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仪表堂堂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绝世美人谁也不爱 我,皇朝皇后,开局被打入冷宫 妖女哪里逃 四海蛟龙 逍遥小贵婿李辰安钟离若水 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冷王爆宠:医妃倾天下 不科学恋爱 女神的合租神棍 臣本相依

第417章仪表堂堂 手中捏着杜如晦递过来的情报,李世民稍微琢磨了一下便下令: “召裴世清。” 倭国的来使对李世民来说颇有点猝不及防的味道。 毕竟在目前的规划当中,击败吐谷浑打通河西走廊,遥控经略西域复汉之强盛才是目前的一等要做的事。 朝鲜半岛、倭国列岛、南海诸岛以及更远的堪称天赐宝库的绝岛。 想要对其经略的前提便是需要有一支威武海师。 但目前大唐的海师嘛……在有岭南道和江南道在后方支持的情况下,打个夷州岛还相当吃力,根本不能指望出海震慑东海夷狄。 所以目前李世民也是暂缓了计划。 一方面要在长安成立算学阁,研算学经典之余,还要探索将其应用到政务和海务上。 另一方面便是召回一批海师当中将领,混合以刘仁轨为首的年轻人将校共同在长安短学,晓海事通夷狄,知海情学操帆识风,等学满半年后便要重回大唐海疆共掌海师。 最后就是如侯君集了,以潞国公为首召船队,驾新船试新法,总结得失最终为海师所用。 而倭人遣使,这也确实并未在李世民的计划当中,甚至还颇觉得意外。 说好的白江口之战后又拉扯了几年倭国才派了遣唐使呢? 于是稍微一琢磨,李世民便先打发走了杜如晦,让他再去详细整理一下这支倭使的情况。 另一方面便是召见裴世清这位“倭国通”过来。 毕竟此时的唐朝,若论对倭国过往之了解,当首推这位前隋的“遣倭使”。 此前由魏征知晓此人过往后,李世民便将其从尊贵清闲的驾部郎中擢升至方便做事的秘书监。 随后也亲自召见,询问倭国风土人情,命其修书记录倭国见闻。 而如今收到倭国来使的消息,乃是开唐之后的头一遭,于是思量再三的情况下李世民也选择了最简单的做法:召裴世清。 而很快,动作颇快的内侍便已经将裴世清请了过来。 虽是第二次见到这位完成了出使倭国壮举的臣子,但亲眼见到时李世民也不得不从心里感叹一句: 倒是个作使的良材美玉。 作为使者,仪表是一定要过关的,而裴世清在这一项上面可以说是非常突出。 即使如今已年近五十,但站在那里也自有一番汉儿气度,不怒自威令人心折。 只不过这种气度在遇到李世民时被撞得粉碎,只见他欠了欠身行了一礼道: “陛下。” 李世民也不废话,言简意赅道: “倭国有使,如今已至河北道,爱卿以为当何为?” 虽然已经从东海归来多年,但被李世民重新启用擢升后,裴世清也相当清楚自己需要在哪方面做事,因此几乎第一时间便毫不犹豫道: “倭人此来,定当乃是为求我华夏文化而来。” “此前陛下召臣之后,臣闲暇时走访得知武德六年时,前隋时随倭国使来华留下的部分僧人已辞别寺庙动身归乡。” “彼时距今已八年,应当是这些倭僧归乡言称我唐之声威,故而欲行大业年间旧事,慕我华夏礼仪,遣使来学。” “臣昔日行于倭奴国,其民野蛮不知礼仪,其王粗俗不知廉耻,自号日出之处天子乃是夜郎自大冒讳之辞。” “如今陛下吊民伐罪擒颉利于殿下,扬唐国威于漠南声传辽东,倭人此行定当两股战战难承陛下天威,宜陛下行取舍之断。” 耳听着裴世清这番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的态度,在听到“不知廉耻”这几个字时,李世民看着这张俊脸一时间反倒是有点走神。 知晓裴世清此人后,李世民也曾给百骑司下令搜索当初与裴世清一起出海的使团其他人员。 并非不信这位臣子,而是由众人之口拼凑出的情报终归可以更全面一点。 只是年岁久远,当初使团的其他人没找到多少个,百骑司的人反倒是带回来一个小道消息: 有言传称,当初前隋使团至东瀛,因为倭人普遍身高不足五尺,眼见汉人使团皆有七尺昂藏之躯,以为神。 倭人女王更是送嫡亲女至隋使公馆,欲留其血脉。 此前李世民只是觉得荒诞,但如今知晓这倭人皇室之行径,再看裴世清此般威武之貌,倒也不是…… “陛下?” “咳咳!” 裴世清说完见不到李世民回应便唤了一声,被打断遐想的大唐皇帝这才回过神来。 咳嗽了两声掩饰尴尬,缓缓点头表示嘉许。 两人就这般站在甘露殿中,李世民沉吟了一番选择直截了当询问: “若欲永定倭国,爱卿以为当如何制?” 这番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反倒是让裴世清有点讶异: “陛下。” 组织了一下话语,裴世清组织言语道: “倭人鄙薄,断无此之能也。” 裴世清的这番看法当然不能说错,毕竟他是实地亲眼见过的,而且此番判断也确实称得上合情合理。 只能说经历了后世见闻的锤炼,李世民已经学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单解倭患并不难,造大唐海师,封其国门断其海路,使其民蒙昧而不自知,随后暗中扶植倭人吊伐其倭王,使此方海岛城县各自为战永无宁日,可保数百年无虞。 但此时知海洋之重,李世民也自然清楚知道这一列细长岛屿的价值。 若是华夏最终能在此群岛安身设海师卫所,则可使东海变成如那罗马地中海一般的内海,拒敌于国门之外,戍海疆之安宁。 更不用说那倭岛还有白银之山,能供世界三成之白银,其地产之富,虽不及绝岛,但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犹有胜之。 虽不清楚终贞观一朝,刘仁轨能否率师登倭岛,但李世民觉得此般百年之计,还是早做打算的好,就比如现在。 裴世清据理力争了一句,但随即就觉得如此强硬反驳也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922/204060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922/204060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