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晚唐:朕 > 第375章 日本遣唐使

第375章 日本遣唐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电锯人:我弗莱迪梦境恶魔 奇门天医 被厉鬼盯上后,我化身成魔 超神学院:开局虚空引擎参加高考 神祇帝尊 篮球从边线球开始 列车求生:全球极端气候 抬位升咖:小叔叔宠妻无度 鬼吹灯,鸡鸣枕 犬夜叉:我奈落核心真不坑人

第375章日本遣唐使 皇帝陛下召见新罗使臣。 金百立递上降表,跪在大帐之中,道:“新罗国主真圣女王遣臣金百立递交国书,进献珍玩百车,美女百名,另有康阳君主金婉,愿侍奉大唐皇帝陛下,新罗愿世世代代奉大唐为主。” 新罗使者姿态摆的极低,皇帝不为所动。 “新罗本是汉地,只不过被你们窃取而已,现在朕拿回自己的东西,有什么不应该吗?” 这谈判谈不下去了,大唐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取消新罗王庭,收新罗为大唐国土。 金百立连狠话都说不出来,也就几日功夫,大唐就兵临城下,金州地处新罗的东南角,三面环海,唯一的陆路已经被唐军阻断,除了出海,别无他路。 皇帝道:“若是你们国主出城降唐,朕当仿先例,降为郡王,保她王室一脉,但金氏王族需迁往汴京,朕可以保他们荣华富贵。” “陛下……” 李晔摆摆手道:“这是朕最后的底线了,三日后如果没有回应的话,城破之后,玉石皆焚!” 金百立身边女子抬头看向李晔,目色毫无惧意。 “你便是康阳郡主金婉!” “小女便是!” 李晔点点头,对内侍赵喜道:“带下去,安排好大帐。” “诺!” 金婉随即跪下道:“陛下!” “你想说什么?” “陛下,新罗虽古时为汉地,但距离现在数百年,新罗之民也不是以前的汉民,他们不知道汉人的语言,也不知道汉人的风俗,陛下想将新罗纳为唐土,派汉人官员来管理,怕是百姓不习王化,久必有祸啊!” “那你认为该怎么办呢?” “小女以为当以新罗人治新罗,再推行汉家文化,时间长了,自然归治!” 李晔笑道:“太慢了,朕不想等!” 金婉急道:“陛下,五年便有小成,十年便是大成,二十年之后,新罗都是汉民啊!” 李晔摇摇头,二十年变数太大,他不可能选用此策,金婉此言也不知道谁教的,归根到底,只不过是想让新罗金氏永镇此地罢了。 金婉的眼神略显黯淡,跟随赵喜出帐。 …… 庆州,金城。 金百立一回到国都,随即入宫。 “事情如何!” “陛下,皇帝言女王若降,降为大唐郡王,迁往大唐汴京,可保金氏王族宗庙,荣华富贵!” 金峣道:“陛下,金城还有五万兵马,可否驾船东渡日本,待时机成熟,再收复祖地。” 大相金灿道:“殿下难道不知道吗,汉江口一战,日本全军溃败,四万大军,三百余艘战船,逃回去的不足一半,再说全军东渡,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战船啊!” 金百立道:“殿下,这一路上,我看到汉江上都是大唐的战船,连绵数十里,战船上升起的帆跟一堵墙一样,即便我们有战船,能打得过他们吗?” 真圣女王道:“寡人决定了,出城降唐……” 没有人再全真圣女王,事实上无论皇族还是百官,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投降的好。 他们有家小,有钱财,有土地,降唐可以抱拳,若抵抗兵败,会有什么后果,他们都不敢想。 六月戊己,金城城门大开,真圣女王率文武诸城,出城十里,迎接大唐皇帝。 从三月出兵,到现在,历时三个月,新罗平定。 ………… 大唐汴京 此时的大唐的新京愈发繁荣,街面上慢慢的都是人,琳琅满目的商品铺面一间挨着一间,穿着异国风情的商人随处可见,他们大量采购大唐的纺织品、瓷器、茶叶等商品。 而来自异域的琉璃、毛毯在汴京卖的也很火。 南城的码头上,更是繁忙,煤炭、布匹这些大宗货都有专门的仓库,而从码头通往煤仓已然建了一条小小的轨道。 碎石铺成的地基,一尺厚,五尺长的枕木,上面的轨道是铁做成的,也就三四里的路程,单条的铁轨就花了铜钱二十万贯。 运煤的车子,轮子和轴都是铁制造的,十六匹马按照顺序排列,一次可以拉五千斤煤。 “真是神乎其技!” 一旁穿着异国服饰的人甚是感慨。 国子监少监崔胤道:“就是徒耗金钱啊,些许数里,即便用牛车,也比这轨道要快。” 铁多值钱啊,历朝历代,铁都是朝廷管控的战略物资,这么两条轨道,用掉的生铁有百万斤,能打造多少兵器铠甲,还有农具啊,算不清。 朝廷上下无不看皇帝的笑话。 只有这孤陋寡闻的日本遣唐的使团,以为是好事。 自汉江口一战以来,日本圣德天皇敏感的感觉到,大唐不再是他们熟知的大唐,定然出现了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能射数十里铅弹的武器,声如天雷,状若烈火,碎石分身的武器,再看到逃回来的断肢残臂的大和士卒,圣德天皇无不感慨万千。 最近的一次遣唐使是五十年前,那时候大唐还在忙着收拾藩镇这个烂摊子。 那时候圣德天皇还没有出世。 有时候他甚至怀疑,是不是逃回来的人在说谎。 直到询问了所有人,圣德天皇才确信,这都是真的。 “天皇陛下,所有人众口一词,他们讲到大唐的神器的时候,到现在还是一脸惊慌,还有,大唐的船只甚至可以逆风行驶,简直闻所未闻。” 圣德天皇当即定下向大唐派遣遣唐使,以高僧圆真,还有皇长子宇多天为首。 召集一百余佛学僧人,还有炼铁炼铜、造船、木匠、制陶、织布等百工,以及音律、绘画等千余人,带着国书前往大唐。 此次遣唐使规模之大,远超历代,以往最多的时候也就五百余人,这次直接翻倍。 日本的遣唐使一到汴京,便受到朝廷的重视。 宰辅杜让能亲自到馆驿中,接见圆真和尚与宇多天皇子。 日本圣德天皇在国书上向大唐皇帝请罪,并没有避讳汉江口一战,只是说在汉江口与唐军作战的是幸田家族的叛军。 圣德天皇听闻幸田家族与天军交战,大怒,已经起兵平定幸田叛军。 三两句解释,顺利蒙混过关, 杜让能深信不疑,常对左右道:“万国来朝,这是盛世气象啊!” 朝廷依照旧例,将这些遣唐使一千余人分置到各处。。 若是皇帝在此,定要说杜公真大方啊。 僧人被安置在寺院,学习诗书绘画的被安排进了国子监,炼铁的工匠、木匠、瓷器、手工匠人等被安排到了将作监。 甚至大唐织造局的工坊,都被安排了日本的纺织匠人,司农监则被安排了日本的农匠。 此时大唐的百业,对日本毫无保留。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218/124953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218/1249537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