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隆万盛世 > 第1436章 1526辽东军情

第1436章 1526辽东军情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 八零小娇妻,撩的糙汉心慌慌 死亡巫师日记 东京泡沫人生 待到明日,说爱你 转生木叶博人,从奶罐开始热血 网游之箭神无双 女帝之无敌风流 带着签到系统穿古代 作为玩家,您能正常点吗

“辽东有消息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其实看到梁梦龙,他还以为是辽东有消息送来了。 兵部已经给辽东戚继光发文,让他儘快行动起来。 不管如何,戚继光在接到兵部命令后,都会给兵部回文,说明情况才对。 算时间,如果快的话,兵马已经出关才对。 但是,回文,魏广德没看到。 以魏广德对戚继光的了解,那就是准备开打以后,直接往京城发战报了。 好吧,以前的戚继光,或许不敢这么做。 可这几年来,兵部,內阁,戚继光的关係都可以横躺,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 “没有,辽东没有回文。” 梁梦龙没有犹豫就答道,隨即他又试探著问道:“魏阁老,要不要兵部下文催问一下?” 听到梁梦龙的话,魏广德果断摇头道:“不用了,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何况辽东还有李巡抚在,他都没有给兵部回文,想来是有成算的。” “是,那我就回兵部去了。” 梁梦龙说完正事儿,就起身要告辞,茶都没有喝一口。 “好,我送你出去。” 魏广德也起身,把梁梦龙送到门外才说道:“辽东有消息,马上叫人给我送来。” “是,魏阁老。” 梁梦龙答应一声,这才又拱手离开。 而此时,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辽西草原上,大队明军骑兵正在从左右合围一支西窜的部族。 而在他们身后,这支蒙古部族派出去拖延时间的部队在明军枪炮声中被打得丟盔弃甲,乱作一团。 数个步兵军阵迈著整齐的步伐,前面是装著虎蹲炮的独轮车,后面是三排鸟銃手,之后是枪盾兵,踏过地上人马尸首,大步前进。 “大帅,这次可算逮著速把亥的人马了,去岁偷袭义州就有他们。” 军阵之中,一个副將大笑著对辽东总兵官戚继光说道。 “泰寧部一向趋炎附势,行事又狠辣无比,实在可恶,这次务必重创泰寧,让他们不敢再侵犯我大明疆土。” 戚继光脸上也是轻鬆的表情,只是一双虎目盯著前方的战场。 就等骑营完成合围,这股泰寧部主力就插翅难逃。 虽然兵部军令是出兵袭击辽东土蛮部,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科尔沁,但谁叫泰寧部的草场距离辽东最近。 搂草打兔子,戚继光打算在率军北进时,顺带把泰寧部也给扫了。 这样,辽西走廊会更加安全。 当然,这和兵部行文相比,多少有点抗命的意思,这也是戚继光和李巡抚商量后,选择暂时不报的原因。 只有在前敌才知道,对手具体情况。 在京城,內阁、兵部更多看到的是屡次挑衅大明边关的土蛮部,但实际上朵顏三卫多多少少都有对辽东、蓟镇的侵扰。 特別是这个泰寧部,自以为隱蔽,都是打著土蛮部的旗號偷袭边镇,还以为朝廷被他们骗过去了。 势力是三卫中最弱的,但却是最歹毒的一支,戚继光、董一元两个总兵都把泰寧部恨得牙痒痒。 不过,也是因为势力弱,所以泰寧部也最狡滑,滑不留手。 这次兵部突然放开关防那个,允许辽东军適时出击,自然就给了戚继光扫荡泰寧部的机会。 如果是蒙古袭扰,明军反击,即便追出长城,也不算擅起边衅。 但这次不同,是在没有发生衝突时,明军主动出击扫荡,没有朝廷的命令,大军是出不了关的。 以往还有比这次更好的机会,即便戚继光有心出战,也会被辽东巡抚拦下。 这次,算是朝廷难得的放虎出笼,戚继光自然要把东部草原搅个天翻地覆。 很快,战场上,明军两个骑营已经完成对逃窜的蒙古部族的包围,而泰寧部的精锐士卒还有两三千人,在首领的带领下向北突围而去。 在草原上对蒙古骑兵发动围歼战,那需要数倍於敌的骑兵部队。 否则,只要对方铁了心突围,除非占据地利优势,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围歼的。 毕竟,战马衝起来,没有数支骑兵拦截,根本不可能把人挡住。 戚继光当然不打散和困兽缠斗,在这里消耗兵力完全没有意义。 消灭眼前这支蒙古部族,就等於断了这伙人的根。 “大帅,这几千人怎么处理?我们还要奉朝廷命令北上的。” 身边將领开口询问道。 被围住的泰寧部落,估计少说也有五六千人,不过精壮已失,只剩下老弱妇孺。 “他们降了。” 这时,身边又有人说道。 部族的精锐跑了,他们不降,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杀戮。 这种情况下,蒙古部族一般都会选择投降。 如果是蒙古部族之间的衝突,他们就会被胜利方部族吞併,成为他们的一员。 不过,现在面对的是大明,其实对面的人也是心有揣揣,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戚继光当然不会对他们做什么,屠杀老弱妇孺,他戚继光还做不出来。 对身后一员参將道:“祁光祖,你带步营,押解这些人返回义州,暂时安置起来。” “大帅,我.” 祁光祖急忙喊道,显然不想接这趟差事儿。 不过戚继光可不会听他的,直接打断道:“军令如山,你想抗命吗?” “末將得令。”犹豫片刻,祁光祖终於拱手接令。 “马上带人去接收部落,打扫战场,其他各部儘快整队,就在这里扎营休息,明日北上。” 戚继光马上连续下达命令,显然也是不想在这里多耽搁。 扎营后,他还要先给辽东巡抚那边送去消息,然后李巡抚那里自然会有战报送到京城去。 各路得令的將官纷纷打马而走,戚继光看著祁光祖的背影嘆了口气。 留下祁光祖,是出发前两天李巡抚私底下给他打的招呼,他之前在大同做巡抚,和祁家有些交往。 至於这祁光祖,就是蔚州祁家祁勉这一脉的人,其实严格说起来他是祁家祁勛这支的人,是过继给祁勉的,因为祁勉是祁家这一支第一个战歿之人,而他的继子也和他一样。 好吧,那都是嘉靖年间的事儿了,为了不让这一房没有香火,於是祁光祖就被过继到祁勉这一支。 元明交替之际,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很多制度,它虽然是中央集权制,但同时保存著若干封建制度的特徵。 朱元璋对在外诸將不太信任,所以不断限制与削弱高级將领的权力。 同时,他又陆续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到边塞重镇及內地各个城市为藩王,特別是在北方边境数千里的防线上设立了辽、寧、燕等九王,驻军於要衝之地,统领诸將,世袭镇守。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做法,表明他试图將兵权从军事贵族的手中转移向宗室诸王。 朱元璋之孙建文帝在位时试图削藩,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成功。 朱棣在位期间秉承建文帝的政策,派亲信將领到边塞要地统军,废止各地藩王领兵出征之权,使坐镇一方的藩王沦为了地主。 因此,也使兵权再一次从宗室诸王的手中转移到了军事贵族手里。 军事贵族与高级將领们重新掌握了边陲要地的军权后,很快便发展成为世代镇守边塞的军功集团,也就是俗称的將门。 当然,这些將门和开国时期那些名將大多没有直接关係,虽然背后或许有这些勛贵的影子。 是的,开国名將虽然曾守卫过边镇,但后来都纷纷调回中央,依仗功勋成为大明的勛贵。 而明朝的將门,此时多为调往边镇的军户发展而来,他们或为百户,镇抚,甚至还有小校。 通过积攒军功,逐渐成长为低级军官,直至成为高级军官。 姜氏將门9人中只有1人为参將,有3位副总兵,5位总兵,五代人中都有总兵。 將门规模最大的王威家族,初步统计三代出11位总兵,4位副总兵,3人被封为太子少保。 此外还有杜氏將门6人中,出了5位总兵,三代4人获封赠左、右都督,其中杜桐、杜文焕、杜弘域都被封为右都督,杜松被赠左都督,一门宠盛。 尤氏將门9人中有6位总兵,尤世威被封为左都督,正一品,尤继先加太子少保,尤世禄加太子太师,两人为从一品。 萧氏將门7人中6人官居副总兵及以上,均为正二品及以上。 这祁家也类似,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叫祁小公,是元朝末年的云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人。 洪武初年北伐,山西尽入大明版图,这位祁小公在洪武五年才被充入明军,从此成了明朝军户,编入大同守御千户所。 两年后调入蔚州卫后所,服役32年之后即永乐二年因为年老,由他的儿子祁友接班。 祁友从军只两年,在永乐四年因为从征干滩河,立有军功,於是晋升小旗。 在永乐二十一年祁友之子祁能因为跟隨守备朱谦出击巡哨有功,所以被授予总旗。 之后祁家由祁能、祁升、祁岳先后从军,歷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祁家子弟逐渐从总旗升职副千户,守备,成为朝廷在北部边镇的中级军官。 到了嘉靖朝,因为新河、王保屯等地打了几个胜仗,祁岳在嘉靖五年获赐誥封三代的誥命,自己是正三品散阶昭勇將军,妻子孙氏封淑人;爷爷祁能、父亲祁升被赠予昭勇將军,奶奶张氏赠淑人,妈妈王氏封太淑人。 至此,祁家將门终於开始形成。 嘉靖九年,祁岳晋升宣府左参將,成了马营、独石守备,这是杨洪早年发跡的职位,大明宣府北路最重要的军事岗位,与韃靼作战的第一线。 祁岳从1487年袭职开始,奋斗了43年,终於干到了高级军官。 不过大概是身体垮了,仅仅一年后,他就调到了宣府中路葛峪堡。 又过了一年,他家族中的侄子祁勛接替了他的岗位。 要形成將门,这种实职的接替是很重要的,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祁家才算真正成为將门。 而现在,祁家的人还在大同和延绥担任著副总兵的官职,家族一个子侄被调到辽东来,学习新兵营的训练和作战,李巡抚也是受人所託,那就是要全须全尾把人送回去。 所以,戚继光才会在这时候命令祁光祖押解俘虏回义州。 祁光祖这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学习了新兵营的训练和战法,至於成为將领最重要的实战经验,戚继光不打算带他去。 毕竟,打仗就有风险,万一出点事儿,自己可没办法和李巡抚交代,也没办法和祁家交代。 明军开始安营扎寨,带队包围蒙古部族的骑营將领也回来了,带队的正是刘綎。 在戚继光的新军营里,刘綎选择了骑营,这也是大部分年轻將领喜欢带领的兵种。 “干得不错,回去好好休息,明日一早,你部为先锋,在大队前先行北上,寻找土蛮部营地。” 戚继光表扬了刘綎的表现,隨即就下达了新的命令。 “末將遵命。” 刘綎很高兴,今日带兵打了头仗,还大获全胜。 这不,又捞到个先锋官的差事儿,这让心高气傲的他很是兴奋,觉得自己是被戚大帅看重,才会如此栽培。 把人都打发走后,营帐也已经立起来,戚继光马上就进入营帐,开始写今日的战报,这个要连夜发回广寧,送报朝廷去的。 说起来,这刘家现在的架势,如果刘綎混得好,又可能是一个將门的开始。 刘綎的父亲刘显,曾参与嘉靖朝剿倭的军事行动,累功总兵,进官都督同知、左军府都督、太子太保。 有他老子打下的基业,又有京城里的看重,现在刘綎已经是副將,这次战功后,很可能进副总兵,然后下一步就是总兵,可不就是一个新兴的將门。 更何况,刘家名义上是四川將领,实际上刘显就是江西南昌人,是假冒四川学子参加的武举。 这在大明官场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只不过武將看的是军功,些许小节瑕不掩瑜。 手上的活儿都做完,戚继光就拿出锦衣卫送来的舆图查看,上面標明了土蛮部长期居住的区域。 土蛮部,即科尔沁,是蒙古左翼三大部之一,地处蒙古、大明、女真三方势力交匯的最前沿。 这一地理位置使其长期处於地缘政治衝突的核心区域,战事频繁。 蒙古人善於放牧,部族不仅有大量牛羊,还有大量战马。 这些年,科尔沁通过和女真之间战马交易,就收穫不菲。 此次戚继光的目標,自然就是针对科尔沁的膨胀出手打压。(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35/352952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35/352952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