者。 酒壮怂人胆,也不知道是喝的酒不够多,还是这个人已经怂过头了。 其实,将自己所做的事,推给酒,不过是一种惯用伎俩罢了。 就跟古代将亡国之事,推给美人一样。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一个女子她何德何能? 赵高正准备解释一下谣言,虽说这个谣言他并不排斥。 就在他刚要开口时,相里拙又继续说道: “再者,齐墨同样继承了墨子的兼爱思想。” “安武君您造出曲辕犁,造福于百姓,造福于天下,齐墨之人必不会太过为难于你。” 齐墨不仅继承了墨子的兼爱思想,还将之发展。 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包括起义。 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三墨之一。 确实挺幻想的。 这就好比,朝廷已经烂到一定程度了,但你不要想着去推翻它,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建设它,改造他。 为那些统治者擦屁股。 当根子烂了,只能剜肉剔骨,扬汤止沸,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结束战争,只能用战争。 以战止战,以暴制暴。 妥协只能换来短暂的和平,之后势必爆发更大的战争。 譬如德国。 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换来的只是二十来的短暂和平,之后便是更大的二战爆发。 又如小日子。 侵略东北,老蒋一味妥协,换来的便是全面战争的爆发。 别人要战,你便战,想要和平,唯有战。 靠国联,靠组织,全都是扯淡。 国与国是如此,人与人亦如此。 孔子有句话说得好: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别人对你好,你便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那你该怎么对他就怎么对他。 至于具体怎么做。 依旧用儒家之言来回答: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改而止。 用人道去感化不人道,是对人道最大的不人道。 对罪犯的包容,则是对良善的践踏。 赵高也就是不知道齐墨有这等思想,否则求他加入他都不会加入。 赵高这时终于找到澄清的机会,道: “之前与儒家座谈,只是交流,并没有什么三言两语就将什么圣人之后,荀圣亲传驳得哑口无言。” “谣言多有不实之处,不足为信。” 赵高稍微解释了一下,熟料相里拙却笑道: “安武君莫要自谦,您与儒家的那场辩论,我已经听过五个徒弟的汇报,综合了七个版本的说辞,绝无疏漏,确凿无疑。” 他一心钻研技艺,极少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听他的徒弟以及一些墨家子弟谣传……转述。 赵高闻言,脑门满是黑线。 五个人的汇报? 七个不同的版本? 这特么还能信吗? 就这还确凿无误,绝无疏漏? 都漏完了好吧。 赵高沉默了良久,方道: “考工令,我觉得我有必要跟你详说一下那天的经过。” 他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将孔鲋等人驳得哑口无言。 而是多言多语的把孔鲋等人震惊的瞠目结舌。 相里拙摇头摆手道: “不必,我已经综合过了。” “安武君您莫要过度自谦,您要知道,这辩论一道,虽然齐墨和名家两家是大宗,但儒家亦非等闲。” “他们能够将死的说成活的,坏的说成好的,春秋笔法,口诛笔伐。” “你能让孔鲋、浮丘伯等人哑口无言,足见您的辩论之才亦非寻常。” 赵高注视着相里拙。 他总觉得相里拙在内涵后世的儒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973/118972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973/118972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