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定居式放牧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我道门圣子啊,咋全是阴间技能 我的云养女友都是真的? 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 她逃婚当晚,傅总彻底失控了 重生校园:最强大小姐 让你当质子,你追敌国女帝? 暮春四月闲人少 叱咤龙威 关于我无意间把妹妹养成废人这事

水泥的三个最主要原料——石灰石、黏土和铁矿,已经找到了,将石灰石和黏土一起磨成生料。是个费力气的活儿。 秦柳的做法就是利用牛马拉动转动的石质碾磨,把石灰石、黏土等磨碎。 接下来把生料煅烧至部分或全部熔融,称为熟料。 最后把熟料和铁粉或铁矿渣同磨就得到水泥了。 制作碾磨工具是个费劲的工艺。 秦柳不得不感叹,一切从头开始,真是太难了。 她的未来构想是炼铁成功后用铸铁平台来实现破碎和碾磨。 十天后,终于制作出来第一批水泥。 秦柳试了试。 掺水和好的水泥,掺合小石子后砌成半人高的墙。 过了几天,墙居然坚固得像大明朝修建的长城! 目睹了这堵墙怎样建成的牧民们惊掉了下巴。 砖窑开窑的时候,娄老头从沙堡子镇回来了,带回了几个泥瓦工匠。 秦柳看着那几个不是老就是小的泥瓦匠,额头直抽抽。 “你就不能找几个壮年的泥瓦匠吗?” 娄老头依旧袖着手缩着肩膀:“掌柜的,壮年的汉子都有家室,谁肯来咱这苦寒之地?这几个手艺挺好的,您放心用!” 秦柳无法,也之能这样了。 不过,令她意外的是,砖窑里的砖居然出来的是青砖! 这令她喜出望外。 砖窑未开窑之前,是青砖还是红砖就像赌博。 只有那些经验极其丰富的工匠,才能把握好注水降温的效果,大概率获得青砖。 红砖算是半成品,虽然也能用,可不像青砖那样坚固耐用。 青砖、水泥、工匠齐聚,盖房大业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至于下水管道、瓷质水龙头、等物品,秦柳有些犯愁。 这些她的本意是把沙堡子镇附近那家和她合作良好的瓷窑老板请到多伦帮她制造,可惜娄老头去请时,人家压根不肯来。 又要自己亲自制作一个瓷窑吗? 秦柳只觉得疲惫不堪。 草原上没有什么工业配套,什么东西她都得自己做,真的很辛苦。 好在这帮牧民里有不少很好奇很有学习热情的,尤其是那些十来岁的小伙子,对于秦柳带来的新奇东西非常感兴趣,他们是最有动力的追随者。 秦柳毫不藏私,出制砖、制水泥的工艺全部传授,还让他们参与制作过程。 对那些热情很高的少年,她提拔了几个,让他们分别负责制砖和制水泥。 秦柳灵机一动。 制作瓷器的专业技术人才,她是不是也可以就地培养? 秦柳记得一处瓷土矿的位置。 她带了两个牧民少年,跟他们讲了制作瓷窑、制作瓷坯的原理和配方,以及几个釉料配方。 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制瓷。 她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这两个牧民少年很聪明,利用之前制作水泥的碾磨设备把瓷土磨成粉,根据秦柳的配方制作瓷坯、釉料。 又学习砖窑的结构,用青砖和水泥搭建了一个小瓷窑。 第一批瓷器烧制出来的时候,秦柳真是激动坏了。 这表明,她仅仅做技术指导,也可以培养出专业人才! 有了瓷器的加入,盖房工程如虎添翼。 第一个带自来水的砖瓦屋建成后,牧民们全都过来参观。 热腾腾的大炕,厨房里自动出水的水龙头,淋浴喷头,下水道和蹲坑,让牧民们大开眼界。 而砖砌成挡风又挡狼的羊圈,里面还有可以放出水饮羊的饮水槽,让牧民们纷纷发出感叹:“这羊圈能带走就好了!” 一些有忧患意识的老牧民找巴尔斯商量了起来。 “这房子是好,我们冬天能过好。可是,牲口们怎么办?我们牧民要逐水草而居,一直住在这个地方,草吃完了,牛羊不就饿死了?” 对这个问题,巴尔斯早就想过了。 “如果愿意,我们可以把养肥的肉羊卖给大明的人,换回些粮食。留下一些羊羔和怀孕的母羊,这样草料可以减掉大半,结合人工打草回来堆垛,能解决部分问题。” 对于部分偏远的草场,就只能采用分散居住的方法了。 可若是能靠着王子和他的汉人未婚妻居住,谁又肯离群索居、苦哈哈地放羊呢? 用肉羊与大明换取粮食的事,秦柳已经委托娄老头去探过沙堡子镇的消息,得到了马昂和马跃两兄弟的认可。 而娄老头与独石口镇的守关明军也达成了一致,用一部分肉羊换取部分粮食和其他物品价格也很公道。 这让跟随巴尔斯他们的牧民喜出望外。 娄老头甚至从大明带回来一些铁器——特地制作的收割牧草工具。 这个工具由勒肋车改造而成,两个大木轮中间是一根有特殊结构的铁制轴承,轴承转动带动链接呢一套刀具转动,自动横向切割。 使用时,牧民只用坐在勒肋车上驱赶牛或者马匹前进,刀具横向割草,一割一大片,快速还不伤草根。 这比牧民手动割草速度快多了。 割完草晒几天,就有由勒肋车改造的搂草机来把晒干的牧草归拢成一长条状的堆。 最后是由勒肋车改造的打捆机,过来把堆成一长条的牧草收拢压实成一个草垛子,堆在地上,等人回头把草垛子用勒肋车搬运回住处。 机械化的生产工具改进,虽然动力依旧是传统的牛马,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冬天来了,牛羊生活在暖和些的圈里,没那么寒冷,草料消耗也少些。 牧民们以前也想过打草垛,可人力成本太高,很难实现。 这个做法,能在白毛风到来之前,把干枯的牧草收回来,堆积成山等待冬天给牲畜使用,是非常大的进步。 多伦的牧民、跟随秦柳过来的一百户牧民对巴尔斯和秦柳的敬仰程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崭新结实的房子,地下挖不完、可以用来取暖的煤炭,地下井水,堆积的草垛,不用跑过来跑过去的牛羊,形成了新的放牧模式——定居式放牧。 …… 一晃忙碌的两个多月过去,牧民们纷纷住进了暖和宽敞的砖瓦屋,牲畜们住进了可以遮风挡雪的房子,草原上的第一阵白毛风也来了。 虽然目前房屋建造的数量有限,每家人只分到了一到两间屋子,可相比蒙古包,已经足够宽敞了。 与大明用肉羊换粮的交易进行得十分顺利。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310/128510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310/1285104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