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以后咋办?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嫁皇兄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回到成为植物人前,我修仙无敌了 大唐:我的姐夫是李承乾 美漫:都变种了还当人干嘛 星际直播:我靠基因匹配嫁给最高指挥官 夫人才是真大佬,总裁甘愿做她裙下臣 洪荒之石矶 那些突然穿越的朋友 主角抢我未婚妻,我反手偷他家

送走了王福林,熊贵清刚进客厅,一家人就围上了他。 “贵清,这可咋办?农场要养奶牛了,咱家也养?” 熊贵清呵呵一笑,说道:“这事还早,对咱们没影响。” 为啥这么说? 他可是经历过那个阶段的。 过了年就开工的乳品厂,建设速度很快。 第一期建设的5吨生产线。 在年底就建成了。 也是在今年,农场大力号召养奶牛。 可农场职工不敢养。 他们就从外地招移民养奶牛,号称奶牛户,可以在农场落户,还给贷款。 到了87年,奶牛户果然出奶赚钱了。 农场职工这才相信,也开始各种借款卖奶牛。 一开始,农场为了发展奶源,是大力扶持奶牛户的,主要是两条政策。 一条就是奶款现结,一条是平价供应奶牛饲料。 从88年开始,南北河农场就来了大量的奶牛户。 奶牛的养殖数量直线上升。 到92年,已经高达上万头。 可是,乳品厂在这样的形势下,经营却越来越艰难。 主要的原因有市场的原因,也有资金的问题。 市场的原因就是九十年代的市场对广告的认可度逐年增高。 市场上很多奶粉广告的投入量都很大,而作为一家中小型乳品厂,根本没资金投入在广告上,也舍不得。 逐渐的出现了线路不畅的问题。 二一个,前几年形势好,乳品厂连续投入了几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180吨。 投入大,回款慢,市场上三角债严重。 导致流动资金枯竭。 如此一来,养牛户的奶款也就从现结变成了月结,最后结不出钱来。 如此一来,从91年以后,养奶牛的人逐渐的减少。 农场没办法,为了保证乳品厂的奶源,又投入巨资,自建奶牛场。 这也就是农场自己的企业,换個私人的企业早黄了。 坚持到2005年,被假洋人收购,公家的企业变成了私人的,还是漂亮国独资的。 仔细看它的收购人,正是当初乳品厂的某领导! 可悲可叹。 这样的一个大坑,熊贵清当然不去趟浑水了。 他打定主意,只要把饲料地的合同签了,管你养不养奶牛呢,我就养我的猪! 你想,05年收购乳品厂,起码前面几年就已经把企业搞败了,否则他们咋移民的,再回来花300万美元收购的? 收购以后,没过两年,就成了上亿企业! 你说说上哪儿说理去?! “人家都养奶牛,咱家养猪?” 老弟瞪着眼睛有些发傻。 “就因为人家都养奶牛,我才养猪呢!” “你想啊,猪没人养了,价格是不是就高了?” “那按你这么说,现在咱分场养猪的这么多,是不是价格就低了?” “对喽!你算是开窍了!” 熊贵清难得夸了老弟一句。 “今年的猪价高不了,你们看着吧。” “那咋整?咱们的猪?” 老妈又担心起来。 “你们别担心。价高价低得看成本。咱家有饲料地,又储备了这么多饲料,你急啥?我跟你说,今年的饲料价格一定涨。” 爸妈一琢磨也就明白了。 养猪的人一多,饲料的价格就得涨,可是猪价反而会降。 老弟还想发表意见,熊贵清制止道:“你就别参与了,好好上学,家里的事你就别操心了。” 他见状也就闭嘴了。 他还真想不明白这些。 年前这几天,农场要搞乳品厂大力发展奶牛养殖的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尤其是供销社,这个消息广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这段时间决定养猪的人很多,三分场有熊家这个养猪标杆在,大家心里都有底,对养奶牛的事都持怀疑态度。 “年后建乳品厂,还不得建个一年两年的?” “不用,我觉得最多一年。” “听说规划的不小,就在场部良种场边上。” “年后再看,农场应该有新政策。” “对,对。” 有人想打听详情,就有人唱反调。 “我看这玩意不行,谁会养啊?再说了一头奶牛据说上万,啧啧,这得多少头猪啊?!” 他们正聊着,门外传来嘎吱的刹车声。 熊贵清推门走了进来。 “哟,小熊来了?” 陈江高兴的打着招呼。 他们供销社已经承包了,现在他就是供销社的承包人。 “给我拿两箱酒,烟也拿几条。” 熊贵清买着东西。 在屋里烤火交换信息的众人相互看看,有人出面跟熊贵清搭讪。 “小熊啊,听说今年要建乳品厂,你觉得咋样?” “啊?挺好啊!” “你觉得能干成?” “农场自己的企业,咋不成?!” “那你……” “我?我就会养猪。” 熊贵清跟着陈江把烟酒抱上了吉普,付了钱,开车走人。 这些闲硌哒牙的人都是传小话的,跟一群老娘们似的。 熊贵清不愿意跟他们搭话。 “你看看,人家熊家都不动心,咱们啊,还是养猪吧。” “就是,就算是养也得看看别人咋干的。” 熊贵清回到家,把烟酒拿进屋里。 明天要去接潘春梅回来,熊贵清把过年该预备的都预备好了。 只是新衣服还没买,他有意留着跟潘春梅一起在北安买,这样拿回来也有她的功劳和心意。 以前,熊家只有大年三十晚上才有机会吃饺子。 可现在,想吃就吃。 余秀华对此很满意。 这两天,熊家连续包了两天,饺子已经冻了两个口袋。 至于往年吃的粘豆包,今年就不吃了。 以前是因为家里没吃的,粘豆包是一个主食。 如今,好吃的都吃不完,谁还吃粘豆包啊? 今天午饭煮饺子。 “去把你爸喊回来吃饭。” 余秀华对老儿子喊道。 熊贵亮这才起身,依依不舍的往猪场跑。 以前,熊家出了门,站在院里喊一嗓子,熊长禄就回来了。 现在,隔着百米距离,喊是不起作用的。 余秀华在锅里三开三煮,饺子都鼓起来漂在水面上,这才用钢丝笊篱捞出来,放进盘子里。 按照熊家的规矩。 这饺子煮出来,必须是每人一盘子。 熊贵清从厨房端出四盘饺子,摆在餐厅的桌子上。 他问道:“妈,佐料呢?” “弄好了,分一下。” 老妈早就用二大碗勾兑了一碗酱油醋和蒜泥混合的蘸料。 余秀华从碗橱里拿出一个小碟子来。 熊贵清拿着勺子,把蘸料舀进碟子。 他刚摆好蘸碟,老妈拿来筷子,老弟和老爸一前一后的回来了 “爸,猪场没啥事吧?” “挺好,没事。” 熊长禄经过这两年的锻炼,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话办事也利索了很多。 一家人坐下。 饺子个大馅多,味道鲜美。 老弟吃的啧啧有声。 余秀华咳嗽一声,“别吧唧嘴!” 老弟这才收敛。 熊贵清也下意识的控制声音。 正吃着,有人砸门。 见老弟正吃的起劲儿,熊贵清起身去开门。 大门一开,见是何献超和于慧勇。 “哎,你俩啊?吃了吗?” 见熊贵清嘴里还嚼着东西,何献超咽了口唾沫。 “没呢。” “进来,一起吃点。” 两人一进来,熊贵清就把门关上了。 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喊道:“妈,何献超和于慧勇来了,再煮两盘饺子。” 老妈去忙活了,熊长禄和老弟招呼两人就坐。 熊贵清又去给他俩弄蘸料。 先把蘸料和筷子拿过来,摆在他们面前。 熊贵清这才问道:“你俩一起来,有啥事吧?” 何献超抢先说道:“你听说了吧?农场要建乳品厂?” “听说了。” “你咋想的?我们俩咋办?” “我能咋想?该养猪养猪呗?难道他建乳品厂我就要养奶牛?” “养奶牛可能政策好呢?” 何献超说道。 “政策好不好,年后文件出来就知道了,你们也别急。” “再有,不管是养猪还是养牛,对你俩没啥影响啊,他们不都得粉碎饲料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 于慧勇说道。 “如果养牛的人多了,我还打算再添设备呢!” “你们先别急。” 熊贵清分析道。 “年后应该会出正式文件。如果上面有供应饲料啥的,你们就别添设备了,就干简单的粉碎就行。如果没有这条,到时候再说。” “为啥啊?” 何献超问。 “如果人家供应饲料,说明农场已经考虑到饲料加工的问题了,咱们只能给他们溜溜缝,打打边鼓,成不了大气候。” 于慧勇说道。 熊贵清点点头。 他知道,一定有饲料供应。 当然这些供应的是精料,其他的草籽饲料还得在当地粉碎。 正说着,余秀华端着饺子出来了。 “饺子好了,趁热吃。” “哎,谢谢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883/125784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883/125784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