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年文娱 > 第154章 票房(二合一)

第154章 票房(二合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妖龙古帝苏寒萧雨慧 姑娘你不对劲啊 孤王患妻 烟花尽头 仙驭 重生的我不是暖男 重生到七零,我娶了个古代媳妇 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 我在明末穿梭1982:争明天下 NBA:撩好莱坞女星怎么了?我投篮必进

10月5日,京城华谊总部。 国庆假期还没过去,今日公司上班的人还不多。 可因为冯裤子的新片《夜宴》还在京城紧张拍摄,所以从片场回来的汪中磊并没回家,而是接了电话就直接来了公司。 宽大的办公室里,此刻除了汪中军和弟弟汪中磊,还有负责宣传的郭娜,和新上任的经纪公司总经理刘韬。 今年四月王金花带着旗下四十多位艺人,从华谊跳槽橙田,成了今年娱乐圈最劲爆的新闻。 华谊能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起来,除了冯裤子的稳定产出,就是王金花手中的这帮艺人。 可以说,华谊靠着这几十位头部艺人,在国内影视圈吃到了发展的第一波红利。 只是快速的发展,自然也带来了隐患。 华谊旗下的明星艺人,基本全由王金花在管理,她的保姆式经纪人服务,也确实把明星艺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从两年前开始,两兄弟就已经发现了她的尾大不掉,开始有意拉拢和分化。 只是王金花也不是善茬,这两年随着华谊的实力越来越强,双方的矛盾就开始变得激烈了起来。 而今年冯裤子的新电影《夜宴》也成了最终分崩离析的导火索。 当没有一位华谊艺人参与的《夜宴》演员名单公布。 王金花也果断选择了离职,接下来就是包括陈到明、胡君、夏语、刘佳玲在内的四十多名大牌明星,集体大跳槽。 当外界都在猜测华谊会不会因为这次人员大跳动,而一蹶不振的时候。 周讯和黄小明的迅速加入,和全新的艺人工作室模式,又让他们迅速稳住了局势。 如今手里除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夜宴》,与唐仁合作的大型古装历史剧《少年杨家将》。 还在和龙叔洽谈新片《宝贝计划》,张之亮的《墨攻》。 汪中军要用事实证明,华谊缺了谁都可以。 “这是最新的票房统计。” “这沈涛是真有点东西,网络舆论算是被他玩出花了。” 等人都到齐了,汪中军将最新收到的票房数据,放在了办公桌上,示意他们都看看。 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了五天,基本上大局已定。 龙叔的《神话》,不出意外能拿到这个档期的冠军。 只是票房并不如所有人预想的那样破亿。 上映十二天,目前票房6280万。 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最终落点估计不会超过九千万。 可以说这个票房算是让大部分人都没想到。 在华谊的预计中,以龙叔的号召力和如此大的投资,再配以大规模的宣传。就算最终票房不能破亿,最少也能相去不远。 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神话》多少算是失败了。 反倒是沈涛的《那些年》,有些意外又不算太意外的再次爆冷了。 意外是所有人都没想到,一部投资600万的青春片,还是一個演员转行的新人导演。 能在这个国庆档期拿下最少5000万的票房。 就目前上映十天时间,票房已经稳定过了3300万。 这个成绩,不管是投资,还是阵容,在事前都不会有人想到能取得这么高的票房。 按照他们的估计,票房能有2500万就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那还是看在演员是沈涛的情况下。 以他目前国内的粉丝基数,拿个两千万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这类青春片的票房一直都不太高。 去年荣信达的那部《恋爱中的宝贝》,在有周讯和陈昆的情况下,也才不过1200万票房。 可说不意外,是因为这毕竟是能营造出国内最大黑马《疯狂石头》的公司。 有着《疯狂的石头》的爆冷,现如今所有影视公司,都对他们的片子,多少会有些期待。 毕竟他们不能按常理来看待。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在基本没有多少线下宣传的情况下,《那些年》硬生生依靠着线上的网络营销,直接拉出了一个大热话题。 回忆青春! 从《那些年》开始宣传,所有公司都在关注着他们。 只是这一次,他们没有碰瓷、没有炒作。 一开始大家对沈涛如此简单的宣传还觉得有些意外,都在期待他还能有什么其他后手。 然而直到电影上映,也没见他有丝毫多余动作。 首映礼无比寒酸,放出的路演信息,也非常少。 比起《疯狂的石头》的那些层出不穷的营销。 《那些年》可谓是不声不响。 然而就是这不声不响,看似平淡的营销,却在电影上映后,逐渐爆发出了意想不到的能量。 先是《那些年》的博客话题,在上映后第二天直接就炸了。 虽然一开始是两伙网友的隔空骂战,可慢慢随着看过电影的网友越来越多。 那个被营销了一个多月的青春话题,就再次迎来了大量参与者。 一篇篇对青春回忆的博文,和对沈涛的“控诉”,开始大批量的出现在博客里。 不少网友原本是看见新闻,去围观一场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骂战,结果不知不觉间就沦陷进了一场集体制造的青春回忆当中。 一个话题,当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那它的热度就会越来越高。 再加上电影宣传部门的推波助澜。 线下媒体也进一步跟进报道,从而吸引来更多的围观者。 这就像是一个漩涡,一开始还很小,可随着被卷入的海水越来越多。 引发的虹吸效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个漩涡就变得越加庞大。 因此电影票房,也就自然越来越高。 有这几天的持续发酵,又恰好遇上国庆放假。 所以只短短几天时间《那些年》的票房就迎来了一波快速增长。 虽然已经十天过去了,可网络上关于青春的话题,却依然没有散去。 它引发的虹吸效应,还在不断为《那些年》创造高票房。 如果说去年的《疯狂的石头》,在宣传上有些出其不意。 那么这次《那些年》的宣传,就有些太堂堂正正了。 话题营销,这在所有宣传公司看来,就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当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在开始用这个方法宣传电影了。 和网站合作,打造影片的专属话题。 可正是这种常用的手段,却被沈涛用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完手中的票房统计,汪中磊几人都沉默不语。 如果把时代文化的宣传,比作武功招数的话。 那么《疯狂的石头》就好似使用的精妙招式。 虽然招式奇怪,却最起码有迹可循。 可《那些年》就完全放弃了招式,比拼的全是内力。 只简简单单的一剑,就刺死了所有宣传公司。 都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而这次他们展现出来的就是如此。 至于排名第三的《童梦奇缘》已经没人去关注了,它最后能拿两千万票房就差不多了。 “都说说吧~” 汪中军知道他们现在是什么想法,他自己看见这个数据的时候,也有些想不通。 为什么一个大明星+大投资的电影,会被一个小成本的青春电影,抢走票房。 是的,只看两部片的票房曲线,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都是,《神话》被《那些年》抢了票房,而且最少两千万! 毕竟一个档期,买票进场的观众就这么多。 《神话》原本预计的一亿票房,如今只剩下了八千万。 而《那些年》原本最多只能有两千五百万的票房,现在却最少能有五千万。 这一加一减,差距不就和市场大盘吻合了。 至于同期上映的《童梦奇缘》,它的市场预期本就不高。 一开始投下的拷贝也不多,现在能拿两千万票房,也只是比预期稍微少了一些而已。 毕竟华仔的市场号召力还是在那里的。 想着这些,汪中军也只能感叹,好在这个档期,华谊并没有电影上映。 不然自己又会添堵了。 只是每每想到去年《天下无贼》和《功夫》被抢走的那些票房,他就心痛不已。 “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组建一个网络宣传部门了。从他们这两部电影的现场效果来看,网络宣传必定会成为未来。” 稍微沉思了片刻,负责宣传的郭娜就率先开了口。 对于互联网是未来的这点,其实他们不少人都明白,只是明白是一回事,可真正能做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以前做得并不多,也没有成功案例给他们学习,所以之前的网络宣传,基本全是可有可无。 完全是属于搂草打兔子,顺手的。 可有着沈涛这两部电影的示范效应,他们才明白,网络宣传原来他们一直都做错了。 “嗯,确实非常有必要,并且比起线下宣传,网络宣传的成本还要少很多。” 汪中磊也赞同的接了一句。 他们虽然不知道沈涛在网络宣传上投入了多少。 可经过对去年《疯狂的石头》宣传复盘,他们在宣传上的投入肯定没超过一千万。 毕竟比起华谊当初又是包火车,又是两岸三地搞大型首映礼的花销。 只找点媒体吹捧跟进一下,真的花不了多少钱。 “现在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快了,早点占领网络阵地很有必要。” “尤其最近博客非常火,我觉得也可以让我们的明星艺人,都去开通博客。” “就像《那些年》的这次博客营销,运作好了,是一个非常好的免费发声渠道。” 刘韬主管经纪人,通过这次《那些年》的宣传,他反倒看得更清楚一些。 尤其后续线下媒体跟进报道的时候,大多都节选了《那些年》官方博客的新闻。 以往明星艺人发个通稿什么的,都得提前和媒体通气。 等媒体准备好稿件再发出去,最少得两天后了。 可这次《那些年》的线上宣传速度非常快,线下路演的照片,活动结束只要几分钟就能发布到网上。 基本上一天能发好几条。 这次他们的话题能发酵这么快,就有他们新闻及时更新的缘故。 路演过程中,登上头条的博客就有好几篇。 这种轻轻松松上头条的方式,以前基本见都没见过。 汪中军也肯定的点了点头。 “嗯,线上宣传确实要重视,这个回头立刻就组建,正好等明年《夜宴》上映的时候,可以试试。” 如果经过两部电影的大爆,他们还看不出网络对宣传的加持,那就真不是自大,而是傻了。 “另外他们的成功,其实还有一点,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 几人又陆续总结了一些沈涛能接连成功的关键后,汪中军最后补充了一点。 “剧本。” 国内对剧本,说重视吧,也很重视。 一般一个剧本往往会经过几个编剧的手,甚至会找专业的剧本老师多次润色。 对剧本不说精雕细琢,也是多次打磨的。 可说不重视吧,基本编剧在剧组就没有多少话语权。 制定好的剧本,往往在拍摄的时候,会随着导演的灵感闪现而更改。 比起对剧本的重视,导演更注重影片对自我的表达。 这种情况,即便目前在国内被誉为商业最成功的冯裤子,也不例外。 “其实与其说是剧本,不如说是故事。” “不知道你们去电影院看过《那些年》没有。” 汪中军没有等他们回答,就继续自顾自的说道。 “得知票房结果的时候,我去看了眼。” 因为他知道,他们虽然是做电影的,可在座这几人都是不会走进电影院去看别人的电影的。 “沈涛确实是新导演,有很多手法都能看得出,他对拍电影还很生疏。” “有不少瑕疵和用力过猛的地方。” “但是我不否认,他是真的天才。” “他不像小刚他们这些五代导演,追求什么人文表达,也不像6代导演那么现实和边缘化。” “他的电影很平实,很真诚~” 说到这里,汪中军下意识停顿了一下。 “其实他的这部《那些年》和上一部宁号的《疯狂的石头》一样,都是很真诚的在讲一个好故事。” “等你看完电影,再去看博客上的那些流言和讨论,你才会明白,他们的宣传为什么会成功了。” “与其说博客是他们的宣传渠道,倒不如说是他们留给观众的一个宣泄渠道。” 说完汪中军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有些感慨。 也许是感慨时代的浪潮来的如此快。 他们前浪才起来,就要被后浪拍到沙滩上了。 又或者是想起了那个,和他分配到一个部队的小学同学。 他拉小提琴的身影,估计永远也不会忘记吧。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9457/249618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9457/249618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