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医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手握灵葫,农女在逃荒路上躺赢了 从棺木走出的少年 后宫娘娘上位守则 我一神医当皇帝很合理吧 鹰掠九天 忘尘不忘卿 炼假成真,我打造了修炼盛世! 混在三国靠命 鱼肉三国 全家读心后,作精真千金被宠疯了
光大元年(567年)四月。
交州刺史骆文牙至交州,集州郡兵三千人,西攻俚酋李佛子等。
俚酋先诈败伪降,诱骆文牙兵至山林,而举兵击之。
骆文牙入山得疾,勉力与战,不利,折兵千余人,退保龙编。
李佛子诈称其死,并称高州俚将入交州为主,交州群俚且喜且怒,多应李佛子反叛。
五月。
李佛子集众二万围龙编,骆文牙遣使浮海往广州求援。
广州刺史、岭南经略大使徐度闻报,自将新募之岭南经略府兵三千人,浮海援交州。
高州刺史冯仆母冼氏遣其部下率俚兵三千人从之。
六月。
骆文牙败报入于建康。
台城,宣明殿。
陈伯宗拿着那封骆文牙的请罪文书,对着桌案上的岭南舆图看了又看,良久,他发出一声叹息。
骆文牙所以退保龙编,竟是由于在密林中行军时遇了瘴气,生了重病。
陈伯宗皱着眉,扶着额,又是在心头一叹。
骆文牙这次恐是得上疟疾了,也不知此番能否转好过来。
陈蒨给他的家底,若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在岭南折掉一个,那真是要叫人大为痛心的。
也不知道昔年的武帝陈霸先是如何在这越南平叛数载,而又全身而退的。
广州刺史徐度在前梁大同年间(545年),曾随陈霸先征过越南,他应当能够有些办法。
前时,我急命骆文牙就官交州,未让他在广州同徐度讨教经验,实是大为失算了。
念及此处,陈伯宗从旁侧取出一本小册子,在上面写下了,“徐度”二字,稍作沉吟,他又在其上写下了“疟疾”、“医科”四个小字。
把偶然的灵感和反思用几个关键字记下来,这是他的工作习惯。
忽而,他又想到了什么,便扭过头去,向旁侧的沈婺华问道。
“婺华,你可看过葛洪的甚么《肘后方》么?”
他却是由疟疾一事,想起了前生听过的那个青蒿素的传说。
只是两世为人,其中详情,他却怎么也记不清了。
此时的沈婺华正逗弄着一只自徐州贡来的狸猫,她们皆在等待着皇帝下值,以便同食晚膳。
这只半大的狸猫生得十分乖巧,性子也极为黏人,是以入宫不过半月便讨得了皇帝与贵姬的欢心,还得了皇帝“清宁”的赐名。
此间听得皇帝出言,清宁抬着脑袋望了过去,眸光明明灵动,却偏有一股憨态。
她听得贵姬言道。
“葛散骑的《肘后卒救方》,妾身却是未曾看过。”
“不过妾家中藏有一卷前梁陶弘景公的《肘后百一方》,此书具言是以葛公的《肘后方》增补所得,当是相差仿佛的。”
陈伯宗闻言一喜,在那封骆文牙请罪的文书上,批了“安养顽疾,戴罪留用”数字,便搁了笔墨,走到沈婺华身边。
交趾之事,自有徐度这般的宿将老臣去料理,他于此,是颇为放心的。
他只是还有些烦恼那疟疾之事。
他将清宁捉入怀中,抚了抚其身上柔顺的毛发,感觉心内的烦恼消散了些。
他便问沈婺华道。
“婺华可记得那书中是否有言‘青蒿"之处?”
沈婺华闻言凝眉,努力搜寻着那些往日的记忆,半晌方才答道。
“似有‘青蒿一握,绞取汁,尽服之。"等句。”
“似是治疟病的办法之一。”
她刚想问皇帝为何相问此事,却只觉得小手一暖,便已被陈伯宗的大手抓住,心头一甜,便也不再言语了。
陈伯宗抓着柔若无骨的佳人玉手,抱着蜷做一团的慵懒狸猫,却是无暇体验此间的浪漫与惬意。
他想起了那几个被他安置在太医系统的东宁医者。
那是司马申调任乐州时向他举荐的治瘴人才。
或许,太医系统得变上一变了。
陈伯宗在心中想道。
————
建康,太常寺。
(三品)太常卿江总,今日有些烦恼。
按说他十八岁入仕,至今已有三十年光景,久历宦途,本不应当有此烦恼。
只是这人一旦入了官场,总是希望自己做大官的。
他早在侯景乱时,便已做过太常卿,而后江南扰乱,他避祸于广州,待得回朝,建康的皇帝却已换了姓氏。
归都之后,他本在门下省做着(四品)给事黄门侍郎的职事,新帝继位后,却忽然下旨将他调到了太常寺来,要他重新做回太常卿,并扩充太医员额。
是了,新帝大抵是受了先帝英年早逝的怖骇,欲要壮大医者规模,以护养圣躬。
自以为得了皇帝心思,年近花甲却还欲再得升转的他,便发动了自己在江南的关系网,任官不到一年,便搜罗来了三、四十个有术的医者。
算上那几个东宁来的医者,现今的太医署中,已然有了四十七位医师,多少有了些前梁时的规模。
皇帝今日驾临,见此情状,应当亦会嘉许罢。
江总半忧半喜地在心内想道。
旁侧,自东宁来任的新任(八品)太医令许智藏,还在翻动着手中的医书,似乎浑然不觉主官江总的目光,亦不觉现下的暑热。
他的医术得自家传,其中亦有一番传奇。
他家在他祖父之前,其实并不通晓医术。
到他祖父许道幼那一代时,因为高祖母久病不治,他祖父,便遍览医方自悟,竟然自通医术,成了一代名医,最后靠着一手医术做到了梁朝的员外散骑侍郎。
到他父亲这一代时,不巧错投了巴蜀的武陵王麾下任事,尔后武陵王与梁元帝争位失败,他们一家子,便做了江陵梁兵的俘虏。
好在人若是有了一技之长,终究不会被长久埋没。
江陵被周人攻破后,与家人失散的他逃到建康,在民间行医了几年,攒了点名气后,便遇上东宁太守司马申招募医师。
他于是带艺相投,最后靠着祖父的名头得授了个九品县丞的官身,成了东宁一干医者的头目。
去年岁末,司马申转任乐州,便将他推荐给了太常寺,彼时皇帝有意抬举太医系统,将太医令从不入流的小官提至了八品,更让他担任此职。
他自觉家门兴复有望,是以日夜用功。
若单以医术而论,现今年只三十的他,却是已经站在了太医署群医中的巅峰。
此刻,正埋头苦学的他,忽而被旁侧主管星相占侯的太史令推了推肩膀。
只听那太史令道。
“许太医,莫要再看书了,天子到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229/122891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229/1228919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