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应州之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桃源小傻医 虚界入侵:我的识海内有座宫殿 人武尊 杀怪可吞属性,神来都害怕 下一生 帝国王权 乡医不好惹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逆子逆女全跪下,重生娇娘不原谅 鬼医透视在都市

回到宣府后不久,秦柳便提出返回大同府家中。 正德帝略犹豫了一下,并没有阻拦。 这些日子,有了孩子作为纽带,他们的相处比较融洽。 让他那早已死心的感情,又有隐隐抬头的趋势。 那个敢于破除陈规陋习的大脚千金,那个腹有诗书、又有正义感的首辅孙女,那个粪土王侯,却知道顾全大局镇定女人。 那个不畏生死,给起义军炼铁种粮的女人。 那个总是说什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人。 她如此特别,如此大逆不道。 却又如此地令人震撼。 可她是有夫之妇。 秦柳回到大同家中后,与忐忑不安的马大娘和马昂终于团聚了。 因为有孕的马凤姐被带进宫,马昂承受了猛烈的奏折攻击,把马大娘差点吓出了心脏病。 好在马凤姐被人悄悄平安送回宣府家中,才让他们稍稍松了一口气。 马凤姐的婆家也听到了些许消息。 可他们敢难为马凤姐吗? 那可怎么敢?反而小心翼翼地把她供了起来。 没过多久,镇国公朱寿来大同视察,还顺便去了一趟延绥视察边防。 这件事的成功,让他也颇为自豪。 当年太爷爷英宗皇帝就是因为要视察边军,在土木堡遇袭,被掳去了草原,大明王朝迎来第一次重大危机,直接改变了整个朝堂政局。 自此后,文官集团彻底掌握了大明的政权。 英宗皇帝复辟以后,多连续多年的白色恐怖,都没能把这股势力打压下去。 宪宗皇帝即位以后,利用文官集团打压外戚孙家,又把文官势力给扶植了起来。 直到汪直大红大紫,把文官集团杀得人心惶惶,才让政局得到一定的平衡。 自己的父亲弘治皇帝登基后,政权全被文官集团掌控了。 弘治皇帝寄希望于自己的老师,内阁首辅刘健能冲在前面,把文官集团的贪腐和官官相护打压下去。 可是刘健虽然是寒门出身,虽然他有公正廉明的品德,却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气。 他不像刘瑾那样被逼到角落奋力反抗,一直在皇权和文官集团之间进行弥补和调和。 这些年残酷的政治斗争,文官集团对他骂声一片,却不得不慢慢让渡出权力。 他也终于能以皇帝之尊巡视边镇。 这些,他感谢钱宁、江彬这些没有退路的保皇党,更感谢在边关经营多年的朱岳。 若不是有朱岳和抚宁侯府的保驾护航,谁知道他会不会像英宗皇帝那样,被人在路上伏击? 他甚至感激刘六刘七那些起义军,让他练出战力不错的军队。 …… 达延汗被近来的消息惊得说不出话来。 大明皇帝来宣府、大同延绥巡边? 此时已经完成统一蒙古草原大业的达延汗雄心勃勃,兴奋得直搓手。 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在他心中成型。 正德十二年十月,达延汗亲率五万铁骑进犯大同。大同总兵王勋急了,他连夜派人告诉正德帝,希望皇帝大人回京避难。 不料,正德帝不但不走,还命令王勋集结部队,北上主动迎敌。 正德帝这下王勋十分踌躇,因为兵力薄弱,能守住就不错了,更别说主动出击了。 可是,君命难违,王勋还是无奈地出发了。 不光是王勋,就连江彬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了反对意见。 正德帝不顾大臣劝阻继续他的部署: “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率军驻守聚落堡、天城。 延绥参将杭雄,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驻守阳和、平虏、威武等地,以上部队务必于十日内集结完毕,随时听候调遣!违令者重罚” 此刻,那个嬉戏玩闹的青年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久经沙场、沉稳镇定的指挥官。 百里之外的达延汗似乎感到了什么,他突然下令大军改道,急转向南,向王勋的部队前进。 得知这一变化,正德帝也相应作出了部署调整: “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离开驻地,火速支援王勋。 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即日出发,尾随鞑靼军,不得擅自作战。 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即刻出兵,驻守阳和,不得出战。违令者重罚。” 江彬提出异议:陛下这样的兵力还是不够。 但正德帝并未理睬。 正德十二年十月,甲辰。战争在山西应州打响,应州之战正式开始。 王勋兵力不够,但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的及时支援给了他,他命令全军决一死战,坚持大部队的到来。 同时,为迷惑敌人,拖延时间,战斗一开始,他就下令猛冲,这种亡命打法的确迷惑了达延汗,他错误地认为对手就是明军的精锐主力,而且人数众多,于是,他没敢和王勋拼命,而是下令以守代攻。 双方激战了一整天,等到了黄昏,达延汗突然发现,自己被王勋给迷惑了。 达延汗十分愤怒,他下令全军出动,把明军包围了起来。 不过此刻已是夜晚,考虑到安全用兵,他命令军队等天亮看得见时再进攻。 第二天一早,天上下起了大雾,五米之外根本看不见东西。 王勋借这个机会,从包围圈的缝隙中钻了出来,溜进了应州城内。 但是等大雾散开,王勋莫名其妙地发现他身边多了一群人。 原来,负责跟踪任务的副总兵朱峦,由于大雾看不见,居然不明不白地也进了应州城里。 明军力量反而越来越强。 达延汗终于失去耐性,下令攻城。 可是还没等他准备好,明军居然再次主动出击,达延汗只有无奈地迎战。 原来,附近的明军接到皇帝的调令,相继前来增援,王勋再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他故伎重演,下令主动出击,前后夹击蒙古军。 不过他们的对手是五万精锐的蒙古骑兵。 达延汗是优秀的军事人才,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敌军虽然得到增援,但兵力还是不足。 他冷静地下令,部队分成两部,分头作战,并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两支明军合流。 王勋这次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最后他们被分割包围。 正德帝叫来江彬,下令集合部队,出发增援王勋。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310/176157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310/176157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