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手拿名臣系统,我在古代女扮男装 > 第182 章初面圣,题目,殿试结束

第182 章初面圣,题目,殿试结束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真千金变大佬 深山林场:重返83打猎发家 鸿蒙霸体诀 十日终焉 周而复始 夫人打脸又酷又飒 闪婚后,相亲老公竟是隐藏首富 咸鱼女配被大佬饲养后(快穿) 名门隐婚:凶悍小妻抱一抱 空间灵泉:我凭借医术拐了个皇子

这一届贡士一共三百人,不多不少,身穿淡青色的贡士服,头戴纶巾,多年诗书浸染之下,气质都十分不错。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便是如此。 天子和百官远远望着他们过来,虽还看不太清,也觉赏心悦目,当今陛下更是侧头对近臣悄声,欣喜道: “比起上一届,倒是年轻人多些。” 那是当然。 因为有“主角”参与,陪衬者怎么会垂垂老矣的,要年龄差不多才更有竞争和压力呀,也能达到更大的爽感。 许玥等贡士,在礼仪官和内侍的指点下完成了第一次面君大礼。 “平身。” 上首的天子声音清越而威严,并不故作沉着,展示自己的权力,他们刚刚下拜不多时,便叫起了。 许玥站起身时,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这个皇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也是日后她侍奉的君王。 并不出乎意料的是,当今虽然已经老去,但还可以窥见年轻时的风采,上位者的贵气之下下,神色依旧是轻松、活泛的。 好似时光给他打磨了阅历和智慧,但未曾消磨去天子曾经的心性。小说 仍然有无穷的精力挥洒,可以挥斥方遒,指引天下,带领臣子们开疆扩土,创下不世功勋。…… “贡士入座!” 礼官拉长了声音,入场的贡士有条不紊的分开,寻找自己的座位。 高台之上,天子看着其中最前方也是最夺目的一个,明明都是一样的衣服穿在身上,偏他相貌极佳,风仪迫人。 给衣服也镀上了一层金边似的。 真不像是出身小县地主人家啊,令人想到世家繁盛之时,那些衣冠博带,一举一动带着风雅的世家子弟。 天子在心中喃喃: “余侍郎这一门,怎么运气如此好,尽收才华、姿仪、能力样样不缺的弟子。” “见了鬼了。” 这个念头也只在他脑中盘桓了一瞬,有佳才终于可入朝,作为一国之君,皇帝欣喜还来不及呢。 长得好看更好,皇帝也是人啊,身边的臣子好看,自己见了也赏心悦目呀……师父都不计较了,还计较徒弟不成。 至于又有人犯毛病怎么办? 没关系,他已经豁然开朗了——东西两边还缺人去试炼呢。 这样想着,天子心中一动。 又看了一眼离前方会元不远的一个座次,上面的贡士长相也极好,白皙的脸上冷汗微现,身体僵直。 特别是一点。 皇帝是臣子的中心,他看向谁,殿中在列的大臣,自然也会将目光移过去,许玥不为所动,从容不迫。 其他人,或者说心中本就虚的人自然不可以。 宋卿楼只觉四面八方的目光好似利剑一般,要将他从内到外剥开了,他实在忍不住的想,为什么要看自己。 是知道了建北做出的事? 所以看不起他,鄙薄自己,想看看那个“蓝颜祸水”是什么样子。 不,不是的,宋卿楼脑子一片混乱,下意识的在心中反驳,为想象中的画面感到十分难堪和羞耻。 他的手开始颤抖了…… 正在此时,试卷终于发了下来,一声开始,所有人坐的更端正了一些。 许玥先不急着看题目,将发下来的砚台中加入一点清水。 右手拿过墨条。 角度倾斜一点放在砚台里,左手牵着袖子,不快不慢的研墨。 少顷,一汪浓淡正好的墨汁出现。 她才抬眼去看卷上的题目,不似会试之题,殿试只考策论,且只有一道题目,但仅仅题目就有三百余字,贡士们需要据此写一篇两千以上的策论。 两千字其实还算少的了,总有人希望用卷换取胜利。 许玥记得,不知哪一届的殿试,有人从白日到黄昏,到最后,一共写了一万多个字,白纸都不够用了。 最后得了第几名,倒是没记载下来。 不过,想也知道,如果是状元、探花怎么可能不传为佳话。 然后狠狠的记上一笔? 没有……那就是名次不理想了。 今年的殿试题目是关于民生的,且不是炙手可热的开海,也不是许玥猜测的削世爵和税务问题,而是不大不小的一件时事: ——京城雪灾,上面详细写了雪深几寸,塌毁百姓房屋几何,多少人衣食无着……问该如何处理? 呼。 一阵小小的抽气声响起。 雪灾发生不久,还没过去一个月呢,按理来说,现在的处理方案摆在面前,按理来说,贡士们照本宣科就可。 可有两点。 其一,照搬答案,最多得个中。 其二,那时候他们刚刚考完,天气又那么冷,大多心思都在自己的名次上,放了榜之后自然要庆祝一番。 谁也没想到,殿试的题目竟然是这个。 如果我早知道…… 此时,许玥心中的一个疑惑终于解开了,她的头微微往右边偏了偏,那是李景淮所在的地方,为灾民施粥施衣,可不就了解更多了? 不愧是气运之子啊! 挑眉叹了一句,许玥将心思沉了下来专注于自己的文章,雪灾的处理古往今来有不少,不外乎安抚民心,给衣给粮,保障生存,加上重建房屋。 只不过具体的过程不同,导致结果有天壤之别。 首先要说明,受灾的百姓一般集中在城南和成北,房屋老旧,所以容易倒塌,这样的人家往往经济来源单一,生存艰难。 然后作为主政官员,第一时间该做的是上禀朝廷,请求赈济。 这是必要的程序,得乎“名”。 许玥思路清晰,写了放粮、炭、衣,募捐,召集大夫救治伤患,安抚民心……这样大概每个朝代基本会做的事情。 然后到了重头戏,她笔锋一顿,最后还是写了下来。 以工代赈。 一,可以使百姓得到必要的收入和生活保障,还减少了朝廷的付出。 二,让百姓“安定”下来,失去生活来源又无所事事的青壮聚在一起,很容易发生摩擦,甚至是暴乱。 他们有了事情做,就消磨了精力。 三,也是如今很少人意识到的一点,激发灾民的积极精神,摆脱消极的心思,很多受灾的人,其实不是死在了天灾,而是自己崩塌的内心。 这一篇文章,许玥足足写了六千字,她放下笔的时候,周围已经有大半贡士写完了自己的文章。 检查,收卷,出宫。 许玥走出宫门,上了马车后回望了一眼。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3452/137646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3452/137646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