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束秦 > 第十八章 端阳佳节

第十八章 端阳佳节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程溪 我在明日方舟当暗区联络人 农家日常 高武两晋:我修炼雷霆正法 入目无他人 末代江山 海贼:行走于黑暗中的幽灵 窥风潭 宿命之歌 重生之医妃难娶

照例巡查过造纸工坊后,扶苏开始琢磨着下一件可能会在大秦发光发热的后世发明。 上次扶苏凭借苏纸这一处女作大出风头的朝会已经结束四天了。 扶苏的生活又回到了波澜不惊的状态中,日常点卯打卡。 除了和张苍结交之外,并无大事发生,毫无趣味。 不过这样的日子才是常态。 承平日久的状态下,秦朝的工坊体制足以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长久运作。 正当扶苏思考是再拿出点什么重量级的东西来让自己声望更上一层楼,还是搞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苟一苟时 一身便服的匡当冒了出来,手中还提着一个竹篮,一脸喜色地打断了扶苏的沉思: “工丞,属下今日回家中探望亲小,特来向工丞辞行。 这兰草是隶臣妾们今日新鲜采摘而来,公子若不嫌弃,可带回宫中,以作沐浴之用。” “放于一旁便是,本官知晓。”扶苏看着一身便服却喜气洋洋的匡当说道: “难得尔能想起家中老小,专门告假一日回家探望。 不错,万万不能失了对家小的陪伴,速速回家去罢。” “工丞戏言”匡当一脸不明所以: “今日是端五佳节(注1)呀,有三日休沐之期,下官何须告假?” 扶苏一听就知道自己又犯了蠢。 在这个没有手机日历的时代,自己对于时间的变化实在是太不敏感了。 不知不觉间,竟是忘了已经五月初五了(注2)。 细细算来,距自己穿越而来也已一月有余了。 作为秦代难得的正式假日之一,端五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扶苏不由略显尴尬地回道: “本官忙于坊内事务,一时忘却佳节已至,竟是忘了回宫向父皇母妃请安 适才本官还在思索尔为何送来兰草,不想是端五已至。 匡当,记尔一功,速速归家省亲去罢。” “工丞勤于本职乃至忘却佳节,下官佩服之至。 只是这人伦亲情毕竟头等大事,工丞还是早些回宫为妙。” 说罢,匡当小心将竹篮放于一旁,便赶紧小跑出去,不想再碍了扶苏的眼。 扶苏望着匡当离去的背影,摇头轻笑一声,随手将其带来的兰草划至眼前 一股芳香扑鼻而来,挺直的叶片边生着些许粗大锯齿,叶片顶端黄绿色的花瓣绽开。 “五月时节,应该是蕙兰。”望着静静躺在竹篮之中的兰草,扶苏有些出神: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不知范文正公见了这秦汉之交的兰花,是否还会写出一样的妙句? 但这个端午我可吃不上甜甜的粽子了,更别说对着河水感叹一下屈死的屈原,立场不对啊~” 此时的端午并没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更别说祭拜屈原了。 那是楚国的三闾大夫,还是间接被秦国逼死的。 秦代的端午主要就是采集兰草进行沐浴,取祛毒之意。 不过说不定现在的楚国故地已经有了祭拜屈原了,但咸阳是不可能的。 扶苏摇头苦笑,将脑海中杂七杂八的思绪强行摒到一旁 拿起竹篮走出屋外,唤来车夫向宫中去了。 “叔父,为何吾等要来这吴淞江畔?” 年方十二的项羽对着身前一脸庄重肃穆的项梁问道。 “今日带尔来此,是为了祭拜一位楚国先贤。” 项梁神情庄严,说话间将手中燃起之香插入河边湿泥,望着流水潺潺出神 “是哪位先贤啊?吾怎么不晓得还有位值得纪念的楚国大才在今日逝世。” 项羽一脸纳闷 “尔学书不成,自然不会晓得!”项梁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若是尔多读上些许楚国典籍,又怎会不晓得三闾大夫之名! 《离骚》、《九歌》、《天问》...吾书房中所藏之书尔竟是一概不知 尔身为项氏一族之人都尚且如此,那楚地的千千万万户平民又当如何? 再过上数十年,至多上百年,楚地之民便要只知暴秦,而忘吾楚地之名了! 三闾大夫、尔父尔祖... 这些为振兴楚国而献出生命的先贤们,竟是白白葬送了性命! 若其英魂泉下有知,岂有安息之理?” 项梁一副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垂手顿足。 “叔父莫怪,侄儿晓得了! 侄儿只是不喜诗书,所以未能一时思及三闾大夫之名。 安敢忘却项氏一族之名!安敢忘却楚国之名! 又因今日清晨一反常态,尚未沐兰草之浴便来此地,心中困惑,一时不察罢了。 侄儿今日以此滔滔江水为誓。 三闾大夫未能挽救的楚国,侄儿必将于日后光复于荆楚大地! 若有违此誓,人神共诛之!” 项羽双手指着奔流不息的江水,重瞳之中满是坚定。 项梁这才罢休,露出一脸欣慰之色: “善,不愧是项氏一族的男儿,莫要忘记汝今日之誓言!” 项梁之所以要在端午的大早上就拉着项羽来到河边。 自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借助祭祀屈原的名义对其进行复国再教育。 如果没有项梁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灌输,项羽又怎能仅凭一个楚国遗少的身份就坚持到成为西楚霸王呢? 说罢便拿起酒壶递给项羽: “敬三闾大夫,敬尔祖尔父,敬千千万万的楚国忠勇。” 项羽稳稳抓住酒壶,撒入吴淞江中,又将残留的一点酒水一饮而尽: “项羽必不负今日之誓!” 项氏叔侄二人立于吴淞江畔,望着滔滔而去的江水,怀念着他们如今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故国。 注1:端五,端,初也,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古“五”与“午”通用。端午节,最原始的说法,说起于上古三代的兰浴。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蓄兰、颁马。”《大戴礼记》中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为什么要蓄兰沐浴呢?“此日蓄采众药,以触除毒气。”《楚辞》因此有“浴兰汤兮沐芳华”之句。 注2:秦代采用颛顼历(zhuan,xu,均为一声),古代六历之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令实施。 以十月一日为一年元朔,次年九月为年末,十月不称为正月。通行至汉武帝太初元年时方才改为太初历,以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322/123144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322/123144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