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侯门主母一睁眼,弑尽天下该亡人 以武踏仙,开局捡到萝莉江玉燕 反派:小姨,你也不想这事被姐姐们知道吧? 传说时代 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 我好想修仙啊! 徐天王欣茹 暴富很难?我隔空投喂逃亡质子 仙道:其实我只是个普通文官罢了

第168章 赵大队长自然能看出应书记的态度,又听得梁县长这话,心就是一沉。 “谢谢领导夸奖,我大家所托,顺利完成任务回来,希望以后香皂作坊能越来越好,也能更多的为县里创收。”李苗苗笑着说道,一点都没有拘束 “哈哈哈,李苗苗同志这张嘴呀!” “李苗苗同志,快说说你到省城之后的事情,吴会计之前跟我汇报,说的笼统,我只知道这过程很精彩,却不知道具体的。” 梁县长现在对李苗苗是真的欣赏,一个女人能有这样的胆识,凭着一张嘴皮子就把芳林村香皂作坊的难题给解决了,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李苗苗见应书记和梁县长都很感兴趣,将在省城发生的事情说了。 “其实我也是去碰碰运气,打算一家不成就去另外一家,毕竟咱们在省城人生地不熟的,只能是多跑一跑,没想到运气好还真的成了。” “这是你们准备工作做的充分,你们芳林村的香皂也确实品质不错,当然,更大的是你自己的功劳,让对方能够看到你们芳林村香皂作坊的价值,愿意和你们合作。” 应书记和梁县长都知道李苗苗的性子,李苗苗的能耐从之前的那些事情里就能看出许多来,听得李苗苗说起经过,倒是没有多少意外,只是更加的欣赏,甚至有些佩服。 赵大队长就不一样了,听得李苗苗说的这些,怎么跟戏里演的似的,偏偏李苗苗是真的把这件事情给做成了。 可惜了,这样的女人是芳林村的人,要是他们赵家村也出个这样的人物,也不会被芳林村后来居上给比下去。 “领导慧眼识英雄,我就不自谦了,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哈哈,说的没错,做人没必要以为的谦虚,也该适当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李苗苗同志,你今天过来不只是为了说这些的吧?” 应书记对李苗苗这位女同志也是很了解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要不是有事情,并不相信李苗苗是来给他们做汇报这样的话。 “嘿嘿,要不怎么说领导就是领导呢,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来了。” 梁县长闻言失笑:“所以你到底是为了什么来的,不会是为了学校的事情吧?” 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他们知道李苗苗对村里娃娃的教育很看重,多半不会甘心在赵家村办学校的事情。 但这事儿是领导班子商讨之后共同决定的,也是考虑到各个村子的情况,就算他们欣赏李苗苗同志,但也不会因为这个就违背原则。 赵大队长闻言就紧张起来 要说他之前还很笃定,现在看到县里头两位最大的领导对李苗苗态度这么不一般,心里早就开始犯嘀咕。 “领导又说中了,我确实是为了学校的事情来的,村里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不能落下,他们才是祖国的未来,将他们培养的好,他们学得知识,以后才能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这话很李苗苗风格 应书记有些抱歉的看着李苗苗:“李苗苗同志,在赵家村办学校的事情,是我们县领导班子考虑实际情况之后做下的决定,文件已经下发了,不可能有所改变。” 赵大队长听应书记这么说,心里就是一松 “应书记您误会了,我没有这个意思,既然县里头做了决定,那肯定是从各方面考量,觉得赵家村更加合适。” 李苗苗说出的话倒是让人意外,就是赵大队长也是同样有些懵。 明明李苗苗是为了学校的事情来的,现在又这样说,难道是为了名额的事情。 说到名额的事情,其实是他们村子里开会商量,想要和芳林村交换一些香皂回来,才用这个拿捏芳林村,原本以为这事儿私下就能解决了,没想到李苗苗还拿到县领导面前来说。 赵大队长有些紧张,怕应书记和梁县长因为这件事情,让在他们赵家村建学校的事情有变故。 “既然李苗苗同志你都明白,那今天来是?” “应书记、梁县长,你们去过我们芳林村也知道,我们村没读书的孩子不少,赵家村说只给我们村五个名额,这哪里够?” 赵大队长听李苗苗果然提起这事儿,脸色一白,心里快速的想着应对的方法。 名额的事情应书记和梁县长都是第一次听说:“名额,什么名额?” 李苗苗将张德根和吴会计告诉她的话转述了一遍,脸上带着愁色:“我们村离赵家村也有好些路,原本过去就不是太方便,这也就算了,还只能有五个孩子可以过去读书,这样一来,学校办了和没办对我们芳林村没什么区别。” 应书记和梁县长听的恼火,想起赵大队长就在这儿,都看向他 “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去学校还得要名额,原本就是为了孩子们读书方便才要办学校,你们反倒搞这一套。” 赵大队长被应书记和梁县长十分严厉的批评了,连连解释和保证,名额之事哪里敢再提。 “李苗苗同志,请你回去转告村里人,名额的事情不作数,孩子们想要来只管来。” 李苗苗却没有因为赵大队长这话多高兴,她今天来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这个。 “不用了。” 李苗苗想也没想的拒绝了 “应书记梁县长,赵家村的态度,村子里的村民都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放去学校,所以我们想要自己建一所学校,希望领导同意。” “李苗苗同志,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村子里的孩子们,但县里头建学校的名额就一个,短时间内不可能再增加。” 县里头资金紧张,能拨出钱来修建一所学校,还是因为应书记和梁县长对乡下孩子们的教育都很重视,不可能再另外多拨出一笔钱来。 “梁县长,我们不需要县里头的资金支持,是打算村子里自己办学校。您也知道我们早就把学校建好了,地方是现成的,这次去省城我又帮村子里的孩子弄了一些资料和课本,只要再将桌椅打好,孩子们就能进去上学。” ”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009/122245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009/122245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