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中国娃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快穿:种田女主她靠养娃升仙了 路明非:霍格沃茨留级生 拜托,有一个怪盗哥哥超帅的 权游之骑士荣耀 霍格沃茨:巫师革命 京夜难逃 分手四年的初恋来我店里买蛋糕 一觉醒来天下第一还是我 离婚后,我神医身份曝光了 穿成娘道文的女主

谢东之所以跟刘欢是同门师兄弟。 源于一个叫“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的培训班。 用后世眼光来看,出自这个培训班的学员,大都是享誉国内的音乐大咖,刘欢、叶赫那拉英、毛阿姨、万山红、范琳琳、韦唯、谢东、孙楠...... 因为有“同门”情谊,加上刘欢为人洒脱,便有了今天这個饭局。 “所以,东哥您想找我定制一首能上春晚的歌?” “不错。” 谢东点点头。 “东哥,您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我还是个学生啊!” 江北表情变得为难:“而且,距离春晚只有两个多月了。” 现在是96年11月份。 97年的春晚是阳历2月6日。 时间上确实很紧张。 “呃...时间虽然紧张了点,但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可是连着创作出几首热门歌曲的天才啊!” 谢东很放得下身段,一边吹捧,一边主动给江北倒了杯茶。 江北摇头苦笑:“东哥,您别捧我,写歌,尤其适合春晚的歌,我倒是可以试试,但说老实话,我不敢保证一定能被春晚选中,也怕耽误了您的事儿。” 对于歌手来说,登上春晚是大事。 江北可不想把话说满。 谢东呵呵一笑:“不要有顾虑,只管创作就行。” “其实吧...我已经基本拿下了春晚名额,只是歌曲还没确定。” “所以,只要你在1月份前能拿出歌曲,时间上还是很充裕的。” “当然了,我也会找其他人邀歌。” “择优而用。” 听到谢东的解释,江北心中了然。 这位连着两次登录春晚的歌星...已经拿到内定名额。 那就简单多了,给他一首歌就行。 江北想了想,问道:“东哥您对歌曲有什么要求?” “最好格局要大!” “格局大?什么意思?” “就像《中国功夫》,《中国人》那种!正能量,家国情怀,这样的歌曲在春晚舞台有加分项。” “???” 江北神情诡异的望向谢东。 “咳咳,这么说的话,我有一首中..咳咳..农村娃题材的歌曲,您看合适吗?” 不待谢东回复,江北迅速从包里往外掏纸笔。 旁边一直保持沉默的刘欢嘴角抽搐:“我就知道,你果真有存货!” 江北笑笑:“呃,赶巧了而已。” “呵呵,你猜我信吗?” “有时候我真怀疑,你究竟还藏着多少歌曲?” 刘欢嘴里吐槽,身子却很诚实的站起来,走到江北身后。 他对江北即将拿出的歌曲很感兴趣。 谢东也起身站在一侧。 《中国娃》。 江北刷刷几笔写下歌名,回头问谢东:“东哥,这首歌怎么样?” 谢东有些懵:“啊?只有个歌名?” “《中国娃》?是跟《中国功夫》,《中国人》一个系列的吗?” 江北给老屠和刘天王写的这两首歌正当红,所以谢东难免乱想。 江北仔细观察谢东表情。 见他对这首《中国娃》确实很陌生,便放心了。 “嗯,算是一个系列吧。” 听到江北的肯定,谢东激动了:“那质量肯定不会差,快,写出来瞧瞧!” 刘欢也来了兴致:“对,别废话了,快把整首歌写出来。 “知道了,着什么急嘛!” 江北扭过身,低头继续书写。 刘欢忍不住吐槽:“嘿,江啊,我发现个有意思的事情。” “什么啊?” “别人写歌不是情啊就是爱啊,小江你写的歌大多带着历史厚重感。” “你还不到二十吧?” “有没有人说你老气横秋?” “呃......” 埋头搞创作的江北笔下一顿。 还真是! 不过这也不能怪江北。 谁叫他薅的歌曲原作者都是中年大叔。 刘欢的话倒提醒了江北。 决不能给人留下一种刻板的印象,看来以后要多薅几首年轻风格的作品。 《中国娃》这首歌并不长,江北几分钟就写完了。 特意挑选的是央视97春晚版本。 旁边仔细标注细节要点。 比如,乐器要用唢呐,开场词是儿童民谣伴唱。 “姓啥从那百家姓里查” “祖籍在那黄土高坡大槐树底下” “家住东方神州又名叫华夏” “走到天边不改的名咱叫中国娃” 这段儿童民谣结束后,才是主歌部分。 “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 “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 “......” 不用哼唱,只看歌词,刘欢和谢东就知道是首好歌。 歌词写的太美了。 用八个字概括:一听就懂,回味无穷。 歌词立意也符合谢东“大格局”要求。 “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最爱做的事呀是报答咱妈妈” “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 “......” 这样一首主题鲜明的歌曲,春晚没理由拒绝。 “江啊,这首歌的风格有点像《中华民谣》。” 刘欢看完曲谱,忍不住点评。 谢东也是懂行的,点点头道:“《中华民谣》也是童声民谣开头,但这首《中国娃》的立意更高。” 刘欢没有反驳:“孙浩那首《中华民谣》带有鲜明的古典诗词特色,走的是婉约抒情路线。”“这首《中国娃》传达的是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踏踏实实,更符合春晚舞台。” “没错!这首歌很好!” 谢东欣喜的望向江北:“江啊,你怎么会想起写这样一首歌?” 江北笑道:“我很喜欢传统乐器和民谣,前段时间去农村玩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 “又是这种老掉牙的说辞。” 刘欢撇撇嘴,听得耳朵都要麻木了,羡慕嫉妒道:“小江啊,你是怎么做到灵感不断的?给哥说说。” “呃...天赋算不算?” “唉!这个理由无敌啊!” 刘欢更加郁闷了。 谢东心情格外好,帮着江北说话道:“欢哥,这羡慕不来的,有些人天生才华横溢。” “就拿咱老师来说,创作了多少优秀歌曲?” 提起老师谷建芬,刘欢脸上现出崇拜之情:“谷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从业几十年笔耕不辍,创作了近千首音乐作品,高产又高质!” “可惜,咱们这些学生不争气,没一个继承谷老师的作曲能力。” 谢东苦笑着摇头:“欢哥,咱们是歌手,能把歌唱好,不给老师丢人就阿弥陀佛了。” “话虽如此.....” 刘欢是有追求的,对自己要求也高。 他很想向谷建芬那样成为艺术家。 所以,刘欢平时自己也在学习写歌,几年前给电视剧《BJ人在纽约》写了首主题曲《千万次的问》。 这首歌在94年获得过第一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 刘欢从歌手顺利升华成创作者,一时间风光无二。 可惜,在完成那首歌后,创作灵感突然变少了。 好几年,都没写出满意的作品。 这也是,他很羡慕灵感源源不断的江北原因之一。 老天爷赏饭吃啊! 在刘欢看来,这首《中国娃》词曲虽算不上一流水准。 但胜在代入感强。 鲜明的词曲,很容易把听众带入传统中国农村家庭。 作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成长起来的少年娃,这首歌对广大群众有很深的情感共鸣。 尤其,这首歌会登录央视春晚舞台,前景,不可限量。 “小江,你真不想转行学作曲?” 刘欢忍不住旧事重提。 江北摇摇头:“欢哥,我还是先把本职专业学好吧。” “唉,可惜了。” 刘欢有一句没说。 如果江北有意学作曲,刘欢甚至动了把江北介绍给谷老师的想法。 别看谷建芬桃李满天下,出名的学生大都是歌手。 得到她作曲真传的,一个都没有。 如果谷老师把江北收做弟子,那跟刘欢这些人也就成同门师兄弟了。 江北并不知道自己错失一个抱大腿的良机。 即便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在乎。 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规划。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594/128869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594/1288692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