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春节(4)狂欢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伪装成治愈系向导,把哨兵吸干了 黑暗无尽 重生窃取天道传承,道法杀穿末世 穿书后我成了顶级杠精 开局三个老婆,先当土皇,再当君 只想踢球的我,竟成了好莱坞男神 地狱永生园(无限) 闪婚后大叔每天狂宠我顾芯芯霍项胤 等葡萄熟透 差佬的故事

下午,陆巧陪着张月明继续学习财会知识,朱翊钧实在是坐不住了,就跑到城北去逛去了。 一路走来,风景秀美但人迹稀少,看到这朱翊钧终于想到京城缺的是什么了,缺了一个大型娱乐场所!怪不得整个京城一天天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生气。 “冯大伴,你觉得朕在这里建一条商业街,如何?” “陛下,什么是商业街?” 冯保有些摸不着头脑。 “嗯...就是把整个京城吃的,玩的都聚集到一条街里来,正好这里已经有了步道,离京城也不远,简直是完美的娱乐场所啊!” 朱翊钧越想越兴奋,感觉各种各样神奇的点子都从脑海中迸发出来。 “可是,陛下,这里靠近城北,恐怕消费不起吧。” “怎么可能,这个商业街不但要有卖给富人的高档商品,也要有便宜物品,让穷人也能玩得尽兴。朕开这个又不是为了赚钱,是想让京城更加活泼一点罢了。” “奴才领旨。” “现在就先不要去找那些大的,去佛寺门口的场子给朕找些小商小贩,玩杂耍的过来,在元宵节之前,把这里给朕搞红火。” “奴才领旨!” 再看这片荒地,朱翊钧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座娱乐帝国拔地而起。 ...... 将简单的规定制定好之后,朱翊钧乘着马车来到了京城的西山工厂。 与琉璃公司的恢宏大气不同,整个西山公司从外面看起来简直就是贫民窟。 墙是黑的,树是黑的,人也是黑的... 但知晓煤炭生意的人都知道,这个看起来破败的工厂,其实是现在大明最赚钱的工厂之一! 朱翊钧还没敲门呢,煤厂主事—刘公公就带着官员们迎了出来。 “奴才参见陛下。” “起来吧,带朕参观一下工厂。” “是。” 走进工厂之后,灰色烟雾弥漫全场,空气中都弥漫着煤灰的味道。 “刘公公,你在这附近多种点树吧,这味太难闻了点。” “可是陛下,我们种什么都种不活啊,都过了不到两个月就死得差不多了。” 刘公公苦笑着回答, “你种刺槐啊。” “陛下,刺槐能活?” “你试一下就知道了。” “奴才领旨。” 穿过一个大广场之后,里面就是制作蜂窝煤的工厂了。 “陛下,这里太脏了您万金之躯就不要再往前走了吧。” “行了,冯保,把口罩拿出来,刘公公,带路。” 虽然没有后世的防雾霾口罩,但利用最简单的木炭吸附原理,还是制造出了几个简单的口罩出来。 戴上口罩之后,朱翊钧冒着重重迷雾走到了工厂当中。 一个个工人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手持一铁质的模具将蜂窝煤一个个摁压出来,看他们的手法,显然都是老手了,光朱翊钧看的一会儿,都已经来了两拨人去运输了。 走到干净一点的地方,几人卸下口罩,“刘公公,你这一个月能产出多少煤?” “大约三十万担左右。” “利润如何?” “每月的利润大概在二十万两白银。” “嗯,可以,不要少工人的工资就好;另外这些口罩之后你给工人们分发一下,至少保证五天一换。” 看着做工精细的口罩,刘公公虽然心里并不情愿,但也只好无奈地答应下来,“奴才听旨。” “产量不够的话,再招点人吧,朕还有别的地方要用。” ...... 江苏总兵府, 在收到了俞大猷的消息之后,侯宝利和戚继光都赶到了这里。 “俞大人,你让我们在两个月内造出三十条大船,杀了我也做不到啊。” 侯主事先行哭诉。 “你们可以招人啊,要不然本将给你那么多钱干什么?” “可是大人,就算把整个江苏的所有造船工匠都叫过来,也造不出那么多的船啊。” “那不是还有外省的,外省的没了不还有弗朗基的吗,他们还不要钱。” 俞大猷阴暗地给侯宝利支了一招。 “哦,原来如此,小人知道要怎么做了。” “侯主事,好好干,有什么需求,跟我和俞将军说都行;只要能把船造出来就好。” 戚继光突然开口 “谢二位大人,那小人就先走了?” “好。” 确定侯宝利离开之后,戚继光的神情一下子就变得紧张不少,“俞将军,你在信中说的都是真的?” “戚总督,诏书在这,请看。” 戚继光的双手颤抖着接过那卷看似薄薄的诏书,打开一看,竟然泪流满面,“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倭寇犯下的罪孽...终于可以得到处置了!” “俞将军,本将把王如龙和他麾下的三千位水兵划归你的麾下,再调两条六百料的大船给你,如何?” “戚将军难道不亲自前去?” 俞大猷看戚继光对倭寇的恨意如此之深,但又不选择亲自前去,有些惊讶。 “俞将军,我现在是江南总督,倘若你我二人都走了,又出现下一个江南集团,咱们该如何跟陛下交代啊。” “所以,这个重任就只好交给你了,俞将军。” “戚将军,俞某不破倭寇不还家!” “好,今夜咱们哥俩畅饮一番!” ...... 京城北郊, 这才刚刚过去了两天,冯保就用银子‘骗"来了许多小商小贩, 其中有卖糖画,糖葫芦,年糕等小吃;也有耍杂技的艺人在此欢快作乐。 行人络绎不绝,有带着孩子的父母,农人,酒店小贩...各式各样的人前来。 至于为什么这条商业街能如此轻易地吸引众人前来,只有一个原因:此处的粮价比别处便宜了两成,而且还有免费的蜂窝煤炉子供大家取暖。 正巧,有一对文人带着自己的女儿趁离开京城前来到此地看看, “娘,这个是什么啊?” 顺着女儿的手指看去,原来是一个老奶奶正在画着糖画,“团儿,这是糖画啊。” “可以吃吗,是可以吃的吗?” 女儿无比兴奋,而反观她的父母就有些尴尬了,看见丈夫轻轻地点了点头,妻子一咬牙,“老婆婆,咱们这年画是怎么卖的?” “小的三文一串,大的十文一串。” 那老婆婆头也不抬,沉迷于糖画创作无法自拔。 听到这个价格,四周的人都怔了一下,不是因为贵,而是好便宜啊,一时,购买的声音此起彼伏。 “婆婆,拿串小的。” “我也要一串。” “婆婆,钱放这里了。” ... 不远处,朱翊钧拿着千里镜偷窥着这小人物的快乐, “冯保,你看看,倘若我大明的所有人都能笑得像他们那样开心,那我大明才是真正的富强起来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2166/131590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2166/1315902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