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儒雅随和的我怼人成圣? > 第四十五章 王脉理学!正统之争!

第四十五章 王脉理学!正统之争!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七零之娇娇后妈养娃暴富 隆万之变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我在武道图书馆苟到无敌 盛唐挽歌 我的卦金不对劲 龙族:我在屠龙时代做心灵导师 野夫提刀录 我全家在种田文里打卡求生 三国领主:开局自投巨蟒口中

李观棋正寻思着,颜仲卿的声音再度响起。 “我观你文气加身,入儒有望。在这儒家两脉中,偏好哪一脉?” “儒家两脉?” 李观棋眼前一亮。 “这儒道两脉,书院不曾讲,我也未能涉猎。敢问指挥使,这儒家两脉,是何情况?” 虽然李观棋身怀文气,但对儒家修行,却是一点不知。 加身那些文气,也只能化作武道劲气来使用,借文气修武。 对方提到的儒家两脉,恰好是他当前最需要的信息。 “哈哈,我倒是忘了,如今儒学渊源,也成了秘辛。” 颜仲卿轻笑一声,复又开口。 “要知如今这儒家两脉,就须先知儒学渊源。 “天下儒学,自孔圣始。 “孔圣立儒学,倡导‘仁"、‘礼",以此开辟出一条修行路。当时天下儒学,就唯有这一种声音。 “但后来,孔圣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影响深远。此事至今,对错仍难论。 “此事之后,孔圣学说首当其冲,近乎断绝。自此之后,儒学体系崩坏,分裂出众多支脉派系。 “到如今,有两脉势大,一称正统,一称王脉。我大乾儒修,皆出自这两脉。 “正统一脉,继孔圣之学,礼部世代官员,出于此脉者众多,礼部尚书亦是。方才司谳殿内,那位红袍大臣即是他。 “王脉亦称理学,始于我大乾开国时董圣,兴于当代朱圣。‘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此脉如今昌盛,于刑、吏、户三部门生不少,这三部尚书,皆出自王脉。 “在我大乾修儒学,即为二选其一。” 颜仲卿逐一介绍,很是了解。 ‘那位红袍的,是礼部尚书?" 虽然这三司会审,前面许久他都等在殿外,但殿中声音却听得清楚。 入殿之后,对方再一说话,就好对应上。 李观棋略一回忆,即刻想起此人言论。 ‘这位徐临徐尚书,属于儒家正统?那位周老尚书也是?" 他曾听薛九娘提起过。 教坊司独立运行,但归属于礼部管辖。 《秦香莲》开演时,六驸马曾经登门问罪,结果刚巧撞见礼部的前任老尚书,铩羽而归。 而在司谳殿中,六公主反戈一击,想要揪出戏本作者时,徐临也出言驳斥过。 看起来,礼部的人好像都在帮他。 ‘他们想帮的……是写出《秦香莲》的人?" 李观棋心头微动。 之前司谳殿里,代表儒家王脉的人,也曾表明过态度。 就比如主审的刑部尚书。 在六公主反击时,刑部尚书也曾发声,声援徐临。 结合颜仲卿所说,李观棋逐渐明白过来。 “小子斗胆猜测,这正统与王脉之间的关系……是否彼此倾轧,争夺利势,时有形同水火,时有一致对外?” 李观棋思忖一番,开口说道。 要单看之前司谳殿中的情况。 儒学两脉枪口一致,驳斥六公主,倒是和谐得很。 可要是结合颜仲卿所说的那些再去想,就不是这样了。 这两脉之间,关系必然不合! 且不说两脉理念不同。 就单看儒官在朝中分布情况,就可见一斑。 按照颜仲卿所说,出身儒家正统的,主要在礼部就职。 出身王脉的,则是分部在刑、吏、户三部。 派系独立,再明显不过。 更何况,朝堂之上,是整个大乾的金钱、势力、土地等资源分配。 要说这两脉能一团和气,怎么想都不太可能。 ‘就是不知道……这两脉,哪一脉更合适我?" 李观棋心头暗想。 方才颜仲卿说过,大乾儒修,皆出自这两脉。 虽然颜仲卿讲明了儒家如何修行。 但,也仅仅是点了一下而已。 至于文气怎样运用,李观棋还并不知晓。 目前他知道的,就只有自己摸索的以文气修炼武道一种用法。 在武道还没入品时,他就察觉这种方式效率不佳,利用度太低。 虽然那些文气潜藏在自己体内,没有浪费,但也需要更适合的修行方式。 自己以后要是想修儒家法,少不了和这两脉打交道。 ‘从先前司谳殿中的情况来看,这儒家两脉,好像都相当重视《秦香莲》……" 李观棋眼珠转动。 这样看来,好像还不错! “时有形同水火,时有一致对外?” 颜仲卿重复着李观棋的话。 “哈哈哈,没错!你小子倒是机灵。 “这水火与一致,倒是说得恰当!不过,这两脉一致时少,水火时多! “我口中的正统与王脉,仅是叫法。对于他两脉来说,还有正统之争,每年死伤无算,数百年来,上三品亦难善其身!” 短短几句话,说得李观棋心头一紧。 看来,儒家两脉之间的斗争,比他猜测的还要激烈得多! 虽然颜仲卿没有多说。 可就光一个死伤无算,上三品亦有,就足以见其残酷了! 七品境界,在军中就可任万夫长。 这还只是下三品而已。 到了中三品,随便放到哪里,怕都是一方豪强。 甚至…… 之前,那位杨姓将领送前身来奉阳时,曾经提及过。 面前这位统御整个北镇抚司的指挥使,也只是四品境界! 而两脉间的正统之争,甚至波及上三品! 李观棋心头微沉。 “正统之争……哈哈哈哈哈!” 突然,颜仲卿开怀大笑。 他笑了半晌,笑得李观棋有些发毛,方才停下。 “好了,既然你懂得这些,我也就不用再浪费口舌。 “陛下赏赐千金,我北镇抚司也不亏待功臣,赏九百金!待会你去找账务领了。 “此间事了,你休沐几日,待到精神养好再回来找我报到,去吧。” 说着,颜仲卿擦了擦眼睛,放下手中书稿,站起身来。 “是,小子告退。” 眼见颜仲卿送客之意,李观棋规矩见礼,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颜仲卿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对了,你并无师门,不懂的很多,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颜仲卿声音悠悠,如在千里之外传来一般。 “修行之法,自何而始? “穹苍之上有日月,日月之上有星辰,然此为凡夫所见。 “修行有道者,抬头可见光华如练,璀璨磅礴,横亘星空,唤之长河。 “凡修行法,武、儒、佛、道,各有其长河。 “长河动静之间,影响世间颇多,武道长河奔涌,则世间武运昌隆,修武者进境神速。 “文道长河久寂无数年,则世间儒家坎坷,派系割裂,修儒者亦艰。 “至于是世间影响长河,还是长河影响世间,又或者二者互相影响,则不得而知。 “不过……” 颜仲卿略一停顿,再度开口。 “在十八日前,文道长河突然异动,引得儒家两脉俱震,却不知原因为何。”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9095/119383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9095/119383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