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神侃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她们偷听我心声杀疯,我负责吃瓜 掏刀了,疯批却抱着我的腰撒娇 我靠捡破烂成为巅峰战神 无敌小术士 别人求生我度假,爆红星际不是梦 乱世再嫁 争魏 黑道纵横 千禧年小富婆日常 我靠捡垃圾上清华
“她怎么想起要见我?”
“哦,是奴家这几日不时在小娘面前提起你,可能她对你比较好奇吧。”
“那可以啊,随时欢迎。”
“真是太好了,那奴家明天把她带过来,小娘比奴家长的好看,林公子你一定喜欢。”
我怎么感觉这话中有话呢。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睡了个午觉,又看了半天的闲书。
天色将晚,青风细雨楼慢慢苏醒过来。
每当这时,林晓总是想象这楼里的情景。
挥金如土的豪客,道貌岸然的高官,目空一切的勋贵,高谈阔论的文士,没准还有深入虎穴的游侠。
想到这里,林晓忍不住笑了起来。
笙管灯高照琼楼,醉生梦死度春秋。
我的晚饭怎么还没来?
“林公子,穆侍郎来了,让您去主楼见他老人家。”
嗯,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哪个穆侍郎?”
“当然是吏部侍郎穆好古穆大人啦。”
“是不是穆侍郎的千金穆大小姐也来啦?”
“林公子真是未卜先知啊,穆小姐也来了。”
就这还用未卜先知?
“奴婢在门外等您,不着急。”
司琴真的很羡慕林公子啊,这一天天的,不是勋贵,就是重臣,还都带着自己家的千金,跑到这青楼里,就为了见林公子。
林晓刚想张嘴,就被司琴抢了对白。
这小子有前途啊。
来在三楼,竟还是那个包房。
司琴通禀后,林晓推门而入。
绕过屏风,屋内坐着两人。
穆青蕊披着天青色菊花纹贡缎披风,戴着青丝流苏羽纱围帽,在朦胧烛光的映照下,俏脸半露,粉面桃腮,娴静端庄,散发着知性的光芒。
当首坐着的便是穆好古,面目方正,鼻直口阔,颌下三缕长髯,双目精光闪烁,既有君子的温润,又露出上位者的威严,好一副文人风骨。
身穿藏蓝锦缎云纹圆领袍,坐在那里端得一个老帅哥。
“小侄拜见伯父,见过青蕊小姐。”
“果然是人样子。”
一道浑厚的男中音响起。
“贤侄不必多礼,快快入座。”
林晓再次躬身一礼,坐在了穆好古另一侧。
刚一落座,抬头对上了穆青蕊蕙质兰心含情脉脉的眸子。
心神禁不住一荡。
“咳咳,贤侄啊,这明月几时有当真是惊世大作啊。”
林晓赶紧收敛心神,看到穆好古手中拿着几张信笺。
只听浑厚的男中音缓缓吟诵起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浑厚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耳边,林晓都被深深感染,仿佛第一次触碰到这首传世神作的内核。
看来,我还差得远啊,你看人家吟诵起来立刻就产生共情共鸣,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当时给穆青蕊回信,之所以写了这首词。
一是因为这首词实在是太出名,几乎人人会背,还有一个著名港台歌手演唱过,传唱度很高。
而且这首词没有用典,也没牵扯到什么地名之类的特殊指代,否则用起来很麻烦,不改吧,让人一眼就看出问题,改吧,立刻失了味道。
二是之所以没有写诗,主要是因为李意阑,她是唐朝过来,她记住的唐诗肯定比自己多,她把很多诗给了罗衾。
林晓多少记得一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但他不知道作者的年代。
也不好意思开口问李意阑,你知不知道这首诗,你有没有把这首诗给罗衾用过。
三是当时回信的时候,正逢十五,月圆之夜,题首林晓还写上了:
“神京望月,独酌思佳人,感怀作此篇。”
这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的信是写给穆青蕊的,用这首词正好表达对佳人的思念之情,还能向准岳父展露才情,一举两得。
话说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他弟弟苏辙的,林晓觉得你一个大老爷们想另一个大老爷们,用什么婵娟啊,离合啊,是不是太过激情四射啦。
好吧,我还是觉得写给我们家青蕊更合适,得罪得罪啊,苏大神。
林晓神游天外。
穆好古还在闭着眼睛,回味余韵。
穆青蕊看着眼前两个她最敬爱的男人,一副诗词唱和,知音难觅的胜景,一时幸福溢满心间。
“林贤侄,这首明月几时有绝对是名传千古的神作,特别是这上半阙,绝非人间所有。”
就是这下半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两句也绝对是传世名句。”
“穆伯父,过誉了。”
“哎~老夫说的不及此作万一,不必自谦。”
“其实在小侄眼中,这诗词皆小道尔。”
“哦,此话怎讲?”穆好古脸上露出意外之色。
“小侄以为诗词愉情助兴,言志表心,仅此而已,只是饥寒交迫时的牢骚满腹,锦衣玉食后的无病呻吟,伤悲悲秋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哪里能比得上如伯父这般,在小侄眼里,治国理政,安邦定国,鼎力陛下治理天下,那才是真正的大道,伯父的治政之能,济世之才,才算得上大才。”
“好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贤侄不必自谦,这诗词歌赋也是少不得的。”
穆好古真是爽的不行啊,这马屁绝对拍出了新高度,清新脱俗,高雅悠远,不愧是能做出明月几时有绝世神作的小子。
“这么说来,林贤侄对这治政济世之学也是颇有研究?”
“小侄不才,还想向薛伯父请教,还望伯父不吝指教。”
“哈哈,指教说不上,共同探讨交流而已。”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要是真谈论什么诗词歌赋,我是什么平仄对仗韵律一概不知,那岂不立刻就得现出原形。
为了我的青蕊,拼了。
在林晓的有意引导下,二人开始谈古论今。
林晓扬长避短,畅所欲言,从吏治开始说起,将人才选拔的科举制度搬了出来,甚至分科选拔,官员考核巡查制度都大致讲了一下。
现在的大乾虽然也有类似的科举选拔,但范围很小,而且有严格的身份限制。
大部分还是靠门阀举荐,这也是四大家族能与宏泰帝分庭抗礼,掰手腕的原因。
又聊到治民,林晓把儒家、法家还有老庄的无为,统统说了一遍,还引用了李世民的名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谈到用兵之道,林晓又搬出了三十六计,什么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暗度陈仓,欲擒故纵,简单说了几个。
要不是怕以后跟准岳父没得聊,他就直接把三十六计挨个说一遍。
就这一通神侃,让穆好古顿时惊为天人,激动地把自己下巴上的胡子拔掉了好几绺,心疼的穆侍郎脸皮直抽。
一旁的穆青蕊满眼小星星,一脸骨灰级迷妹中晚期的表情。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645/129123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645/129123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