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国学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快穿之妖女她又媚又撩 木叶之神通无敌 乔若星顾景琰 最强三皇子 独霸星宇 百业霸主 无敌逍遥小狂医 长风雷鸣 给魔王占卜未来后 白星之旅
嬴高得到始皇帝的应允,却没有立时开口,而是在心中斟酌着话语。
现如今已经没有性命之忧,跟始皇帝父子两人也是屡次顶牛后感情更佳。
可是嬴高心中忐忑,自己接下来要说的一些事情,他不知道会不会触及到始皇帝逆鳞。
正因为如此,哪怕他明知道征伐百越的屠睢大军,在不远的将来很快就会面临一场惨败,甚至屠睢都会身死。
嬴高依然没有提及任何百越之地的事情。
因为那会直接涉及到始皇帝的权柄,更会给始皇帝留下一种他急不可耐想要插手政事军事的错觉。
所以,嬴高一直没有提及过任何有关百越之地的事情。
可是接下来的话,他却不得不说、
不然,等到李斯真正施行在东方诸郡大力推行秦制秦律的事情,很可能会变成一场弄巧成拙之举。
“汝这竖子,难不成还有何不能同朕言之事?”
始皇帝见嬴高半天欲言又止,不耐烦的道。
“父亲和大兄也都知晓,高曾请丞相秘密捉拿项梁、项羽和张良三人。
然并不是至今未曾有结果,而是三人行踪廷尉府都已有掌握。”
“跑路矣?”
扶苏有些惊讶的道。
这个词用的有那么几丝味道了。
“项梁、项羽叔侄两人藏匿与会稽郡,张良藏匿与东海郡下邳。
廷尉府细作连续两次尽皆只晚上半步,三人如今已是不知所踪。”
嬴高点点头道。
“汝是说,两郡之中有人给那三人通风报信?”
始皇帝眼中闪过一抹寒芒,沉声道。
虽说项梁、项羽和张良三人在始皇帝看来是疥癣之疾不足为患,可是大秦的丞相通过廷尉府下令捉拿,且已经寻到踪迹,还被人跑了,那就不太正常了。
更不要说都说了密捕,且连续两次都只是晚了一步。
“东方诸郡本就是六国之地,有人给此三人通风报信倒也正常。”
嬴高笑笑,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有些事情点到即止,他相信始皇帝自己心中会有所掂量。
“秦律、秦制,都是吾大秦立国之基,而东方诸郡不同关中故地,民生民风皆有所不同。
所以高以为,父亲若是欲要在东方诸郡推行秦律秦制,当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吾关中之制。”
嬴高斟酌着缓缓道。
“父亲,扶苏以为高所言甚是有理,只是如此一来,却是极难矣。
难不成在东方诸郡同大秦故地施行另一种秦律秦制?”
扶苏听到嬴高的话,先是眼前一亮,随即有些为难道,
始皇帝没有说话,而是看着嬴高。
他知道嬴高既然这样说了,显然心中该是已经有一套章法。
“父亲,大兄,如今秦纸已成,且因印刷之术,诸般典籍将远不如先前难得。
又因父亲遴选百名待诏博士同编《邦本律》之事,不日后,想来天下贤才十之八九都将齐聚咸阳。
如此之众的人才,吾大秦不纳入囊中所用,更待何时?”
“汝意欲让这些人为吏?”
始皇帝眉头一挑。
“父亲,为吏之道与治学之道,当有不同矣。
一员干吏或能熟知吾大秦律法,却不尽然会是治学之大家。
然吾大秦遍设学室,以吏为师,不正是为遴选吏员而为之?
现今有秦纸,有印刷之术,诸般典籍当不再是难事。
高以为,吾大秦当可效那齐桓公设稷下学宫之举,顺势建吾大秦国学。
如此以大秦国学为主,各地学室为辅,当能更好栽培、遴选各级吏员。”
“且高曾在学室之中学过前人所留《史籀篇》,丞相所著《仓颉篇》、奉常胡毋敬所著《博学篇》、府令赵高所著《爰历篇》此四种识字启蒙之作。
据高所知,符师所授此四书,同胡亥之师赵高所授皆有不同。
而各个学室之吏师所授又有不同。
如此,就成千人千面之状,每一人所学皆同,却所知皆为不同之状。
长此以往,到底何人所学所知为真?何人所授为假?”
听到这里,扶苏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这件事他是深有体会。
隗状教给他的,跟蒙恬教给他的,两人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
“竟有此事?”
始皇帝讶然,这些他还真没有注意过。
毕竟他那时候所学都是吕不韦找人教的,甚至有时候都是吕不韦亲自下场教授。
始皇帝还真没有接触过多少老师。
等到始皇帝亲政,已经有了自己的注解,旁人自然不敢同大王争辩。
“父亲,用心与天下政事,此等小事自是不曾留心。
且据高所知,不只识字之法各人所知不同,且如今吾大秦各个律历,诸般吏员所知亦有不同。
因此如今无数吾大秦吏员,对万般秦律,所知所解亦是尽有不同。
父亲,试问此等状况,吾等秦律岂不是因人而异?如何推行?”
嬴高一口气不停说完。
他说的这些都是事实,且还专门问过李斯。
但是,偏偏大秦现如今不仅是各种启蒙认字的典籍,包括各种秦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却没有一个真正权威的解释。
这样下去,就代表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秦律。
那还以法治国,治国个屁啊。
始皇帝深皱眉头,哪怕嬴高不说,他自然也能明白这样下去的危害。
“汝继续言之。”
“高以为,不日之后,天下贤才十之八九都将聚于咸阳。
此等千年未有之良机,不正是天助吾大秦?
父亲,只需效那齐桓公,设吾大秦国学,将天下贤才尽入囊中。
聚天下之力,不说世间无数典籍,仅只与吾大秦有用之典籍、律法,区区注解,又有何难?
适时有天下博学之士执笔,父亲亲点,天下人自是以父亲亲点为真,再无他言。
且天下良才皆入国学,区区东方诸郡之地,所需吏员,又有何难?
天命在吾大秦,在父亲,天下贤才岂能不知?
如此,尔等既可全苗裔之缺,又可食父亲之俸禄,享万民之供养,区区六国遗族,又算得几何?
无尽之贤才随父亲挑选,东方诸郡有二心之吏员,当是该慌矣。”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1814/154516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1814/154516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