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热闹的天津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快穿之非常生物见闻录 [三国]女帝我来当 末世:成为稀缺雌性,与兽夫拥抱传递热情 航空大业 我在三国肝技能 陈洛初姜钰 逆天剑帝 吾龄八旬!你告诉我状元及第? 侯门妇惨死下堂,重生后大杀四方 星空华幕

洪兴二年(1663年)正月,清军和明军两批人马都在向天津靠拢。 这个正月,天津注定会很热闹。 天津是一个移民城市,但最初的“天津卫”是一个大军营。 从永乐到崇祯的200年间,这座军人移民为主的要塞城市,历经三次军事移民和多次人口增长,终于在明末变身商业化城市。 明末,倭寇、后金的侵入,让天津守军增加了建制和员额,间接增加了居民人数。 吴三桂不顾一切的要拿下天津,就是要为郑成功的水师打开通往北京的大门。 因为这里有一条举世闻名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条运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分量。 他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径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主要功能有民间运输、灌溉和水利、巡幸与视察、运河漕运等。 是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 拿下天津,郑成功水师就可以沿运河直达北京。 到时候水路两军相互配合,攻取北京,一统天下。 但天津可没那么容易就攻破。 崇祯十二年(1639年),天津总兵赵良栋加强天津卫城的防御功能,先后于环城修建了七座炮台,每日派士兵昼夜防守。 这些炮台高约13米,超过了卫城高度,有利于轰击来犯之敌。 这些炮台本来是明军修了用来防御清军的,现在却成了明军进攻路上最大的阻碍。 早就得知消息的清军此刻早已把天津武装到牙齿。 城上红夷大炮一字排开,一共有二十一座大炮。 佛朗机炮、火铳、箭矢、火药、炮弹等等一应俱全。 清军强制天津城内百姓全民皆兵,誓死守卫天津城。 耿精忠跑的比较快,很快就追上了吴三桂。 他把他这边的情况详细地朝吴三桂汇报了一下,听的吴三桂眉眼舒缓,连连点头。 “很好,年少有为,足智多谋,不愧是靖南王的种!” 得到吴三桂夸奖的耿精忠趁机又向吴三桂要活干。 “回王爷,那股朝鲜兵到哪了?我打算去会会他们,看看这些朝鲜猪知道不知道疼!” 吴三桂呵呵一笑。 “你先别急,那些朝鲜兵不足为惧,倒是有一块硬骨头,不知道你啃不啃得下来。” 一听到有硬仗要打,耿精忠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哦,清廷此刻还有硬骨头,在哪里?看我不砸碎了它,给他来个敲骨吸髓!” 吴三桂看到眼里闪着兴奋之色的耿精忠,也没有隐瞒,把他收到的情报随手递给了耿精忠。 原来,吴三桂一路平推,到达沧州之后,影密卫突然来报,清廷暗中与喀尔喀蒙古合作。 此刻鳌拜已经带着这些外籍军团从北京出发,正朝天津火速赶来阻击明军。 吴三桂大惊,立刻放缓速度,等着耿精忠和尚之信俩人。 耿精忠看完情报之后,情绪也稍微冷静了下来。 他放下情报,问了吴三桂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王爷,你和蒙古鞑子打过仗没?他们和清军相比,哪个更厉害一点?” 吴三桂一愣,这小兔崽子一天天尽问一些刁钻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想过,主要是他也没和蒙古鞑子打过仗,不好对比。 略微沉思了一下,吴三桂开口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鞑子的单兵实力和建奴不相上下。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建奴打仗是为国,而鞑子是为财。为国打仗要拼命,为钱打仗那就不一定了。” 耿精忠若有所思道:“王爷,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此刻来的鞑子,不会出全力来帮助建奴,能装样子就尽量装样子,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 吴三桂点了点头:“嗯,这理解能力还不错,是那么个意思!” “好,那就让我来教育一下他们。好好的牛羊不放,跑来打仗,我叫他们有来无回。” 不过吴三桂并没有让耿精忠一个人去干架。 你们俩小猛人都去吧,省的到处惹事。 尚之信对苏克萨哈一路穷追猛打,苏克萨哈很头疼。 不过追到保定的时候,尚之信没追了,突然转头往天津方向去了。 因为他接到了吴三桂的命令,让他来天津,有架打! 苏克萨哈终于喘了一口气,稍作休整之后,连忙带着仅剩的十万余人回防京师。 此刻的他还不知道,他辛辛苦苦弄来的外籍军团已被鳌拜收入囊中。 洪兴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尚之信终于在距离天津一百里左右的青县(今沧州市青县),追到了大本营。 这个节日,大家注定不能在家和家人团聚了。 没有国,哪有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只有平定天下,才能好好和家人团聚。 尚之信把这段时间的工作向吴三桂做了详细汇报。 吴三桂听了甚是高兴。 当初派他俩去的目的,主要是吸引清军视线,制造假象。 嘱咐他们完成任务之后就迅速渡河,跟上大部队,一起进攻天津。 没想到这俩人这么猛,不但超额完成了任务,还顺手把领导的任务也完成了。 这样的人,该加工资。 得知这次要捶蒙古鞑子和朝鲜军队,尚之信这个好战分子的眼神几乎也和耿精忠一样炽热。 鳌拜也大胆启用他俩去对付远道而来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和朝鲜军队。 洪兴二年正月十六,影密卫来报,鳌拜的三十万大军此刻已经到达了文安(今廊坊市文安县)。 三十万人? 吴三桂带来的明军也才三十万人,这些人他自己要留一部分打天津,那到底留多少呢? 他想了想,决定拨十五万人给耿精忠和尚之信,自己留十五万。 这样再配合郑成功的十万水师,打个天津,应该不成问题。 把部队交给他俩之后,吴三桂还特意叮嘱他俩。 “此次敌众我寡,你们俩的主要任务是阻击敌人,不要让他们与天津的清军连成一片。切记,不可轻敌,也不可恋战,要时刻关注战场局势,随机应变。” “末将领命!” 两人领了调令出门。 很快,两人就带着各自的部队浩浩荡荡地朝文安进发。 解决了后顾之忧,吴三桂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攻打天津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9665/121346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9665/121346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