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始皇帝 > 第350章大暑,秦军撤退(1/2)

第350章大暑,秦军撤退(1/2)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在洪荒卖刮刮乐,圣人乐坏了 空间福运:嫂嫂有张乌鸦嘴 重生之大佬系统 我在古代种田修别墅 废物王爷就藩后万国来朝 官场:权力征途 师姐今天贩剑了没 灵魂深处传来来自星空的使命 厉总玩的野,新婚小妻遭不住 迪迦世界的盖尔文人

大梁城墙大致由城体、城楼、马面、敌台、女墙和中间的城门组成;城门前面是一圈围着城门的瓮城,瓮城的前面,是吊桥,吊桥下面是护城河,两边则是羊马墙。(城池防御图在评论区) 战鼓在响动,秦军在发起进攻。 五万秦军出动,分着东西两个城墙,开始进攻大梁城。 秦军士卒五人为一组,推动着攻城车,上面有着木板,包裹着牛皮,上面涂抹着泥浆,不仅可以防止弓弩射击,还能防止火攻。 上百个成攻城车,分散开来向着前方推进。 在后方有秦军士卒拿着盾牌,穿着战甲,在快速的跟进,在后面有着一个個士卒拿着弓弩在跟进着。 刷刷! 城墙之上,魏国士卒居高临下,开始射击。 十米高的城墙,占据视角的优势射击而下,箭雨密集而下,好似下着大雨。 可是有着攻城车的遮挡,对士卒的伤害有限。 攻城车在移动,向着城墙在靠近,靠近了护城河的时刻,开始将沙袋丢入护城河当中。 前方是十丈宽的护城河。 沙袋丢入护城河当中,轻易的消失而去。 秦军锲而不舍的丢着沙袋,想要将护城河填平,这是攻城的第一步。 只有护城河填平了,各种攻城器械才能靠近着城墙,才能攻克城墙。 这一刻,城墙上的魏军开始发威。 搅盘在运转着,一个个手臂粗大,好似短矛的弩箭,直接从城墙上射击而下,准头很差,可是胜在数量多,噗嗤噗嗤的响声当中,一个攻城车被射穿了,躲在里面的秦军士卒当场被射杀。 又是有秦军士卒开始弯弓搭箭,开始进行抛射。 一个个箭射击在秦军士卒身上,只是铠甲防御出色,造成的伤害倒是有限。 看着杀伤力有限,魏军放弃了射击。 而是侧重床弩,射击冲车。 似乎觉得不够,城墙上架设投石机,在里面装着松球,点燃之后,开始抛射到下面的秦军阵营当中。 松球所到之处,都是化为滚滚的火焰,火焰在滚动,在撕裂着秦军的阵营。 再为坚固铠甲,也难以抵挡火焰的冲击。 无数的秦军士卒在溃败,阵型散乱,向后方撤退而去。 一些攻城车在泥浆被大火烤干后,开始剧烈燃烧起来,纷纷被击毁。 “撤军!” 王贲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虽然愤怒,可还是强压心中的不甘,秦军撤退而去。 第一次试探攻城,还未攻城,只是填护城河,就是惨遭失败。 这让他认识到,大梁城的难打。 邯郸城,没有护城河,城墙也很是低矮,城门很多。 新郑城有护城河,可护城河的宽度仅仅是一丈半,填充护城河只是半天时间。 大梁城的防御,比邯郸的防御,新郑的防御,要强大很多。 不说其他,仅仅是护城河就是十丈(三十三米),仅仅是填护城河,就是要花费众多的时间。 而在填充护城河的时刻,魏军不会任由秦军行动,反而火不断的拦截,用床弩,投石机等进行拦截。 秦军还未杀到城墙下,就是损失了二三百百人。 大梁城有些坑人。 他估算了一下,仅仅是填平护城河,就需要一个月,还要死亡五千多的士卒。 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我大秦没有攻不破的城墙,没有打不破的城池,纵然是大梁城固如金汤,大秦也要将其啃下来!”王贲说道:“召集诸多的将领,士卒昼夜不休,填平护城河!” 很快,十几个校尉,旅帅等,汇聚在城墙下。 王贲开始下着命令。 一部分秦军士卒在在城外挖掘土方,一部分士卒在割草,编制着麻袋,一部分士卒在装填泥土砂石。等到麻袋当中装满砂石的时刻,有士卒穿着铁甲在冲车的掩护下,靠近着城墙,丢下麻袋进入护城河。 然后,安全的撤离回来,就可以了。 若是运气不好的,直接被弩箭射杀,或是被投石机砸死。 就这样,秦军忙碌一个月,不断的挖土方,编制麻袋,装砂石,丢麻袋入护城河,持续了一个月后,护城河才被填平了。 只是护城河,里面有着河水,大量的河水外溢出来,导致地面变得泥泞起来。 这样的泥泞道路,根本不适合出士卒冲杀,不适合各种器械进攻。 王贲只能耐心的等待,一边让日晒,让地面变得干燥起来,一边秦军平整着路面。若是路面不够平整,障碍物太多,凸凹不平,冲车,巢车等,也根本无法稳定的前进,还可能出现翻车事件。 等待十天后,地面变得干燥起来,路面也变得平整起来。 可这时,新的问题又是出现。 此刻,已经进入七月。 七月的时刻,正是最为炎热的时刻,太阳的照射下,温度达到四十度。 四十度的高温,温度极为燥热。 就是光着膀子,也是燥热不已,也是浑身冒汗,还可能中暑。 可秦军士卒,却是要穿着几十斤的战甲,战甲是用钢铁打造而成,在太阳之下照射一会,铁片发热,立刻进入红烧肉的阶段。 在四十度的高温的夏天,穿着两层战甲,三层战甲,这是什么感觉,大家可以想象出来。 很多士卒中暑。 秦军士卒是人,可不是超人。 王贲巡视一圈后,下令一部分士卒躲藏大树荫下,或是帐篷当中避暑,部分士卒脱下战甲,避开暑气。 可即便是如此,秦军士卒也是大量的中暑。 非战斗减员再见减少。 有一半人有气无力,焉巴巴的。剩下的一半,也是战斗力虚弱,垂头丧气。 “将军退兵吧!” 长安君开口道。 此刻,成嬌也不好受,躺在浴桶当中,泡在水中进行散热,避暑。 王贲也是无力的躺在木桶当中,只有水中最为凉快。 当然,这也是少数将领能享受的待遇,至于其他的士卒根本享受不到,只能是多喝水,战甲也是从全身甲变为半身甲,有的干脆用着木桶倒水在身上,湿淋淋的,用来去暑。 王贲说道:“进攻大梁城,就这样虎头蛇尾,我不甘心!” 长安君说道:“我也不甘心,可大梁城太难打了,天气燥热,我们只能是退去。很多士卒中暑趴了下去。急切难下,只能退兵了。大王不不着急,我们也不着急!” “好!” 王贲不甘心,可还是点头道。 不久之后,秦军整顿着士卒,二十万大军汇聚起来,分散为几股,交替掩护,向后方撤退而去。 就这样,攻打大梁之战,因为酷暑,秦军选择退兵。 “大王,秦军士卒疲惫,我军当乘胜追击!” 魏国将领说道。 魏王点头道:“好!” 一万多的魏军出动,追击向秦军。 想要趁火打劫。 然后,秦军与魏军交锋在一起,魏军溃败而去。 爸爸,还是你爸爸。 纵然是秦军中暑严重,在酷热下战斗力下滑的厉害,可打魏军还是难度不大。 王贲亲自断后,只是一个交锋,魏军就是溃败了。 事后,抓住很多的魏国俘虏。 这些俘虏不杀,而是成为大秦的官奴,要服徭役三年到五年,才可以释放出去。 斩首为功,那里有割韭菜好。 秦军在后退着,后退到了三川郡后,进入休整当中。 王贲、长安君、昌文君等,也是回到咸阳城。 “拜见大王,臣有罪!” 王贲上前道。 长安君、昌文君等也是上前请罪。 这一战,是为灭亡魏国。 可是因为城池难克,大军中暑,却是擅自退兵,算是有罪。 请求撤兵,也是撤退到了三川郡,才禀告给秦王。 这不合规矩。 只是在战场上,大军士气下跌,若是向咸阳请示,一去一回至少一个月。 这一个月时间,大军可能出现变故。 “免礼!起身吧!” 赵政说道。 三人才站起来。 赵政问道:“前线情况如何了,魏国如何了?” 昌文君率先开口道:“大梁很难打,城池坚固,固若金汤,各种设备齐全,武库充足……” 说着,具体讲述着前线的情况。 赵政仔细的倾听着。 尤其是听到中暑,士卒死亡的案例,更是愕然。 在这次出征当中,秦军阵亡的人数也仅仅是一千五百人,可中暑死亡的人数就是五千多人。 至于其他的秦军士卒,也是因为中暑,士气下跌,战斗力下滑。 这次,他们三人未经请示,固然算是有罪,可也是情有可原。 “此战,是寡人急躁了!” 赵政叹息道:“灭韩国太容易,导致寡人对魏国也是心存轻视,可谁能想到,大梁城固如金汤,对于魏国的情报不足,可谓是知己不知彼。又是在七月,遇到天气大暑,导致秦军死亡众多。” 王贲说道:“若不是臣急躁,向大王请战,岂会有这样的惨败!” 这是在大秦,这是武力鼎盛的时代。 在大宋时代,只要军队能守城成功,敌人没有攻克城池,就是胜利;到了明清时代,只要顺利跑路,就是胜利。可在大秦,只要没有取得胜利,就是失败。 这一次,大秦动员二十万大军,围困大梁城两个月之久,最后却是无功而返。 可谓是大败。 尽管秦王没有说什么。 可在王贲眼中,却是大失败。 赵政听着这些,却是没有怪王贲,反而着庆幸昌文君的胆小。 昌平君,昌文君等两个兄弟,皆是他的发小。 昌平君性格比较刚烈,比较大胆,类似他爹楚考烈王;昌文君,却是性格绵软,有些胆小,好似他的母亲。 这次进攻大梁受挫,王贲、长安君等,皆是打算继续打下去;唯有昌文君比较胆子小,或者是相对谨慎。 胆小的人,谨慎的人,不会冒险,不会犯大错误,也相对安全一些。 也正是昌文君的保守意见,主张撤离而去,完好的保存了秦军的主力,避免秦军较大的损失。 赵政说道:“你们退下吧!” 三人退去了。 不久后,秦王的赏赐传来。 王贲,因为灭韩之功,册封为武平候,食邑为两千户。 长安君,昌文君等,封号不变,可食邑却是增加一千户。 就这样,第一次灭魏之战结束。 府邸当中,王贲回到家中,拜见着父亲。小说 接着,向父亲讲述着这次作战的事情,还有遇到的问题。 王翦听着,说道:“这样也好,大梁城岂是那样好打的。我秦军曾经三次攻打大梁城,皆是失败,你这算是第四次了,失败也在情理当中。重要的是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天下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有的只是一次次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自我的。失败一次不算什么,总结经验才是人上人。” 王贲说道:“孩儿明白!” 王翦说道:“就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吧,按照大王的稳健,今年不会出兵了,明年才会出兵攻打魏国。到了那时,你可能继续带兵,攻打魏国。” 王贲说道:“孩儿,还是能力不足,明年的时刻,父亲可为将领,出征魏国!” 王翦说道:“我不会去。大王没有明说,军队要给年轻人机会,我们这些老家伙,要适当的给年轻人让贤。” 军功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太过分了。 这样对自己不好,对秦王也不好。 白起就是功劳太大了,最后完蛋了。 到了现在,秦王在下意识的打压着老将们,反而尽可能给年轻人机会。 那些老将们也是默认着,赞同着大王的意见。 他王翦不退下来,儿子王贲岂能上去,老爹就该适当给年轻人让路。 王贲说道:“父亲,大梁城坚固无双,器械充足,粮草充足,急切之间难以攻破,我秦军当如何破城?” 说着,向父亲请教。 王翦说道:“破城难,可不是不能破城!我不说,你说一下,明年你当如何破大梁城!”.. 王贲说道:“这次破城难,就是因为准备不足。大梁城难以攻克,那就不进攻大梁城了。修建高垒,修建壕沟等,直接把大梁城围困起来。直接堵住城门,直接让里面的魏军出不来。” “直接围困秦军,两年,乃至是三年,等到大梁城粮草耗尽,再破大梁城。” “大梁城,城池防御坚固,城体高大,想要攀爬极为费力;还有城门少,固然是破城困难,可城内的魏军想要出来也困难。护城河太宽了,秦军固然是进攻不便,可魏军想要出击,也是困难至极!” “大梁城防御强大,固若金汤,这是优势,可也是巨大劣势,这也导致魏军进攻不足。只需要出动十万秦军,就能困住大梁城十五万魏军。” 城池的建设,侧重两个重点,一个是侧重进攻,一个是侧重防御。 那些防御出色的城池,往往是进攻不足,将自己困在城内。 大梁城的防御太出色了,这是大梁城最大的优点,可在某种程度上,却也是最大缺点。 秦军不需要进攻,只需要出动十万大军,每两万大军扎一个大营,大营堵在瓮城的城门口,将敌人堵住出不来。 坚持三年,最后输掉的一定是魏国。 王翦叹息道:“我儿的办法,比我厉害多了。为父的计策,有些歹毒……还是不要了!” 王贲说道:“父亲是什么计策?” 王翦说道:“我这计策也算不上新鲜。昔日的时刻,三家攻赵,就是掘开大河,水淹晋阳城。到了后来,白起也是掘开汉水,水淹楚国都城,旧郢城破。想要破大梁城,最快最节省时间的办法,就是引导鸿沟和黄河的水,水淹大梁城!” 王贲沉默许久,开口道:“父亲,伱这个计策太歹毒了!当年武安君被杀,就是杀戮太重,水淹旧郢,坑杀赵人四十万……这也太……” 听着父亲的计策,他下意识的回避着。 王翦说道:“你说的对,这个计策太歹毒了。战场上,将军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取胜,可若是将军证道不择手段,只是为了取胜,往往是下场凄惨的。白起,就是做事情没有底线。” 王贲沉默了。 将军是什么? 将军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取胜。可若是没有底线,把自己变为杀人狂魔,他做不到。 王翦说道:“这个计策不算高明,我能想到,想来其他人也能想到。至于你,为何想不到,不是你能力不足,而是你每次打仗都是想着尽量节省士卒的生命,保全士卒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取胜。” “即便面对敌人,也是想着让敌人少死一些人。” “你是如此,大王也是如此!” 为了培养嫡系,秦王政加大对宫卫军的培养,教育。不仅是提升其伙食待遇,还是加大对其思想教育。 秦王政用着自己的思想,改造着宫卫军,把宫卫军变为自己的模样。 王贲,在少年时代加入宫卫军,在思想上也是向着秦王政靠拢着。 这些宫卫军士卒,渐渐的变为少壮派。 这些少壮派,在用兵上不逊色老将派,只是比起老将们还缺少那份狠辣,还在坚守着古老的士人道德。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3317/137081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3317/1370816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