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消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启记 你逼我离婚,我走你哭啥 癌症晚期:总裁老婆取我肋骨给绿茶隆鼻 快穿:满级大佬在线虐渣 大道之上 穿越后,她解锁了读心术! 遮天:神话魔尊 全民:我开局神话天赋,一剑斩神 千古一帝我最狂 情债

转眼时间就过去两日,封张居正太师的奏疏也走完了全部流程,终于是要发出去了。 魏广德一大早坐着大轿抵达宫门的时候,正巧就碰到宫里派出去的传旨太监。 “魏阁老。” 传旨太监见到魏广德走进宫门,急忙肃立行礼,连带着他身后捧着圣旨的內侍也都是站立在那里。 可那明黄的缎子,魏广德那里还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急忙主动让出主道来,示意他们先行。 这传旨太监应该是冯保安排的,魏广德不可能熟悉宫里所有太监,只是看着眼熟,却叫不出名字来。 叫不出来,那就不叫了。 让出位置,让传旨太监先走。 若非如此,魏广德只需要点点头,直接走过去就是了。 沿着宫道往里走,路上遇到的宫人见到一身绯袍的官员,纷纷避在宫道两侧,微微点头以示尊敬。 皇宫里的这群宫人,也只有贵人身边的太监,出入才有排面,而这些內侍,其实和外面民间百姓一样,都是社会最底层,只是在宫里出卖劳动力勉强糊口而已。 甚至,或许还不如外面那些人。 因为这些年大明各行各业都很繁荣,有技术在身的,根本不愁生意。 就算没有本事,只有一身力气的,也能通过打工赚到足够生活的银子。 老百姓最怕的徭役,现在也被折银,有官府就近招募社会闲散杂员做工,民间倒是因此还安定下来了。 他们每日就只需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可是,国朝的事儿,哪有这么轻松。 说起来,内阁的差事儿,其实也是挺杂的,有时候还不如百姓的日子过得清闲。 就在魏广德即将走进会极门,过去不远就到内阁的时候,身后有急促脚步声响起。 在宫里,走这么快的人可不多见,大太监看到那都是要呵斥的。 魏广德停下脚步,转身看了眼,眉头不由微皱。 来人他认识,兵部侍郎梁梦龙,显然这是要往内阁去的。 兴许是看到他的背影,所以脚下步伐就迈得快了些,急匆匆向他追来。 “魏阁老。” 走近了,梁梦龙才放缓脚步,拱手向他行礼。 其实梁梦龙可比魏广德大,不过官职在这里摆着。 魏广德的年龄,别看也四十了,可周围的官员,比他年轻的还真不多,大多都是一把年纪的白胡子老头。 “可有草原上有消息传回来了?” 魏广德开口就问道。 “昨晚收到消息,今早就送过来了。” 梁梦龙很平静说道。 “看来是好消息,板升城的归属定下了?” 魏广德笑问道。 “不他失礼会迎娶大成比吉,而把汉那吉的儿子海哥儿会带着部众去安石堡,那里距离板升城百余里,距离宣府边墙约二百里,算是两者之间的位置。 他们控制那里,以后朝廷和板升城,以及归化城的联系会更加安全。” 梁梦龙开口简单把今日的事儿说了出来,说着就要从袖子里拿出郑洛的奏疏。 “走吧,去内阁再看,也歇歇脚。” 魏广德笑着就伸手,请梁梦龙和他一起走。 很快,在魏广德值房里,就传出他爽朗的笑声。 魏广德已经看过郑洛的奏疏,知道和他的想法差别不大。 不管怎么说,当初魏广德定下让大成比吉交给不他失礼的时候,朝中嘲笑声可不小。 无他,不他失礼太小,毛都没长齐就要娶妻。 而且,其中多少还乱了辈份。 不他失礼是俺答汗幼子,而大成比吉是俺答汗的孙媳妇,就算蒙古人不知“礼”为何物,可辈分和年龄差别在那里,可没有人会觉得魏阁老的计策能够成功。 好吧,现在消息传回来,蒙古人自己的选择,大明并没有做什么。 朝廷是真的没做什么,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郑洛也只是参与调解而已。 “芦布,请张阁老和申阁老过来。” 笑过后,魏广德对着门外喊道。 就在魏广德把消息想内阁其他两位阁臣传递的时候,兵部那边已经把消息传了出去,各衙门里的京官很快就都知道了。 虽然其中详情或许不清楚,但大概是怎么个事儿却是知道了。 “如果如禽兽,这种事儿都能做得出来。” “谁说不是。” “蒙元入主中原多年,却连最基本廉耻都未学到,真真是.” 从众多官员口中传出来的话,都是充满对蒙古习俗的轻视,殊不知其实这不过是蒙古人为了生存而传承下来的习俗,从蒙古大汗都要遵从、继承的转房婚就能看出。 汉人看不惯,可这事儿在蒙古人眼里却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 随同这条消息传播的,其实还有一条,那就是宫里的传旨太监已经去张府了,张首辅封太师的旨意已经下发。 不过官员们这个时候更愿意讨论蒙古的婚姻习俗,对早就传开的,张居正升官的消息,都不怎么关心。 也就只有礼部和少数官员觉得不妥,毕竟张居正虽然这次病倒遭了老罪,可终究是无功不受禄,不该给封赏的。 如果觉得张居正辛苦,赏赐些宝物就行了,哪有这么升官的,现在三衔都封到顶了,以后怎么办? 不过这事儿是宫里贵人主导的,其他人,就算内阁阁臣都不好说话。 不管是魏广德还是张四维,亦或者申时行,这时候要是出来反对,闹不好就被传出嫉贤妒能,看不得首辅劳苦功高受赏。 而此时的张府也是中门大开,一副喜气洋洋的。 已经有內侍先行一步知会了张家,还从姚旷手里接到五个银宝,这可把小内似乐坏了。 五两银子,他在宫里干一年,拿到的月例银子也没这么多的。 张家各处都有下人洒扫,还准备好接旨的香炉案几,而张家人也都在沐浴更衣,换上簇新朝服。 只要张家几个当家人才知道,这边接旨后,张居正就要去宫里谢恩,随后就是递交请辞奏疏。 官儿做到这个份上,张居正已经不敢继续留在京城了。 在他眼里,这或许就是宫里给的某种暗示。 而在内阁,魏广德送走梁梦龙后,和张四维、申时行闲聊两句,大家就告辞回各自值房处理奏疏。 当然,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 魏广德已经书写了一道奏疏,几人都看过后,附上郑洛的奏疏,差人送往乾清宫。 这事儿,终究上不得台面,阁臣送过去,有失体统。 因为这次大明没有和蒙古撕破脸,就维持住了大明在蒙古的影响力,直接削弱了顺义王可以掌控的力量,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结果是大明赢了。 甚至在张四维、申时行心里,还种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蒙古大汗或许也是外强中干,他并没有实力敢对大明采取行动。 要知道,草原民族饮马中原,前提就是倾尽全力。 而现在蒙古内部意见明显分裂,只要大明坚定支持三娘子,蒙古内部就很难统一思想。 不能统一思想,必然就无法倾尽全力。 有了三娘子这个蒙奸的帮助,大明在面对顺义王提出来的一些过线要求的时候,似乎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而不必如早前那般思来想去难以决断。 就在魏广德沉浸入如山的案牍之中时,芦布的身影悄然出现在值房门口,随后走到魏广德书案前,小声唤道:"老爷。" “何事?” 魏广德正在书写票拟,手中毛笔不停,头也不抬问道。 “张阁老.张首辅带着四个儿子进宫了。” 芦布这才小声说道。 “今天旨意发下去了,张阁老入宫谢恩也是对的。” 其实这些谢恩的事儿,不一定非要亲自来,特别是对张居正这样久病初愈的人来说。 写一份谢恩的奏疏,派个儿子送进宫里来就可以了。 魏广德这时候已经完成票拟,放下笔,坐在那里没有动。 刚写好的票拟,还得稍微等等,干了才能夹在奏疏里,不然字就会被弄花了。 污了奏疏,大小也是个过失。 “他亲自来了,还带着四个儿子。” 魏广德这时候才喃喃道。 “是啊,听看到的人说张阁老看样子身体已经恢复了,只是比之前瘦削了许多,可能还需要一段日子养养才能恢复。” 芦布以为魏广德刚才没听仔细,急忙又说道。 “你去打听消息,看看他进宫里到底说了什么?” 魏广德能看出宫里这次的升官暗藏玄机,张居正应该也是能看出来的。 想到之前他在病榻前和张居正的对话,当时他听进去了,但却没下定决心,应该还是放不下吧。 不知道接了这份旨意后,他是否依旧坚持。 芦布出去打探消息去了,魏广德也没有批阅奏疏的心思,就坐在那里发呆。 而此时的慈宁宫里,上面坐着陈太后和李太后,万历皇帝这会儿也只能站在一边。 这会儿,李太后就正在劝说首辅张居正。 “元辅啊,我看着你身体已经病愈,不如就先休息一段时间将养身体即可,没必要致仕回乡吧。” “是啊,张师傅,你就先在府里再歇上一阵子,内阁事务还有魏师傅在看着。 等你身体将养好了再回来。” 万历皇帝这会儿还没有对张居正有成见,还是很尊敬他这个张师傅的,自然是真心舍不得他走。 再说,朝中事务,他已经习惯了张居正给他把关,做事才安心。 虽然这段时间魏广德处理政务也没出问题,可终究张居正还在那里,做事心里踏实。 “太后,陛下,臣这一病,虽然现在有所好转,可太医也说了,已经累不得,也就是说不能再为朝廷出力了。 这次病情凶险,差点都回不去了,所以老臣才斗胆请太后、陛下开恩,让臣荣归故里。 自从嘉靖三十六年回京城,臣只在几年前匆匆回乡安葬父亲。 如今朝中诸事已入正轨,也不需要老臣操心了。 臣历经三朝,承蒙先帝” 张居正本来只是躬身诉说,说到此处终于还是忍不住跪倒。 “如今陛下亲政,臣已看出陛下有明君之姿,上有圣天子在堂,下有诸公辅佐,我大明江山” 张居正摆到在那里,轻声诉说着。 这个职位,他是真不敢再坐了,皇帝亲政,本来在万历八年就该还政皇帝。 但因为朝廷改革正在推动,在李太后默许下,依旧维持老样子。 而在他病倒的这三个月里,张居正知道的就是内阁小事自行票拟送司礼监,大事都要知会乾清宫,其实已经把大权交还宫中。 他这次回来的话,又该如何做? 他其实没有选择,这或许也是太后要给他封太师的缘故。 只要这时候急流勇退,宫里念着他的好,就算外官有想法,宫里也不会答应。 “皇帝,元辅这份奏疏你先收着。” 陈太后这时候终于开口对万历皇帝说道,随即又看向跪倒在地的张居正,示意让身边大太监过去把他扶起来,这才继续说道:“元辅,你请辞之事暂罢,你回去再好好想想。 皇帝亲政时间尚短,确实也需要你在朝中坐镇,就算不能每日去内阁,只要你还在,外朝的事儿,我们也才能放心。” 张居正这时候终于点头,这才在內侍搀扶下出了慈宁宫。 不过所谓暂罢,其实张居正明白,宫中已经是点头,只不过他这个位置要致仕,在没有犯错被勒令致仕的前提下,一般都要先后上三道奏疏才会批红。 这也是全君臣的颜面。 只不过后面两次,他就不必亲自来了,上奏疏即可。 这次来,其实还是因为加封太师的关系,这恩典太重了。 出了慈宁宫,张居正就有儿子们扶着往宫外走。 不过走到会极门的时候,张居正忽然站住,指指内阁的方向说道:“去内阁一趟,有些事儿也要安排下。” 内阁里,他有些人需要重新安置,还有要和魏广德通个气。 “知道了,你出去吧。” 此时魏广德值房里,他已经听到慈宁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挥手让芦布出去。 魏广德不知道张居正主动请辞最后能不能改动一点历史,只要他不是直接回内阁上班,表达出坚决离开的态度,真到那时候,宫里多少也会留几分颜面吧。 不管这么说,在风雨飘摇的时候,是张居正为他们撑起了这片天。 “老爷。” 只是很快,芦布又跑回值房。 还没等他问话,芦布就已经开口道:“首辅,张首辅来内阁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35/352976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35/3529769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