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登录人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都市重生:从获得宇宙开始 全民穿越:我有一座军火库 吾夫甚娇 垂钓诸天:你管这叫黄级武魂? 南明副榜举人 乔斯年叶佳期 穿越之客串经典 新婚夜重生战王招架不住了 东北丫鬟狂拽酷炫,残废王爷惊艳到底 溃时

看着张永兴奋的样子,朱烨有点莫名其妙,平时做事也没看到他这么积极。 算了一下日子,最快江晖也得半个月之后才能到北京,还得给他安排个职位。 谁也别闲着,大家都是穿越人士,都要为大明贡献多点力量。 不知道王承风和施州德干得怎么样,不过这才两天时间,我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朱烨盯着桌上纸里那条蛇,拳头不由紧握,不是我着急,是外面环境太恶劣了。 定下心来,朱烨摊开一张纸,提起毛笔,在白色宣纸上,写了个开头。 “穿越者的特征!” 直到华灯初上,朱烨才停下笔来,看着上面涂成一团的几张宣纸,不由怀念后世的电脑和搜索引擎。 脑中有过一想法,要不弄个铅笔之类,但又被他抛之脑后,这些小发明,对于他目前的形势,不值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况且还有暴露的身份隐患。 朱烨把写的纸揉成一团,放到旁边火盆里,呆呆看着它慢慢变成灰烬。 隔日,钱宁很早就赶到了太素殿,等待着朱烨早训归来。 这段时间,西厂人员配置已经弄得差不多,皇帝却没有明确西厂的任务,让他有点着急。 没事干,就没有收入,从古到今都是一样,西厂刚开始的那点银子,已经如流水般泼出去,在紧锣密鼓建立全国网络。 “寻找奇人异事?”钱宁一呆,这活,跟西厂的职能不匹配,堂堂一特务机构,变成了找人机构。 “对,在全国范围内秘密寻找人才。”朱烨特意强调秘密两字,他本来想张榜招贤,但考虑后还是放弃了。 “大将军,这人才,异事怎么定义。”钱宁问道。 “有几个特征,如突然间暴富,或者是诗文大放光彩,医术突飞猛进这些人”朱烨回答道。 “还有造出一些从没见过的东西,官员那边呢,主要看治下民生,教育之类,近期有大幅改善的。” “另外西厂这边,可放出消息,高价收购改进农业,军事,商业的方案。” “把所有资料搜集过来,朕要一一过目,没有确认前,只收集资料,不许乱动手。” 钱宁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朱厚照以前做的荒唐事多了,并不奇怪,只是钱不够啊。 “大将军,这要是全国范围进行,资金有点不够。”钱宁脸露苦涩,马上哭穷,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朱烨自己也是囊中羞涩,玻璃厂还没建起来,国际贸易刚刚要开展,光内库那点银子,很快,就入不敷出。 “不够,你各地找一些民怨比较重的贪官,抄家,一半进内库,一半当经费。” 最终还是走上了抄家致富这条路,朱烨也是无可奈何,等他资金充足的时候,时间已经耽误了。 现在这么看来,穿越到这个时空的人,还真不少,得跟三国时代一样,赶紧寻找人才,赶紧收回归队,不然就被敌人所利用。 “也不要滥杀,帐让王承风派人做,朕要是发现问题,杀你全家!”朱烨也害怕西厂乱来。 怎么皇帝也学上我的口头禅了,钱宁自死里逃生后,心态有比较大的改变,“属下知道,绝不错杀。” 对于皇帝的命令,现在是绝不敢违背,外面还有江彬的锦衣卫,张永的东厂也在盯着西厂,一步踏错,就是深渊,他可不想再回到诏狱里面。 钱宁走完,朱烨处理了一上午的公务,还没吃午饭,现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王琼求见。 王琼,山西人,今年63岁了,成化年间进士。 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从六品工部主事,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在每个职位上都做出成绩,可谓是少有的实干人物。 他政治智慧比较高,周旋于江彬,钱宁和宦官之间,与皇帝关系紧密相联系,与杨廷和一向不对付。 “臣见过皇上。”王琼拱手说道。 这是朱烨第一次见到王琼,长脸无须,看上去挺温和的一个人。 “王爱卿请入座。”朱烨抬手示意道,对于真才实干的人,朱烨很是尊敬。 王琼可贵的是,在大明这种无理性的党争下,还能施展自己的才干,能屈能伸,这些是朱烨做不到的,心里是由衷佩服。 “臣近期一直在等皇上召见。”王琼说道,自朱厚重病重后,他一直在京城预防事变,但奇怪的是,皇上病好后,也一直没召见他,不由心里有疑问。 朱烨摸了摸脸,有点发烫,王琼的确是他下意识给忽略了,他一开始都认为文官是站在皇帝的对立面,所以一直都不去见这些人。 实际上,文官中的有一些人,还是跟随着皇帝的,如王琼就是天天跟杨廷和他们对着干,当然,背后也是有后帝的支撑。 “朕大病初愈,近期多思考政事,忽略了爱卿。”朱烨回答道。 是到处游玩吧,听说还跟一个波斯美女勾搭上,王琼一直在京城,时刻关注着皇帝的动向,小道消息最是传得快。 “臣不能为皇上分忧,实在是有愧于心。”听到皇帝的话,王琼心里稍稳,知道圣眷仍在。 “王爱卿,你来正好,现在大明官员数共有多少?”朱烨想了解一下现在文官的情况。 “文官二万四百,武官十万,另有将军,中尉二千七百位。”还好王琼兼任吏部和兵部,数字熟记于心。 “什么!”自从土地数目被吓一跳后,朱烨又被这官员的数字给雷倒了。 记得后世看过的连续剧,康熙年间的文武官员加起来是一万六千五百人,这正德时候,就在后面多加一个零。 实际朱烨不知道,正德期间官员数量,也是全大明最高的,到了崇祯明朝末年也没有打破这个纪录。 “为什么这么多!”朱烨问道。 王琼没想到皇帝问这个问题,一时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正德这么多官员,构成的因素很复杂,而且许多原因是由皇帝造成的。 “王爱卿无需多虑,朕近日多思,大明看似兴盛,实际上危机四伏,往日政事荒废,实在是有愧于祖宗。” 朱烨看到王琼在犹豫,知道这个跟土地兼并一样,不是简单的事情。 “你是朕信得过的人,有话直说,不必顾及朕脸面,朕要详细了解一下。” 这是送命的题啊,王琼不由后悔今天过来见皇帝,冗官、冗兵都是大明朝的两大难题,恰好他正身兼两职,推也无法推,跑也跑不掉。 之前刘瑾就是在朱厚昭授意下,进行改革,裁撤官员、限制恩萌,结果被文官集团反扑,最后落到凌迟于市的结局。 现在皇帝又重提此事,难道是要我走刘瑾的老路,这可是如何是好?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9768/121630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9768/121630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