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日本求和(4k)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一天涨一万战斗力,你跟我单挑? 星武帝尊 战少太太又逃婚了 全民抽卡转职,我一抽满命! 暮色偿欢 祖宗报梦,捡到的小冥王超萌超凶 癌症确诊我发癫,前妻后悔疯狂倒追 全家置我于死地,转身被世子截胡了 重生后,这侯门佳媳我不当了 皇兄,皇嫂说今晚不回宫了!

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不得不说,这足利尊氏,还真是一号人物。 身为幕府将军,竟然还选择以身犯险,亲自担当使者前来出云国。 在得到手下汇报后,徐达选择了接见。 当时在魏国公府,他和杨宪曾经讨论过如何治倭的话题。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目前的形势,倭人治倭便是最好的方式。 待到日后大明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航海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时候,再转到第二个阶段。 因此与日本本土势力接触,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徐达正想着如何找这个契机,没曾想对方直接送上门了。 经过简单的搜身后,以足利尊氏为首的扶桑使者团,被徐达亲卫军带到了他面前。 “扶桑使足利尊氏代表光明天皇拜见伟大的大明上使!” 足利尊氏声音落下,他身后有着一群人搬着大大小小好几个箱子走了进来。 “这些都是我们扶桑国的特产,以及一些珍贵珠宝,还望上使笑纳。” 足利尊氏的这架式明显就是来求和的。 徐达抬了抬手,命人将足利尊氏所献的礼给收下,只是脸上却不显露分毫。 “使者这次前来所为何事?” 徐达明显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想让日本主动低下头来求和。 足利尊氏在成为如今权势滔天、风光无限的幕府将军前,也曾有过一段屈辱的过去。 这样的人最知道审时度势,知道自己何时该低头。 “上使,光明天皇陛下知错,所以特意派我前来请罪求和。”足利尊氏开口道。 徐达嘴角微微扬起,看着眼前这个日本来使,开口道:“你倒是说说,你们错在哪里?” “错在没能约束好那些浪人,让他们前往天朝上国劫掠,对上国子民造成的伤害,我们天皇陛下深感痛心与愧疚。”足利尊氏直接开口答道。 很显然在来之前,他便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 “仅仅只是那些浪人吗?”徐达反问道。 足利尊氏开口道:“上使慧眼明见,前往天朝上国劫掠的那些贼子,表面上是那些无家可归的浪人,实际他们幕后真正支持者便是那些南朝余孽。” 足利尊氏见徐达没有任何反应,便是将日本此时的现状和他讲了一遍。 当然了在足利尊氏口中,南朝自然而然成为乱臣贼子,而且无恶不作,将这么多年倭寇劫掠大明东南沿岸的这些屎盆子全都扣在了他们头上。 此时明朝对日本国内的情况并不了解。 在原时空,朱元璋甚至一度搞不清日本当权者是谁。 这点倒是承袭了前元,元朝当时日本实际掌权者是镰仓幕府,而不是天皇。当时而蒙古人的国书绕开了幕府,由此闹了一个不小的矛盾。 在日本单方面的不予理睬下,忽必烈兴兵问罪,元朝两次讨伐日本就是这样来的。 原时空朱元璋同样曾派出使团前往日本让日本称臣。可惜的是,大明的国书在还未抵达京都之前,就被盘踞九州的南朝怀良亲王给截留了。 怀良亲王是南朝后醍醐天皇的第八子。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明朝政府始终以为怀良就是“日本国王”。为此,朱元璋还拒绝了日本北朝足利氏,从1374年开始连续6年进献的诚意十足的朝贡。在大明看来,足利氏不过是区区一个军阀,泱泱大国岂能与乱臣贼子建交。 从原时空足利尊氏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 所以,终朱元璋一生,明朝政府都始终以怀良亲王为谈判对手,要求日本政府制约袭扰无度的倭寇。不过,怀良亲王所代表的南朝在日本内战中始终处于弱势,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控制地域贫瘠的物产,令他们无力处理倭寇的问题。因此,倭寇对大明的滋扰始终没有中断。 甚至正如此时足利尊氏所说的一样,那些浪人本身就是南朝纵容去大明劫掠的。 用劫掠来的财富来弥补南朝的财政亏空。 徐达虽然同样并不了解此时日本国内的形势,可对于足利尊氏心中打的算盘,他却是一清二楚。 很显然足利尊氏是想要借助他的手来灭了南朝,一统日本。 “既然你口中的南朝贼子,才是劫掠我大明东南沿岸百姓的罪魁祸首。而你们天皇又有心赎罪,那就派兵去把他们剿灭了以表示诚意。”徐达微笑道。 “非不愿,实不能也。”足利尊氏面露难色,开口道。 “当然如果,上使愿意出兵帮忙平乱,事成之后,天皇陛下说过愿意向大明永世称臣。” 见徐达还是没有反应,足利尊氏咬了咬牙,接着开口道。 “不仅如此,天皇陛下还说到时候愿意割让出云国、石见国、伯耆国、备后国四地,用以彰显两国之间的友好。” “大帅,我认为此事可行!”不等徐达开口,帅营内另一人直接开口说道。 一般人自然没有这个胆子,说话之人正是再次随军出征的二皇子朱樉。 之前说过,大明朝廷这边最初的意思便是只有占领出云国,控制石见银山的银矿好给大明源源不断运输白银。 别看出云国带一个国字,可实际大小人口撑死就大明一个县的体量。 管理起来并不困难,只要选一名品行兼优的知县就完全足以胜任。 可毕竟这里远离大明管辖,而且银矿又太过重要,站在朱元璋的位置考量,必须在这里安插一个他能够完全信任的人。 再者为了抵御日本南北朝,或是其他领地大名势力的攻击,这里地方虽小。 可兵力守备的规格却是按照省一级别设立,都指挥使司。 真派一个县令过去,文武之间就彻底失衡了。 一个县令是不可能节制得了都指挥使的。 原本徐达是最佳人选,不过对于徐达,朱元璋另有安排。 最后还是朱樉主动站了出来,他前次有过和徐达一起出征日本的经历,而且身为二皇子镇守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393/205300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393/205300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