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

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师弟,你无敌了,下山复仇来吧 大武侠:我悟性逆天 天降福气宝,全家合力养崽崽 帝御万界 厨神:我就炒个菜,咋就飞升了? 我家师傅被宅女拐跑了 怪谈入侵:她靠隐藏规则杀疯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 泣血的火烈鸟 1979我的年代生活

为了打破封建礼教陋习,杨宪早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棋。 那就是大明日报。 为了这一天,他提前几年埋下伏笔,打下了基础。 如今大明百姓们早已养成了人人看报的习惯。 当日杨国公府前,杨宪与方孝儒的那一场辩论的整个经过,此时都通过图文描述,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大明所有百姓面前。 报纸是杨宪如今手里最大的杀器,穿越而来的他,深刻明白舆论的力量。 在这个时代,掌握了报纸,就等于是掌握了舆论,掌握了话语权。 杨宪能够通过报纸,随意的去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东西,而并不需要像以往历朝历代一样再依赖于一个流派。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报纸真正恐怖的力量。 因为之前,大明日报绝大多数只是用作宣传各种政策作用。 他们不知道,当它作为一件攻击别人的武器时,将会有多恐怖。 江南,余杭。 钱廷平走在路上,忽然感觉到好像很多人在看他,对其指指点点。 钱廷平感到奇怪,他是镇子上有名的老儒,往日里受到的都是镇上百姓的尊敬,甚至是带着一丝丝畏惧。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因为这让他一直有着自己高人一等的想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今天钱延平感觉到有些不对,街上遇到的这些人,不仅没有一个人过来和他行礼问好,而且钱延平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别样的目光。 有失望,有鄙夷,有厌恶,甚至有.忿怒! 钱延平心中莫名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如同平常一般,准备去前头不远处的面摊,买上一碗阳春面。 往日里,对他无比敬畏的面摊老板,今天竟然直接冷着一张脸,开口道:“我这不做你生意,你换一家店。” 钱延平一愣,这面摊老板今天是吃错药了吗? 今天一个两个的,这些家伙都怎么了?! 还没等他来得及细想,一声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 “还我姐姐命来!你个吃人的老怪物!” 钱延平抬起头,一块石头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直接砸在他的额头上,立马破开一道口子。 钱延平用手捂着脑袋,转头看向远处,只见一个愤怒的少年,还维持着投掷石子的动作。 很显然他就是凶手。 从早晨到现在,钱延平心中本就憋了一肚子气,现在直接破防,大怒,开口道:“哪家少年郎,胆敢当街行凶!视大明律法为无物吗!” 远处那少年郎,毫不畏惧地死死盯着钱延平,大声开口道:“城东绿水街,赵家赵劭枫!” “我家姐姐赵柳绿,就是给你这个老怪物活活逼死!” 少年赵劭枫引起的动静,吸引来了周边很多人百姓围观。 关于少年赵劭枫所说的这件事,镇子上的大部分人都听过。 少年口中的姐姐赵柳绿,是镇上有名的望门寡。 所谓望门寡,是指旧俗订婚后,未婚夫先亡,未婚女子虽居家未过门,也须为夫守节。 在程朱理学当代的明朝,赵柳绿如果没有遇上这一生所爱的话,最多也不过只是一个人孤独老死罢了。 可偏偏她遇上了。 在这个时代,这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不幸。 男子是一个匠人,一次来赵家府上做工,二人相识。 男人并不介意她望门寡的身份,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这个身份往往意味着不祥。 一来一回,二人相识、相知、相爱。 可最后却没能迎来美好的结局。 其始作俑者,便是眼前的老儒钱延平。 他在听闻此事后,上门用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来逼迫赵家。 赵柳绿为了家族,最终上吊。 男子随之殉情。 如果是在以前,这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甚至有家族为了贞节牌坊,将寡妇逼死。 “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程朱理学占据主导,这个数字直接飙升到了36000人。 而到了清朝,就更加夸张了,仅安徽省休宁县这一个县,就有2200多人。当时全国人口不多,加以还有不少女子未被记载,这个数宇是很惊人的。清代受到旌表的贞节烈妇竟然高达100万人,妇女获得旌表成为一种宗教性风潮。 因为所谓的“守节”,造成了多少悲剧,根本无法统计。 像眼前死去的赵柳绿夫妇,只是这个时代女性悲剧的缩影而已。 可如今时代不同了,大明百姓们通过杨国公府前那场辩论,真正了解到了程朱理学通过礼教吃人的真相,撕开了它们伪善的面纱,将它们从神坛上给踹了下来。 一下子把程朱理学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紧接着杨宪又通过大明日报,大篇幅宣扬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思想。 最最重要的是,有朱元璋的支持,将种种举措通过正式的大明律法去规范,保证了女子的权益。 鼓励女子出去工作,鼓励支持寡妇再嫁。 有了官方认可与背书。 这情况则是完完全全不同了。 杨宪还通过自己手中的另一份报纸,江南日报,刊登各地腐儒的那些腌臜事,当做花边新闻宣传。 情报来源都是通过他这些年散在各地的情报人员之手。 在情报战的布局,杨宪要比老朱还要早。 而且杨宪手底下这支队伍,要比老朱那支还未成熟的锦衣卫,要来的专业得多。 杨宪给他们进行的都是参照现代化谍报人员的专业培训。 只是如今隐而不显而已,他们这些人早晚有一天将会在这个天下绽放属于他们应有的光芒。 在最新一期的江南日报上,偏偏就有钱延平的事情,这个老儒嘴里满口仁义道德,自己年近六十了,还纳了两个不满16的小妾,甚至扒灰家里守寡的儿媳。报纸上还说,这老家伙尤其喜欢寡妇。 此处江南日报上用了春秋笔法,让读者在看了之后,不由自主将赵柳绿的死,与钱延平喜欢寡妇一事联系起来。 正是这些种种事情累积在一起,这才形成了今日的爆发。 钱延平这时候也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他从面摊上一个百姓手中抢过对方正在看的报纸。 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报纸上时,他瞳孔立时涨大,然后顿时感觉眼前骤然一黑。 “污蔑,这是赤裸裸的污蔑!”钱延平大声喊道。 可周围的人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他。 因为他新纳了两房小妾一事,是铁一般的事实。 <divclass="ntentadv">扒灰儿媳这事,也不算冤枉他。因为杨宪手底下情报人员,知道情报准确性乃是第一要务。 只有最后一件,赵柳绿的死. 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舆论导向历来都是如此。 即便是一句谎言,可它只要说上一千遍,就会变成事实。 杨宪这次不会再给这些腐儒任何翻身的机会了,因此一出手便是维度碾压! 学派与学派之间,绝不存在所谓的君子之争。 只会比战场更加鲜血血淋漓。 “还我姐姐命来!” 那个少年再次朝钱延平丢出一块石头。 将钱延平砸得脑袋开花。 这时巡街的胥吏,被这边吸引,也跟着走了过来。 钱延平在看到这帮子胥吏后,立马高声大喊道:“你们来得正好,这里有人当街行凶!” 胥吏们在了解事情经过后,也全都沉默了。 他们同样看过最近这几期的大明日报和江南日报。 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替百姓说话! 本来就在官场之中,他们见过了太多满嘴仁义道德,行径却如报纸中杨宪口中的“朱熹”一般无二的官员! 他们是胥吏。 但他们更是大明的百姓! 他们家中也有父母,也有儿女! 因此他们理解眼前这个愤怒打人的少年。 看到这些胥吏一个个不上前拿人,钱延平愤怒了。 “都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把这些行凶者拿下!”钱延平捂着受伤的额头,大声吼叫道。 要知道他在余杭的地位,就连知县老爷见了也得尊称他一声钱老先生,腐儒的另一个身份,往往就是乡绅。 现在还是明初,若是到了明中期,地方乡绅许多甚至都是朝廷大官致仕退下来的,莫说当地县令,乃至知府都有可能要仰其鼻息。 钱延平虽然没这么夸张,可也不是几个胥吏可以惹的。 如今区区几个胥吏竟然敢不听他的话,钱延平出离得愤怒了。 “你们信不信,我待会儿马上去你们知县老爷那告你们!” 面对钱延平的威胁,一个个胥吏都是不由低下了脑袋,他们缓缓走到先前那个抛出石子的少年身旁,低声道:“对不起,我们也没有办法。” 说着就要去扣押那少年。 “我也打了,要抓连我一起抓了!” 话音刚落,一个臭鸡蛋直接砸在钱延平脑袋上。 啪! 鸡蛋破碎,蛋液顺着钱延平那张老脸上的褶皱,流了下来。 “还有我!” “算我一个!” “我也打了!” 有人带头之后,周围的百姓一个接着一个将手中的东西朝着那个老儒身上砸去。 同时一起高呼着,要抓抓我! 那些胥吏们虽然迫于钱延平的淫威,不得不动手去抓那个少年。 但是他们的心里也是有是非对错的。 他们只是被现实逼迫,不得不低头。 可百姓们会一时低头。 但是不可能永远低着头! 因为他们的眼里还有不屈!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大明就是要变法,不能再由这些腐儒、乡绅、士大夫继续这样胡作非为下去了! 钱延平浑身上下每一处地方都在被砸,他疼得大声喊叫着,可没人愿意听他讲什么。 正如以前,他也从未愿意真正倾听这些百姓们的心声。 高高在上习惯了的这些腐儒、乡绅们,还丝毫没有意识到。 他们已然与周遭的这些百姓们彻底的决裂了。 “你们快住手!” “快住手!” 那几个胥吏一边做出挡在钱延平身前的架势,一边向周遭这些百姓使眼色,让他们赶紧带着那个少年离开。 百姓们会意,他们也明白这些胥吏也是没办法依令行事,因此并未为难他们。 四周聚起来的百姓很快便是散去。 见百姓们都走了,胥吏们这才假模假样将钱延平从地上拉起来,同时一边伸手将他身上的烂菜叶、鸡蛋壳这些拿走,一边关切问道:“钱老,您没事吧?” “凶手呢?!”钱延平第一反应,便是大声质问道。 “方才朝您砸东西的人实在是太多,我们一时间也不知道哪个是凶手?”胥吏们装出一脸为难地样子。 “你们这帮废物!老夫一定要去你们大人面前,告你们一状!”钱延平怒声道。 “就算是知县大人亲自过问,我们也会如实汇报。”胥吏们不卑不亢道。 钱延平愤怒地甩开胥吏们扶着他的手,冷哼一声,转身一瘸一拐往自己家里走去。 京城。 杨国公府。 杨宪并未急着回扬州,而是留在了京城,因为这场变革少不了他。 朱标下了朝后,第一时间来到杨国公府。 “杨卿,你说这场变法真的能够成功吗?”朱标开口道。 不是朱标对杨宪没有信心,而是这一次他们面对的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不是一个宋濂一个方孝孺这么简单,而是整个天下的读书人。 是主导了华夏历朝历代上千年的儒家体系。 因此就连朱标,也第一次用出了疑惑的语气。 杨宪开口笑道:“太子殿下还记得当日税制改革时,和我说的话吗?” “我说税制改革之后,百姓国家自然都会大大得利,可却唯独会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把这些人给逼急了,可是要动刀的。” 朱标想起了当日的场景,脸上也跟着露出笑容:“难道只有他们有刀,我手里就没刀吗。他们要是敢动手的话,我会让他们知道,究竟是谁的刀更快更锋利。” 相比豪强地主手中真实存在刀锋,这些儒生读书人手中也有刀,那就是他们的手中的笔。 可朝廷手中的刀,却是报纸。 准确来说,这都已经不能称为刀了,而是火枪。 当日朝廷这边也是用火枪轻松灭了蓝家那些恶仆,如今只不过当日之事的翻版罢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393/210917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393/210917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