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巨寇 > 第三十章:大同之政

第三十章:大同之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毁我骨肉,我成大帝你哭什么? 奶爸:存款百万,回农村直播种田 诸界第一因 大夏:开局杵作,终局帝王 被读心后,假千金带全家炮灰改命 神壕快穿:闪开,小祖宗驾到 变成轮椅少女在末黑 我在规则怪谈里开农场 灵气复苏:小扫把星抡勺带飞祖国 穿书:送财童子去修仙

正堂,坐立不安的张家老太爷张问乾得到这个消息,脸色登时暗沉,忙问道:“怎么就你一人回来了,张大、张二他们呢?” 小厮回答道:“老爷,他们都惧怕那帮贼人,担心被处罚,跑回家里去了。” 一番话气得张老太爷手里拄着拐杖的手直抖:“都是些喂不熟的白眼狼。” 张老太爷是怎么也没想到,这打着大同旗号的乱民胆敢到甲浦村最乱。 甲浦村十几里外就是瓦城,有巡检司驻守,瓦城隔不远就是县城,他们怎么敢…… 也是因为这层考虑,让张老太爷没带着一家老小去城里避难。 到了这时候,张家几位少爷都被叫起床,听着外面阵阵马蹄听,以及喊着天下大同口号的百姓,都急匆匆的跑到正堂。 张家大少爷胆子最小,此时脸色煞白,担惊受怕的问道:“张安,那帮贼人多少人?” 张安哪清楚,他刚才只是看到外面大同骑兵身影就吓得往回跑,赶忙支支吾吾道:“大少爷,可能………可能来了三四百人,可能更多,他们都骑着马,人人拿着长枪。” 这时,正堂外突然有下人大喊:“老爷,不好了,不好了,他们都翻墙跑了。” 张家二少爷快步出门,问道:“谁跑了?” 那下人哆嗦道:“二少爷,家里……家里护院,护院跑了二十几个。” 一席话,顿时让张家人心沉到了谷底。 护院只剩十几人,他们拿什么来守外面这群人。 “爹,爹,怎么办……怎么办,您快拿个主意啊。” 大少爷吓得说话都不利索。 这时,一直未开口的张家三少爷开口道:“爹,实在不行,我们………我们开门投诚吧!” 二少爷大吼道:“说得轻巧,你们觉得他们如此兴师动众,会轻易放过我们吗?可别忘了他们在其他地方的所作所为。” 大少爷绝望道:“那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就靠家里十几人死守?等着一家老小被贼人屠戮?” 外面没乱,张家几兄弟倒是先吵了起来。 …… “张家人听着,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奉劝你们速速开门投降……” 听着三个儿子聒噪,又听到外头喊话声,张老太爷敲打着手里拐杖,制止道:“都别吵了!” 张老太爷心知无法抵抗,叹息一声后又开口吩咐道:“张安,去开门吧,但愿能破财消灾,别落得跟其他人一个下场……” 说完,张老太爷犹如苍老十几岁一样,无力的瘫坐在太师椅上。 “是,老爷。” 张安急匆匆跑到大门口,打开了大门,就看到外头来回巡视的骑兵,一脸胆怯的喊话道:“大同的军爷们,我家老爷不抵抗,不抵抗……” 然而,随着大门打开,全副武装的大同兵、气势汹汹的村民一窝蜂的冲入张家大院开始绑人,准备带去外面执行公审。 张家三四十口人都被绑了,除了打杂的烧菜婆子、院内丫鬟,其余人都被五花大绑。 大同政策很公平,该杀的,还是要杀的,粘上人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不该杀的,绝不会动他一根头发。 这是大同政策,不可动摇。 突然,张大娃指着人群里探头探脑看热闹的青年道:“杨将军,那小子也是张老爷家的恶奴,时常狗仗人势,欺压我等。” 很快,青年被逮了出来。 怂包一个,当场磕头如捣蒜,求饶道:“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 杨达冷眼瞥了一眼,转头对张大娃安排道:“张村长,我给你一队人马挨家挨户搜,把张家家奴找出来,参与作恶的一律公审。” “是,将军。” 这声村长很受用,张大娃领着三十人,开始挨家挨户搜查。 不多时,就将刚才翻墙逃跑的张家家奴押了回来。 随军的教谕叫李正,负责思想宣传和文职工作,有个童生身份。 “一个一个来,想清楚再报,若是无中生有、谎报等等是要治罪的……” 张家大院外,李正此时正在登记张家人所犯恶事,有大同军镇场子,一家一户开始详细诉说张家人这些年所做的恶。 这个时期的地主,犯的恶事无外乎采用不法手段兼并土地、强抢民女、放高利贷,间接就会造成一些人命案子在身上。 人命官司毋庸置疑,死路一条。 只要没参与人命官司,可以网开一面。 最后经过公审,张家人同他们家的恶奴,有十七人被执行绞刑,其中就有张老太爷和他三个儿子,五个孙子都沾着人命官司。 其余的都是未达成绞刑标准,通通送到军管建筑队服刑,通过劳动改造从新做人,期间如果表现良好,允许减轻刑期。 刑期也不长,最多的二十年,表现好十来年带着一笔安置费回归社会。最短的一年起步,表现好七八个月就能跟家人团聚。 犯人女眷则送入婚介院。譬如被执行绞刑这些人的正妻、小妾一类罪犯家属,她们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与大同治下单身汉完成配对,组建新家庭。 忙完公审,轮到开仓放粮。 张家人地不多,只能算是中上阶层的地主,掌管有四千多亩地。以至于粮仓内粮食只有两千多石。金、银、铜钱折算白银才三千多两。 当然,对于一个乡下土财主,两千多石粮食,三千多两白银,已经是不菲的身家。 大同镇务院更改了以往的发放补助标准,将原来的一石救助粮改为五斗粮食补助,规定为每户人家每月领取五斗救济粮、相应的盐回去,地里产量开始偿还。 领到粮食,甲浦村百姓对大同军自然是一片赞歌。 …… 视线回到主帅身上。 胡昱行军一个时辰,第一先锋骑兵部队的快骑折返,汇到道:“主公,瓦城甲浦村已被控制,杨旅总正在进行后续安排。 又过一个时辰,又一个村子传来喜讯,再次被一卒兵力轻易拿下。这个村子例外些,因为地主一家老小早就逃之夭夭。 等到小半个时辰程后,大同军大部人马已经逼近瓦城,沿途碰到的百姓可谓是各个欢天喜地,箪食壶浆迎接正义之师。 可见大同军仁义之名,已然传遍两县田间地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395/128029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395/128029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