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接亲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全职高手]怎么又是你 死神里的最强工资奶 冥王契妃:穿成萌宝后被五个哥哥团宠了 顶流凶猛 快穿尤物娇又软,深陷疯批修罗场 腹黑冷王,吃定天降王妃 侠逢乱世话春秋 年夫人,你的马甲被少爷扒了 神州1855 不是,我电子女友咋修成剑仙了

大年初一。 来熊家拜年的比往年都多。 除了猪场的工人,还有以前的老邻居们。 于大爷毛大爷都是领衔主演。 带着孩子们来磕头。 熊长禄和余秀华笑呵呵的拿红包。 他们又再次谈论起熊贵清的婚礼,约好时间地点,抽了颗烟,这才能放心的走。 熊贵清的朋友也来了不少。 何献超和于慧勇自不必说,常伦也来拜年,可他还真不是一个人来的。 分场的奶牛户都来了。 好家伙,熊家根本装不下。 大家只能一部分在屋里,一部分在院子里。 他们是得知初四熊贵清大婚,可熊家又没请自己,上赶着送来了礼金。 这会儿农场经济也提高了不少,尤其是他们奶牛户,年前刚开了奶资,心里也有底气,因此出手也大方。 每人拿出50块来。 把熊长禄吓了一跳。 因为正常的结婚礼金现在也就10块钱,你给50块啥意思? 重要的是集体给,这就不一定是好事。 熊贵清把常伦拉到一边问道:“咋回事啊?我跟他们也没啥交情……” 常伦微微一笑,说道:“这就是想着能在你这得到照顾嘛,我们都买你家的饲料,现在饲料还紧俏,你到时候多卖点饲料就得了。这也是他们一起商量的钱数,你该收就收。” 熊贵清心说,我这还没当官呢,你们就这么整,要是我真有个一官半职的,还不是贪官?! 既然人家想巴结,你要是不收,人家知道你是拒绝的意思,这就得罪人了。 在农场,人家捧你,你得接着改成“。” 余秀华收了礼金,熊贵清笑呵呵的散烟。 热情的询问最近的奶牛养殖怎么样?有什么困难? 就跟领导慰问似的。 熊贵清也大方邀请,初四统一集合,坐车去场部吃酒席。 这些人都乐呵呵的答应,说一定到。 由于事发突然,搞得熊家也没個写礼账的。 最后让何献超跑了一趟,把史老二找来。 账本熊家已经备好了。 就是商店里买的大红纸。 把红纸裁成四四方方的样子,用红线在左边扎成线书的样子。 史老二气喘吁吁的来了。 在常伦的指导下,才把这些奶牛户的姓名和礼金数,一一写上。 还别说,史老二的毛笔字写的有模有样的。 就这势头,搞得何献超和于慧勇也不得不提前随礼了。 你看,外人都50,你自己看着办? 两人一咬牙,100! 史老二按规矩,高唱道:“何献超礼金100元,于慧勇礼金100元。” 这么一搞,得,拜年的这些左邻右舍都有点傻眼。 这给多少啊? 100?心疼啊! 还是熊长禄知道实情。 赶紧说道:“大家老邻居了,别跟那帮小子学!有了给个十块八块的,意思意思得了,没有的,人能来就行,俺们不图这个!就图个乐呵!” 余秀华也说道:“对,对,就是个意思就行了,可别攀比这些,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我们知道!” 毛大娘拉着余秀华的手,一个劲儿的拍,“哎呀,妹子,你也知道我们家……” “知道,知道!” 余秀华赶紧宽慰。 给太少是真没面子,于是10块钱打底了。 那些猪场工人也是10块,多了不收。 因为熊长禄知道,人家挣那点工资不容易。 每个月都是他发工资,他能不知道吗? 熊家这边把拜年弄成了收礼金现场了。 潘家也基本一样。 你说人都来了,说是拜年,就是相互看望一下,说说吉利话,发发红包啥的。 可只要其中有一个人提前随礼,其他人也就跟着随大流了。 老潘也是着急忙慌的找了个写礼账的。 在农场,尤其是两家都是一个单位的,那随礼就只能去一面。 有的跟婆家关系更近,就去婆家。 有的跟娘家关系好,就成了娘家戚。 一般情况下,大家伙都愿意往娘家跑。 因为娘家戚最大啊! 婚礼当天都是好吃好喝的,必须把娘家人伺候好。 婆家这边稍稍怠慢点,大家也能理解。 可现在不是熊家势大吗? 因此,来婆家这边的反而人多。 从初一开始陆陆续续的收礼金,一直到初三,史老二就早上来晚上走,担起了写礼账的重担。 余秀华收钱。 晚上对账。 到了初三晚上。 史老二召集了早就预订好的傧相,约好明天接亲的时间,穿着的服装等等。 熊贵清再次进新房看了看,还是很满意的。 这几天,有一帮人来帮忙。 把餐厅换了到了爸妈的卧室。 他们的卧室搬到熊跟贵清的房间。 熊贵清的家具搬到老餐厅去。 本就是新房,干干净净的,也不需要重新装修。 摆好家具,贴上了双喜字。 窗花也都贴好。 床上的喜被也摆放的规规整整,一个红色双喜剪纸放在被子上。 熊家终于换上了进口彩电,只是没有打开,旧彩电已经装箱封存,等着新媳妇回门的时候带回去。 电视机上也披着红双喜字。 熊贵清和潘春梅的结婚照已经挂在了他们的新房里。 因为和公婆一起住,这结婚照就不能挂客厅,否则有反客为主的嫌疑。 这都是史老二的主意。 第二天,正月初四,2月1号。 昨晚下了半宿的小雪,路面上铺了一层薄薄的清雪。 接亲的人就陆陆续续的到了。 熊家这边起的更早,早早的把早饭备好。 这些傧相都没吃饭呢,来了就是吃饭,梳洗打扮。 史老二忙前忙后。 红包让何献超背着,熊贵清的裤兜里也揣了几个。 这小红包里面包的是五毛钱,就是打发孩子的。 因为说好了,改口要在婚宴上搞,所以改口钱先备着,到了场部再用,上车红包,下车红包也预备上。 史老二把上车红包交到何献超手里。 “上车前给!” “哎。” “给熊贵清,不是让你给新娘子!” “哎。” 何献超都被史老二整懵了。 正忙乎呢,院门响起了喇叭声。 “哎哟,车来了。” 史老二赶紧跑出去。 何献超背着红包不敢乱跑,于慧勇常伦倒是跟了出去。 天边微微泛蓝,朦胧的清晨有些干冷。 两台42座大客车亮着车灯,停在熊家旁边的土路上。 史老二赶紧指挥调头停车。 招呼司机进屋吃饭。 你想,这么早出车,跑几十公里,上哪儿吃饭去? 司机师傅也不客气,在史老二的安排下吃饭。 熊长禄和余秀华在卧室里换衣服。 熊贵清早就一身华丽的锦缎棉袄,一条紧身棉裤,外罩一条西裤。 脚上是三接头的牛皮棉鞋。 这一身看着精神,可一出门得冻死。 他还准备了一件黑呢子大衣。 见时间已经进入了吉时,史老二高声招呼道:“出发。” 熊贵清接亲是按照史老二看的吉时来的。 当年于洪刚接亲那就是早早去早早回的目的,也没看吉不吉时。 熊贵清带着十几个未婚小伙上了客车。 根据何献超的指点,两台客车在分场绕了一圈,才来到潘家门前。 好家伙! 潘家屋里屋外已经站满了人! 这些都是娘家戚。 从院门开始,熊贵清就开始大撒红包。 堵门的小屁娃很多,能有十几个。 “给,全给。” 熊贵清一招呼,何献超就往门里塞。 孩子们得到了红包,一个个嘻嘻哈哈。 还有不满足的,伸手还要。 何献超把眼珠子一瞪,“小屁孩,滚犊子,把门打开。” 一个分场的孩子,都相互知根知底。 他一瞪眼,小孩就害怕。 他们一让开,熊贵清一伙就呼啦啦的闯了进去。 在院子站着的大多是爷们。 都在抽烟聊天。 见熊贵清他们进来,也都热情的打招呼。 熊贵清只得停下脚步,一招手,傧相们都掏出华子来,给他们散烟,帮着点上! 这些爷们连说恭喜,还开着玩笑。 进屋的这道入户门有点难办。 堵门的是一帮老娘们。 熊贵清都得管她们叫嫂子或者姐,还有些得叫姨或婶啥的,他们都不能硬闯。 熊贵清叫门。 门里就问了,“你来干啥的?” “接媳妇儿。” “你媳妇是谁啊?” “潘春梅啊!” “进门行,拿红包。” 门里的娘们嘻嘻哈哈。 “给,我给。” 房门开了一条缝,何献超往里塞了几个。 “不够,不够!” 继续塞,直到人家说够了。 这才打开了房门。 傧相们冻得嘶嘶哈哈,直跺脚。 门一开,大伙就闯了进去。 好在农场的房子,门也不多。 最后一道就是进客厅的房门了。 这里堵门的就是一群小姑娘了。 也是傧相。 男方这边的傧相都是男孩,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伴郎。 女方这边的傧相都是女孩,也就是后来的伴娘。 这会儿还没有伴郎伴娘的称呼。 从哪能看出来各人的身份呢? 就是看胸口别着的红布条。 傧相的胸前布条上写着“傧相”。 熊贵清胸前的布条上写的就是“新郎”。 屋里一群胸前挂着“傧相”的女孩,叽叽喳喳的堵着门。 潘春梅坐在里屋的炕上。 一群老娘们围着她。 其中既有老姨倪桂蕊,也有老舅母吴桂芝。 反而老潘和倪桂花在客厅招待着重要的亲朋。 终于在红包的攻势下,姑娘们放行了。 熊贵清他们十几个人往屋里一进,立马就挤满了。 “不行,后面的别进了。” 又打发几个人先出去,这才转的开身。 熊贵清他们赶紧挨个散烟。 老潘给他介绍娘家亲戚。 当然老舅倪桂田和老姨夫姜鹏就不必介绍了,都认识。 可有一人引起了熊贵清的关注。 一身军装,站在熊贵清的面前。 老潘很是自豪的介绍道:“你哥,潘军回来了!” “哥!” 熊贵清一看自己从未谋面的大舅哥,长相清秀,身材高大,一身的军人气质。 不过他的眼神中有杀气啊! 潘军给熊贵清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笑呵呵的握手。 说道:“我听说你了,是个很不错的青年,你要和我妹妹好好过,祝贺。” “哎,放心吧大哥,春梅交给我,我会一辈子珍惜的。” “那就好。” 身后的众人听到,都哈哈大笑。连说你们一定会幸福之类的祝福话。 在屋里的潘春梅紧张的手指紧握,关节发白。 倪桂蕊看出春梅的紧张,低声说道:“紧张啥,顺着走就行,都安排好了。” 客厅里聊了一阵,老潘看看表,说道:“赶紧走吧,别过了吉时。” 潘军脱了军装,换了一身衣服,进里屋背妹妹上车。 东北讲究姑娘嫁人,脚不能落地。 意思以后不踩娘家地了,也就是不再是娘家人了。 趴在哥哥宽厚的背上,潘春梅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潘军低声嘱咐着妹妹,过去婆家好好过日子。 后面跟着一大票娘家人。 一出院门,见门口堵着“两堵墙”,不知内情的人都很吃惊。 这年头能用得起大客车的太少了,这得多少钱啊? 很多人去趟北安,花一块二毛五还心疼呢。 熊贵清在前面引路,来到第一台客车门前,他喊了一嗓子,“何献超。” “来了,来了。” 何献超拿出一个红包来,看着就很厚实。 他交到熊贵清的手里。 熊贵清赶紧塞到潘春梅的手上。 潘军见妹妹拿到了红包,就使劲爬上了客车。 娘家人按照远近亲疏安排车辆。 实在亲戚都在头一辆车上。 那些分场的同事、好友都去第二辆。 老潘和倪桂蕊就坐在姑娘姑爷的身后。 此时的他们,心里松了一口气。 终于完成了心愿。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0883/125784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0883/125784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