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满城风雨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军婚霸宠:嫁最强兵王生了三胞胎 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 出狱后,我成了前妻高攀不起的神 综漫:有系统的我不想当败犬 家园系统的仙途之旅 遮天:小囡囡 全家反派都能听见我心声 重生后恶毒闺蜜求饶了 马前卒 相公,妾身只想做咸鱼

三月中旬,皇上启程回京的消息传入江宁,压抑了半年多的各路纨绔子弟,出手十分阔绰,将城中的酒楼全部包下。 就连棋社都是好几天都是人满为患,曹家却越发低调,曹孙氏开始对外称病。 没过多久,舒格带着三个人回到江宁,几乎是狼吞虎咽的吃掉曹祤房中半碟糕点后,才打开话匣子。 曹祤这才知道,小安子的亲人,还真被大海捞针的找到了。 两人顺着线索到苏州后,发现梅花糕这种精细的糕点,不是平常人家能经常吃的。 所以去找了当地的知县,查了十几年前人口失踪的卷宗,有能力找孩子的一定会报官。 果不其然,卷宗上找到一对老夫妇,家中是开点心铺子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老夫妇说出了小安子左肩的胎记,三人便抱头痛哭。 舒格说的简单,但曹祤明白如果不是小安子身后站的是太子,舒格的身份又摆在那。 当地的知县哪里会这么好说话,还去查十年前的卷宗? 不把两人赶出去都不错了。 舒格吃饱喝足后想起正事,他从袖中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曹祤。 曹祤没急着看信,挑眉笑了笑,心中对舒格带到曹家的三人有了猜测。 “偏厅的人就是那对夫妇吧?” 舒格摇摇手中的折扇,示意曹祤打开信封:“这里面是安公公给的五千两银子,说请你代为照顾他父母与兄长。” 他叹口气:“也不知道你那里看上去可靠,明明我才是劳心劳力去找人的。” “不过幸好去的早,再晚些恐怕就要闹出人命了。” “这些年,关家为了找安公公算是散尽家财,他兄长还因为患病变得....反应迟钝。” 舒格指了指头:“这里,出了问题。” “本来家里有祖传的糕点方子撑着,可偏偏方子被一个大酒楼看上了,虽然没明着下手,但是...” 曹祤了然,没有明着下手,就不能报官,眼下康熙已经启程,小安子自然要跟上。 家里的父母和兄长又是这么个情况,有钱估计也守不住,最后就送他这来了。 出手就是五千两,太子身边的人手笔够大呀,曹祤不禁咋舌。 圣驾进京前,小安子快马加鞭赶了上来。 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连康熙都特地问了几句,让小安子颇有些受宠若惊。 夜晚行宫内,太子挥退了宫女太监,独独留下小安子伺候。 “如何?” 迎上太子期待的眼神,小安子红着眼睛磕了个头,将找到亲人的经过大致说了出来。 太子听到小安子将人托给了曹祤,眼睛顿时一亮,看他的眼神都带了三分笑意: “行了,行了,赶紧起来,别弄的像孤亏待了你,以后每年让你去探亲。” 顺便帮着捎点东西,送个信什么的。 小安子原本是想表表忠心,却突然得了的许诺,顿时惊喜不已。 太子摆摆手:“交代你办的事情,没忘吧?” 小安子眼珠子一转,立刻很有眼力劲的说起了曹祤: “奴才自然不敢忘,说起来也是好笑,刚开始我发现曹公子,屋内服侍的人比较少...” “院子有些冷清,平时吃饭也是简单的四菜一汤...” “穿的也很朴实,还以为...” 太子脸色已隐隐有些发黑,他哥竟然连伺候的人都没有几个,院子还冷冷清清,连饭都吃不好! 曹家到底是干什么的,竟然敢苛待皇子! 他站起来来回走了两圈,才压制住自己的火气。 咬咬牙从嘴里挤出几个字:“继续说。” 小安子后知后觉的加快语速,赔笑道:“殿下息怒,奴才都还没说完呢。” “后来奴才实在没忍住,问了问才发现,曹公子觉得饭菜太多他也吃不完,四菜一汤很够吃。” “院子中的花草,凉棚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布置的。” “冬日看起来冷清些,但到了夏日就格外的凉爽,那些花花草草还能驱蚊。” “每年夏天曹公子都是摆上些吃食,躺在院中看书...说的呀奴才都想去试试了。” 太子楞了楞,努力把想给曹家一个教训的心思压下,问道:“他很喜欢这种生活吗?” 小安子一顿:“反正,奴才觉得曹公子过的很开心,每天都乐呵呵的。” 这么舒服日子谁不想要,要不然他也不会把刚找到的亲人送去曹府。 见太子又陷入沉思,小安子忙将曹祤的信拿了出来。 自觉的悄悄退了出去。 翌日,他就收到了太子的吩咐:以后的早膳和午膳不必那么奢靡,简单些便好。 事实证明,曹家很有先见之明。 江南的平静并没持续多久,康熙临朝后第一件事,就是让跟着南巡的官员,包括太子和大阿哥,将一路上了解的情况写成密折回报。 所谓密折,就是不会经过别人之手,全部由康熙亲自批复,这可算是彻底搅乱了朝堂。 很多大臣拿不准康熙的意思,写了好几本奏折带在身上,准备看情况来决定呈哪一份上去。 有说江南官员勤勉的,有说江南官员贪污的,有伪君子乘机陷害的,也有忠良之辈乘机上书的。 可大家都没有想到,康熙居然是认真的。 之前大多密折都是留中不发,这次上折子的第二天,就连着对江南官员下了好几道圣旨。 于是,在江宁的曹祤等人,繁忙之余的乐子就变成听舒格讲八卦。 昨天是谁家查出贪污被皇上抄家。 今天是京城那边下旨宣谁上京问罪。 一连几天抄家流放问斩,罪名还都不带重样的,听到的多了,曹祤也渐渐明白过来。 康熙要开始动江南了。 官场一片风声鹤唳,可对于还未进入官场的秀才举人,却没有丝毫的影响。 菩提学院早已正式开始授课,沈宥准备出书的事情,知情人都没有故意隐瞒。 甚至颇有些摇旗呐喊的意思。 书院的学生算是第一批知道的,尤其是听沈宥亲口承认是科举有关的书,更是让众人的期待值达到顶峰。 谁让马上便是秋闱,春闱,没准沈宥的书,就能让他们考的名次更好一点呢。 再说,书院收人如此严格,以后说不准都是官场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僚。 书院院长有能耐,更能让他们与有荣焉,说出去有面子啊。 曹祤围观了魏则给书院学生的大型洗脑现场,嘴角抽搐的同时,深觉这人在书院混着真是浪费。 很快,在书院学生不留余力的宣传下,沈宥出书从菩提书院传遍整个江宁,不少人都暗中期待。 等曹祤觉得声势造的差不多,却发现沈宥开始对初稿的第十遍修改,还迟迟没有印的打算。 这怎么行,他一挥手,便带着几人组队到书院探查进度。 沈宥坐在书桌后蹙着眉,抬头看到厅中整整齐齐的众人,有些无奈: “你们再怎么看,一时半会也出不来,这些挑选出来的八股文还需要带上点评,不是一两日能整理好的。” “要是真有空便给这书取个名字,总不能一直参考书的叫着吧。”他总觉得这名字太通俗了些。 曹祤脑中顿时划过一连串的名字,十年科举三年模拟、菩提密卷、科举直通车... 可当他把这些名字说出来之后,却被众人毫不留情的叉掉了。 曹祤一脸莫名,这些名字不挺好的吗?都是几百年后的畅销品啊。 沈宥总结了一个字:“俗!” 最后众人全部被轰出了书院,被沈宥勒令这些日子要想个好名字出来。 而沈宥自己,在修改完书稿后,便带着东西消失了一段日子,说是去找好友探讨去了。 从三月初春折腾到八月盛夏,才算是将书稿整理完毕,至于书名最后是几人抓阄抓出来的。 叫菩提文选 实在是大家都想要这命名权,可偏偏最有资格的沈宥,看着他们闹腾也不说话。 康熙二十八年十月,沈宥所著的菩提文选同时在江南各大书坊出售。 自古文人相轻,江南地区又是出了名的才子多,藏书楼的事情又暂时没有对外公布。 于是乎一本书闹的是满城风雨。 作者有话要说:康熙:儿子又在折腾了,书居然还不错 太子:我哥没有我过的很幸福,沮丧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3625/138923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3625/138923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