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暗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超级秒杀系统 日记与鉴赏 梦中斩妖十年,我化身司妖 从婴儿开始吃瓜成圣 秦汉史鉴明古 离婚后,前妻姐崩溃了 黑莲花娇养守则 神奇牧场 从幻想降临开始 你赚钱,我来花,豪门后妈爽翻啦

第152章暗战 “我不是这个意思。”古千峰道,“特务会不会利用朱启明最亲密的人威胁他呢?” “最亲密的人?”张书勤道,“根据了解朱启明家庭情况的同志说,朱启明至今未婚,他老家的老母亲和哥哥,也在今年的六月份,在一次洪水中丧生了。 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亲人。” “他母亲和哥哥在洪水中丧生的事情,已经确认了吗?”古千峰问。 “已经确认了。”张书勤道,“原来他们同一个联络点的几名同志,都可以证明。” “可我还是觉得,这个朱启明的反应过于正常了,他回答问题的时候,逻辑和条理过于清楚,好像为迎接考察做足了准备一样。”古千峰道,“再就是,只是通过一次谈话,他身上的疑点就洗刷得差不多了。这是不是,太干净了一点? 还有在问到关键性问题的时候,那明显是在掩饰紧张、慌乱情绪的反应。他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了,如果他真的没问题,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 再看那个姜根富,他身上的疑点却是越来越多。如果姜根富真的有问题,那他肯定是高明安排的。而高明这样的人,他允许姜根富身上暴露出这么多疑点吗? 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姜根富身上的伤疤。 咱们的同志被抓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内,就会达到刑讯承受的极限。 在这个过程中,会叛变的已经叛变了,不会叛变的再过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更久,都不会叛变。 而姜根富身上的伤疤显示,他受刑的跨度达到两个月。 光从伤疤看,他是没有叛变的。至少没有因为熬不住酷刑而叛变。” “伤疤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这半年来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而从他们的经历看,一个过于简单,过于干净,一个过于复杂,疑点不少。 如果他们两个真的是高明安排的,那他安排这么一个组合,对他的计划,有什么积极作用呢?难道不会更加引起我们的怀疑?” 张书勤道。 “当然了,这些怀疑,也就是按照常理和高明这人的思维方式、做派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古千峰道,“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拿出真凭实据才行。” “既然只是分析判断,会不会有这种可能,他们两个人真的都没有问题?”张书勤道,“也许,我们就是因为受高明影响太大,凡事都往复杂处考虑,已经进入了死胡同。如果他们两个都没问题,这是不是更合理一点?” “高明本来就不是一个合理的存在,我们要是考虑得太合理了,那就是不合理。”古千峰道,“既然分析判断走入了死胡同,那我们不如少想一点,多做一点。” “你的意思是,对他们两个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让事实和证据说话?”张书勤问。 “对。”古千峰道,“对了,关于朱启明跟组织失去联系后的经历,组织上已经在调查了吗?” “组织上已经安排你培训出的几名最优秀的同志负责调查。”张书勤道,“到时候,他们会将调查资料全部汇集到你这里,由你来分析判断。” “这种调查,要有科学规范的计划和方案才行。”古千峰道,“还要有合理的分工。” “那计划和方案,就由你来制定吧?” “我还没有考虑好。先让我理顺一下头绪,好好考虑一下再说吧。” “好吧。” 与此同时,南市党务调查科高明的办公室里,高明正在跟魏江潮交谈。 “有没有跟蝰蛇联系过?""轩辕"和"湛卢"现在什么情况?”高明问魏江潮。 “刚刚联系过。”魏江潮道,“蝰蛇说,地下党组织已经开始对"轩辕"和"湛卢"进行考察。他们组织还派人跟"轩辕"和"湛卢"谈话。” “别的都不怕,关键是"湛卢"身上的伤疤。”高明道,“夜鹰和黄雀就是因为身上的伤疤,让他们产生了重大的怀疑。” “不就是让他们怀疑"湛卢"吗?”魏江潮问高明,“他们越是怀疑"湛卢","轩辕"不是越安全?” “你不懂。”高明瞥了魏江潮一眼,“我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怀疑"湛卢",而是相信他。他们只有相信了"湛卢","轩辕"才是安全的。” “我不明白。”魏江潮费解地看着高明。 “脑子又不够用了吧?”高明失望地摇摇头,“自己慢慢悟吧。” 见魏江潮还在发愣,高明又对他说道:“让蝰蛇注意他们联络点和他们组织所有的人,谁跟湛卢和轩辕接触过,都尽可能掌握,然后立即告诉我。 同时让兄弟们盯住湛卢和轩辕,两方面都不能有遗漏。” “是。”魏江潮应道。 “朱启明的母亲和哥哥一定要看好了,绝对不能让他们走出安全屋一步。” “是。” 由于姜根富和朱启明跟组织失去联系已达半年之久,按照组织原则,必须重新对他们进行考察。 由于二人已经知道组织新的联络点,按照组织原则,必须立即再次更换新的联络点。 姜根富和朱启明则被安排在法租界码头的一间货场当工人。 由于赵小松跟姜根富和朱启明曾经在一个联络点,古千峰便找到了赵小松,单独向他了解姜根富和朱启明的情况。 法租界3号码头货场的办公室里,古千峰和赵小松正在交谈。 当赵小松说出自己对于姜根富和朱启明的了解后,古千峰问赵小松,“朱启明同志的老母亲和哥哥,真的因为洪水去世了吗?” “对。” “是在朱启明同志跟组织失去联系之前去世的,还是之后去世的?” “之后。” “这个消息,你是怎么知道的?”古千峰问。 “是老孙告诉我的。”赵小松道,“老孙是听杨广宁说的。” “杨广宁?”古千峰询问地看着赵小松。 “啊,是英租界2号联络点的同志。”赵小松道,“以前跟我和朱启明在一个联络点共事过,现在分开了。” “这么说,这个杨广宁跟朱启明很熟?” “对。” “这么说,那个杨广宁认识朱启明的母亲和哥哥?”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赵小松道。 “你跟那个杨广宁很熟吗?”古千峰问。 “是比较熟。”赵小松道。 “你能不能单独约杨广宁见面,问一下他是怎么知道朱启明的母亲和哥哥在洪水中去世的?”古千峰道,“再就是问清楚去世的时间和现在埋葬的地方。” “可是,我现在只负责机关保卫,按照组织原则,跟各联络点联络,不是我的职权范围。”赵小松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古千峰道,“看来,还要我去跟他谈。” “您跟他谈最好了,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面面俱到,不会有遗漏。”赵小松道。 “好吧。”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9256/307740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9256/307740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