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大舅哥回来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道之外 红世 夫人,傅总又去看男科了 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给顶流男团当保姆后我爆红了 天唐锦绣房俊 第五种长生 大齐战纪 超级狂婿 从基层公务员到一市之长

第367章大舅哥回来了 众人的疑惑,一直到盛云芳她们收拾厨房,把锅里的饺子汤盛出来之后,才算找到原因。 一枚硬币,安静的躺在锅底,原来是有个包钱的饺子煮破了,钱掉在了锅底没捞出来。 “我就说么?这钱能去哪儿?合着是饺子挣了啊。” 除夕的饺子破了不能叫破了,得叫挣了,也是讨口彩借的吉利话。 在过去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说早年间有个大地主,家里雇了不少长工,年三十的时候煮饺子,那负责煮饺子的长工姓裴。 地主过去问一句,“饺子挣了没有?” 那姓裴的长工就来了句,“有我老裴在,一个也挣不了。” 结果那一年,地主家各种事情不断,到年底一算账,真的是一分钱没挣。 所以后来人就特别在意,年三十的饺子,一定得说挣了才行。 不少人家,三十晚上儿媳妇煮饺子,婆婆会特地过去问一句。“饺子挣了没?” 会说话的媳妇就说,挣了,挣老多了。婆婆一听就特别高兴。 那不会说话的媳妇就说,没有,一个也没挣,我煮的可好了。婆婆听见这话,能气歪了鼻子。 “得了,这钱也别往外捞,就这么留着压锅吧。” 张淑珍看着锅底的钱挺高兴,摆摆手对闺女们说道。 过年期间锅里不能空着,就算不做饭,也得放点儿东西,比如豆腐、馒头、鱼之类,寓意家有余粮,日子好过。 张淑珍年前也是特地去换的大豆腐,专门留着压锅用。 多这一枚硬币也不算啥,留在锅里,正好讨个好彩头。 收拾好厨房,盛连成夫妻坐到了南炕上,盛希平领着媳妇和弟弟妹妹,一起给父母磕头拜年。 “爸、妈,过年好。” “哎,好好,都好,都好。” 盛连成和张淑珍都笑的合不拢嘴,赶紧让孩子们起来,然后掏出红包挨个儿发。 那边儿已经有点儿困了的盛新华,看见红包立时就瞪大了眼睛,颠颠儿跑到爷爷奶奶跟前儿,仰着小脸、一脸期盼的看着爷爷奶奶。 “哎呦,我孙子这是也想要红包了是吧?来来,爷爷这儿有,爷爷给。” 盛连成掏出来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了盛新华。 盛新华眉开眼笑的接过来红包,他不会说拜年的话,就凑过去,在爷爷脸上亲一口。 “新华,你这红包拿的容易啊,连磕头都不用,红包就到手了。”盛希平见了,故意逗孩子。 “红包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你得像我们刚才那样,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才行啊。” 盛新华拿着红包,正稀罕的来回翻看呢,听见爸爸的话,便满脸疑惑的扭头看过去。 那双大眼睛里装满了疑惑,磕头是啥?娃太小,根本不能理解。 “他那么点儿的孩子,懂什么磕头啊?你一天天的,净会熊你儿子。” 张淑珍一看,瞪了大儿两眼,赶紧把孙子抱在了怀里。 “不用听你爸的话,你还小呢,啥都不懂,等你大了再说。” 小新华乖乖坐在奶奶怀里,手里拿着红包,稀罕的各种摆弄。 平常时候,盛新华都是七八点钟就睡觉,今天过年,小家伙愣是熬到了吃完饺子。 吃饱喝足,又拿到了红包,小家伙就有点儿困了,不停的揉眼睛。 “呀,新华困了,老头子赶紧给铺被,哄孙子睡觉。” 张淑珍一看孙子揉眼睛,知道这是困了,赶紧招呼盛连成铺被。 自打周青岚检查出又怀孕了之后,盛新华晚上就是跟奶奶一起睡觉。 这些日子小娃早就习惯过来,困了也不找妈妈,不用妈妈哄。 盛新华今天熬的太晚,真的是太困了,那头铺上褥子,把他放被窝一放。 小家伙攥着红包闭上眼睛,没多会儿就睡着了。 “行,都去睡吧,早晨还得拜年啥的,别起太晚让人堵被窝了。” 时候不早,张淑珍摆摆手,示意众人该睡觉都睡觉去。 林场工队年后放假到初七,初八上山干活,科室基本上也是跟着工队走。 当然了,保卫科情况特殊,初一到初七,每晚要安排俩人值班。 忙活了一年,到这个时候,谁不想好好休息一下? 初一初二就在林场里转转,互相串门拜个年。 下午几个好友凑一起,弄点儿好酒好菜喝一壶,边喝边聊,吹吹牛,侃侃大山,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初三开始,各家媳妇该回娘家的回娘家,该走亲戚的走亲戚。 今年前川林场的产量再创新高,先进生产单位算是跑不掉了。 场里领导高兴,特地安排了一趟车,想要去曙光林场、开峰林场,或者松江河的,都坐这趟车下去就行。 初三这天一大早,张淑珍就起来做好了饭。 吃过早饭后,盛希平和周青岚收拾了东西,给盛新华穿戴整齐,准备去小火车站坐车。 “老大,路上多注意点儿啊,青岚现在是双身子,新华还小,别磕了碰了的。” 临出门前,张淑珍和盛连成千叮咛万嘱咐,就怕盛希平不用心。 按理,周青岚怀孕还不到三个月,不应该折腾这一趟。 这时候天冷路滑的,万一有点儿啥闪失,不光孩子有危险,大人也遭罪。 可年前周青扬回家探亲了,说是年后初六就得走,周明远特地打电话来林场,希望周青岚年后能回去一趟,一家团圆。 周青扬好几年才回家一次,盛家也不好说不让周青岚回去团圆。 幸好周青岚怀老二一直也没啥反应,吃的好睡的香,身体倍儿棒,盛家老两口也能安心点儿。 “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盛希平应了一声儿,将盛新华抱在怀里,抬手给儿子整理一下帽子和围巾。 “车上都是咱林场的人,互相都有照应,到松江河那边,大哥和青越去接,放心吧,没事儿的。” 盛希平事先打电话都跟周家那边商议好了,周明远夫妻知道闺女的情况,所以安排了儿子去接站。 “行,你们路上注意点儿。老二、老三,快点儿,把东西帮着你大哥送去车站。” 这一早晨,张淑珍已经叮嘱了好几遍,眼见着发车的时间快到了,不能再磨叽。 于是张淑珍招招手,让老二老三帮忙,把那头大包小裹的东西全都送车站去。 前川林场是北线上最大的林场,离着长白山近,森林资源丰富,林场每年产量都很高。 场子效益好,工人的福利待遇都比其他林场高,所以周围林场的姑娘,都爱找前川的小伙子。 正月初三,出门子的姑娘回娘家。 前川林场好多小媳妇是从曙光林场、胜利林场,甚至开峰林场嫁过来的,平常时候回娘家,要不走着走,要不就坐森铁小火车。 可小火车要初四才来,好多人都等不及回娘家。 所以场里领导商议了之后,安排场里通勤车跑一趟,送这些人去走亲戚回娘家。 当盛希平等人抱着孩子,拎着大包小裹赶到的时候,小火车站那头已经有好多人等着了。 “希平,这边儿呢,哎呀我的天,你这是要把家搬去松江河啊,弄这老些东西?” 王建设一看盛希平过来,老远就朝他招手。 王建设的媳妇李雪,娘家也是松江河的,今天肯定也要回娘家。 王建设抱着四个多月的儿子,身边是穿戴严实的李雪。 李雪背着一个包,手里拎了个三角兜子,王建设脚边还有一个包。 盛希平走过来,看了看王建设一家三口,笑了。“你这也没少拿啊,还说我呢。” 有孩子的出门,都差不多,光是孩子的换洗衣服、尿褯子啥的,就能装一大包。 像盛新华还好点儿,一周岁多了,尿尿啥的知道跟大人说,再不行还能站在炕沿上直接尿,反正穿的开裆裤。 盛新华现在就是晚上要垫褯子,白天基本上不尿裤子了。 王建设家的娃还小,才四个月多点儿,一天到晚,得用不少褯子呢,肯定得多预备些。 俩当爹的都抱着孩子,互相看了眼,哈哈大笑起来。 那边,周青岚也跟李雪打了招呼,随便闲聊几句。 正好,这时候通勤车在三角线那头水楼子处加了水,又去加了煤,然后咕咚咕咚开过来,到站停下,开了门。 众人也不管那些,一拥而上,都想抢个座儿。 盛希安和盛希康俩大小伙子,身强力壮又灵活,直接就冲上了车,给盛希平和周青岚占了俩座儿。 “大哥,大嫂,快过来,这边有座。” 盛希平抱着孩子,和周青岚来到弟弟给占的座位处坐下。 盛希安把大包小裹的东西,都放到盛希平脚边儿,然后俩小子趁着车还没开,赶紧下去。 上车的人很多,两节通勤车根本坐不下,不少人都站着。 盛希平一看,王建设两口子没抢上座,赶紧把孩子交给周青岚抱着,然后把自己的位置给了李雪。 “谢谢盛哥。”李雪谢过了盛希平,挨着周青岚坐下。 然后从王建设怀里,接过了儿子,将小被的一角掀开,检查一下孩子有没有被捂住口鼻。 那小家伙倒是乖觉,出门都没耽误他睡觉,小脸睡的红扑扑的,可稀罕人了。 李雪一看,总算放下心来,就这么抱着孩子,跟周青岚俩闲聊。 盛希平和王建设俩人没座,索性就站在座位旁边,大男人,站一会儿也累不着。 从前川林场到曙光林场十八里地,不到半小时就到了。 通勤车在曙光林场北山小火车站停下,去曙光林场的,还有去胜利林场的全都收拾东西下去了。 这下车里宽敞不少,盛希平和王建设也赶紧坐下来。 前川到松江河七十多里地,通勤车开了俩钟头,总算到了森铁小火车站。 盛希平背上最大的背囊,一手抱着儿子,另一手拎着个小点儿的兜子。 周青岚也是,又背又拎,大包小裹的。夫妻俩就这么顺着人群,慢慢下了车。 “哎呀,姐夫,总算等到你们了。” 刚下车,就见到周青扬、周青越哥俩,身穿军绿色棉大衣,满面笑容的跑过来。 “大哥,好久不见,过年好啊。” 盛希平笑着朝周青扬点点头,跟周家兄弟打招呼。“青越,过年好。” “好久不见,过年好。”周青扬朝着盛希平也点头笑笑。 二人上次见面时,盛希平和周青岚还没结婚呢,如今,盛新华都两岁了。 “快,把孩子给我抱着吧,看你这大包小裹的,回家来拿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周青扬说着,就要伸手去抱盛新华。 盛新华在车上睡了一觉,刚醒没多会儿,小家伙一看对方不认识,立刻扭头,紧紧搂住爸爸的脖子。 “新华,这是你大舅,那是你小舅,都是妈妈最亲的人。 你这孩子,平常走到哪儿都跟赖搭儿似的,今天咋还认生了呢?”周青岚一看这样,哭笑不得。 盛家人多,谁有空谁就哄孩子,天暖和的时候,这些姑姑叔叔们,不定谁就把盛新华抱出去玩了。 盛新华见的人多,从来不怕生,不管谁抱都行。 今天也不知道咋了,见着亲舅舅,反倒还认生了。 “没事儿,第一次见面,孩子不跟我正常。希平,把背兜子给我吧,你抱着孩子。” 周青扬伸手,从盛希平肩上接下那大背兜子,连同盛希平手里的,一起甩在肩上。 那边周青越也过来,接过周青岚手里俩沉的包,周青岚只拎着一个小的。 “走,我们今天特地包了辆驴吉普,咱坐车回家去。” 周青扬朝着自家妹妹笑笑,大步流星的朝着路边一辆驴车走去。 这驴吉普,实际上就是拉脚的驴车。 前些时候,松江河林业局用木头从哲里木那边换了一些驴回来。 其中一部分杀了分肉,剩下一些就养着了。 后来有职工花钱买下来,专门接站拉脚用,大家伙儿就称这种驴车为驴吉普。 森铁到周家不算近,盛希平夫妻又抱着孩子,这大冷天的走到周家,就怕盛新华冻着感冒啥的。 周明远虽说也是个干部,可局里就那么一辆二一二吉普车,一般都是赵永胜等几个人办公事用,周明远也不好因为私事借用。 所以周青扬哥俩今早晨就出去,堵了一辆驴吉普,专门包了人家这上午的活,去森铁接站。 “快上车,咱爸咱妈在家都得等着急了。” 周青扬把包裹放到车上,然后扶着周青岚上车先坐好,周青岚伸手把儿子接过去,盛希平和周青扬、周青越他们,也都上了车。 赶驴吉普的车老板子见人都齐了,一甩鞭子,“驾。” 那毛驴撒开四蹄儿,朝着白山街道那头奔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457/126692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457/126692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