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转型期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这个主播明明很优秀,却过于贱 人在综漫,无情道修士只想摆烂 被偏执将军一见钟情后 美漫:悟道阿卡姆,飞升祖国人 惨死重生,开局灭仇人撕极品 诸界末日入侵,我可以窃学一切 你这条件还上什么班 重生:我的九零年代 山野极品小村医 我靠妆造手艺卷死娱乐圈

何况,京航服装厂现在看起来和自己有关系,但未来谁知道呢? 刘厂长在机械厂辛苦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给别人腾位置了? 京航服装厂,说不定过两年也有人看上,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如果说此前,韩七月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则是有了深刻的感受。 她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京航服装厂这个篮子里。 与辛广义合作,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算是发展自己的产业了。 不管什么时候,命运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好的。 “姐姐,我们合作好不好?” 韩七月还没有想好怎么开口,辛广义已经主动开口了。 韩七月笑道:“合作之后,你赚钱就少了。” 辛广义立即摇头:“姐姐,你的算法不对,我们合作之后,赚钱会更多。” 韩七月不由看过去,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分赚钱还多。 但她觉得,辛广义肯定不是随口一说。 他能这么说,肯定有道理。 “姐姐,赚钱从来没有靠人赚的,钱赚钱比人赚钱更快,你是我身边最有钱的人!” “与你合作,姐姐出钱我出力,赚钱肯定更快。” 韩七月不由感慨,果然有些人赚钱是天赋异禀。 就算两辈子,她都不如辛广义会赚钱。 韩七月仔细算了一下,虽然她现在看起来还算有钱,可是家里人却没有多少存款。 已经开放了,现在最要紧的是让家里人抓住这段时间,赚大钱。 想到赚钱这个问题,韩七月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 虽然包产到户之后,很多人自己种地,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家庭条件逐渐变好。 可是,不管在什么年代,依靠土地赚钱,都不是最优选择。 种地充其量能保证不饿死。 韩家现在已经过了吃不饱的时期,可以考虑赚钱的问题。但如果直接写让家里人不要种地,估计不管是谁,都不会同意。 最终,韩七月建议让家里人在六亩地的旱地里都种上向日葵。 剩下的六亩水浇地种粮食就行。 目前没有其他比较好的选择,还是种粮食最好。 至于向日葵,等到了年底,加工出售,应该也能赚一笔钱。 要赚钱,必定要开始做生意。 错过了现在这个黄金阶段,以后要再找这样的机会,就不容易了。。 她在信里没有直说这件事,而是试探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按照韩七月的想法,觉得自己家里可以在城里开一个裁缝铺子。 开裁缝铺子是韩七月老早之前就想过的,一则是因为,两个妈妈都是会用缝纫机的人,而且,裁剪也没问题。 二则就是现在这个时间段,裁缝这个行业还是挺不错的。 毕竟,缝纫机还是紧俏货,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缝纫机。 再加上,随着缝纫机的出现,很多人懒得手工缝制衣服了,花一点小钱,去裁缝店里缝衣服,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而且,按照韩七月的想法,不能只是让两个妈妈忙,而是在打好基础之后,要找人帮忙。 就像辛广义说的,不要想着用人力赚钱,而是要懂得用钱赚钱,利用其他人帮自己赚钱。 当然了,韩七月的想法肯定也不是一直开个裁缝铺子。 这只是过渡,谁让目前还没有私人办厂的规定呢? 要办厂子,还要继续等,只有政策放开了才可以。 现在先按照裁缝铺的标准搞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多找几个人帮忙。 只要政策放开,允许私人办厂,到时候扩大规模就可以。 使得,韩七月的最终目的是创一个品牌,包括服装以及箱包。 信发出去之后,韩七月开始和辛广义着手准备开店赚钱的事儿。 按照两个人商量好的,目前他们在京市一样是开铺子。 通过上一次辛广义带回来的小饰品进行试水,销售确实很好。 他们的铺子主要出售衣服和饰品。 其中,衣服的来源,一部分是从花城运送过来,一部分是京航服装厂提供。 京航服装厂的衣服式样,都是韩七月把关之后才生产的,真说起来,样式比起花城那边过来的也不遑多让。 再加上京航服装厂的质量也非常好,韩七月打算将京航服装当成高端货,将从花城运送过来的衣服当成平价商品出售。 至于饰品,目前京市没有找到合适的加工厂,只能依靠花城那边的式样。 不过,饰品就是配套罢了,倒是不用一定得多么高端,式样和质量只要达标就可以。 辛广义是个非常有行动力的人,韩七月差不多就是负责掏钱,剩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辛广义操心。 韩七月看着自己没什么可操心的,索性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的计划书中去。 韩七月这些年写了不少的计划书,可是,像这一份计划书这样难写的,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熬秃了头发的韩七月在一周之后,将自己重新修订过的计划书给已经履职上任的刘厂长送过去。 不得不说,刘厂长可真是凤凰落架了。 一个破破烂烂的大院子里,有几十间厂房,此外,什么都没有。 甚至连工人也没有。 当然了,在韩七月看来,目前这里也不太需要工人。 毕竟,就是个空壳子,可以说,连生产什么产品都还没定下来。 韩七月都不由叹气了。 这种环境,就算自己已经做了周全的计划书,只怕要发展起来也难。 “刘厂长,您还有信心干吗?”韩七月捏着厚厚的一摞计划书问。 刘厂长苦笑:“干什么干,我都想着提前退休了,只是,你和大河两个人跟着我过来这里,我要是提前退休了,你们怎么办?” 他已经想到了,自己未来的日子不会很好过,可是也没想到会这么难过。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可能发展起来的厂子。 一个生产空气冷却器的小厂子,维持不住了,才交给自己。 “刘厂长,我有个计划,反正上面明面上的态度还是有的,不如就开始干吧。实在不行,咱们将这里当成机械厂发展就行。” “倒是给了一笔钱,可是,这笔钱我算来算去,都是不够的。”刘厂长何尝没有想过,努力一把,可是,现实很骨感啊! 韩七月笑着说:“不够也没什么,有多大碗吃多少饭,咱们慢慢来,难不成,给的钱还能比京航服装厂少?” 刘厂长瞪了一眼韩七月说:“你那是服装厂,难不成,机械厂的投入和服装厂能比?” 韩七月笑了。 确实不能比,但又能有什么办法? 现在的情况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啊! “刘厂长,我这里有一个信息,或许有用,不过,这件事,就要看您能不能找动人了。” 韩七月笑着将自己最近掌握到的一个消息传递给了刘厂长。 原来,有一个可以从小日子引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线的机会。 如果能顺利的将这条生产线引进,小厂子就可能迎来腾飞的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刘厂长很惊讶,他觉得,自己在京市也算有点儿人脉,怎么这个消息,自己都没有听说? 更为惊讶的是,韩七月怎么会得知这样的消息? 要知道,这种牵扯到外国的信息,往往是保密最严格的。 要说韩七月怎么知道的,还真是上辈子从报纸上看到了,反正就是今年,这个消息当时上了国家级的报纸,基本上全国人民都知道。 只是,到底要怎么去搞,就要看刘厂长的本事了。 虽然刘厂长这一把被人给阴了,但韩七月相信,刘厂长肯定有办法起死回生。 “只要你提供的消息是真的,我一定能想到办法。” 刘厂长很是笃定。 韩七月安心回到学校去了。 刘厂长五十岁的人了,在京市经营了这么多年,韩七月相信,他肯定有法子。 再说韩家人收到了韩七月的信之后,却有些迟疑了。 这样的想法确实很好,按照目前的局势,确实可以自己干点儿什么赚钱。 但是,家里一共五个人,要是都出去了,到时候,家里的地咋办? “要不,按照七月说的,去城里试试?” 韩奶奶年纪轻轻守寡,还能将两个儿子拉扯长大,并不是一般人,这时候就看出她是有些决断的了。 “可是,娘,这事儿,得我们都去才行,可我们都走了家里咋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这么大的家,现在养着种着不少,要是丢下来,肯定不行。 “要不,大哥和大嫂先去城里看看,我记得七月说过,叫啥考察。”韩老二说道。 他虽然也很想去,但是大哥和大嫂肯定也想去。 “我们出去了,家里的活儿咋办?” 杨春芝确实动心了,想着应该去试试看。 但是,一大家子人的活儿放着呢,要是真的离开,只靠老二两口子,肯定不行。 “我们每天多干一点就行,按照七月说的,山地都种向日葵,也不是太麻烦。” 夏秀禾是个吃苦耐劳的性格,倒是没有怕过活儿干不完。 她觉得,让大嫂出去,比自己出去更合适。 “娘,您觉得这样行不?”韩老大征求韩奶奶的意见。 韩奶奶想了想,才开口说:“等庄稼都种上,你们四个都去城里。” 几个人很显然没有想到,韩奶奶能让几个人都去城里。 家里家外,总不能只留下老人家一个人吧? 夏秀禾立即说:“娘,这可不行,我们都出去了,家里咋办?我们也不能放心。” “家里不是还有我这个老婆子在?这几天,咱们赶点儿时间将活儿先干了,你们出去看看,四五天时间差不多了。” “可是,家里有猪、有鸡,还有不少鹌鹑,您一个人顾不过来。”韩老大也担心。 “地里的庄稼种上后,这些天不需要操心地里的活儿,只是家里这点活,我一个人也能行!”韩奶奶说的十分笃定。 孙女儿的想法确实不错,但家里穷,这些年,儿子和儿媳妇很少出去,就连县里去的次数都有限,就这么打发出去,韩奶奶还是不放心的。 不如让几个人出去看看,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等他们对外面有了解了,回来一家子人商量出个章程,再决定要不要去外面闯一闯。 韩奶奶穷了半辈子,当然知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既然七月都说了,现在的政策不一样了,那上面应该就是允许大家自己想法子赚钱了。 韩奶奶想着,当长辈的,总得抓住机会,给家里的娃们留下点儿什么。 最终,大家还是决定,按照韩奶奶说的,韩老大两口子并韩老二两口子都去城里。 第二日开始,韩家人开始加紧种地。 韩老大和韩老二两口子都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夏秀禾和杨春芝两个人也都是勤劳能干的女人,四个人起早贪黑的忙着。 韩奶奶除了将家里的事情打点清楚,消停的时候,也去地里帮忙。 一家子十几亩地,五口人深耕细作,也用了好几日时间。 然后就是种地,韩家带着一大包的葵花籽到山地里种的时候,正好被旁边的人家给看到了。 山地里,大部分的人都会种一些耐旱的粮食作物,瞧见韩家竟然把大片的土地种葵花,就有人不乐意了。 “老大,老二,你们两兄弟糊涂了不成,好好的地里,种点儿啥不好?家里娃要吃葵花籽,墙里墙外随便种上几颗就可以了。” “这可真是糊涂了,真当自己家里出了大学生,就可以胡闹了?” “大学生是不错,但也不能当吃喝不是,咱们庄稼人,还是要好好种地。” 知道的人说什么的都有,有苦口婆心劝的,也有说风凉话的,不过韩家人都没放在心里。 劝不住之后,有人还将这件事专门找村长说。 “大队长,不是,村长,韩家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好好的地,种庄稼都不够,他们怎么能种葵花?” “种葵花咋了?”村长真是头疼。 地都分给大家了,当然是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为什么要管? 再说了,他现在就算管,也管不着啊。 尤其是韩家人,是有主意的,他们种葵花,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他何必多管闲事?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2403/267592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2403/2675929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