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十国江山风月 > 第062章 十朝元老冯可道

第062章 十朝元老冯可道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耀世麟王(又名:北麟天王) 朱宜修重生如懿传,一手杀穿后宫 全职高手之落第骑士 恋爱返现,泡妞就能爆金币! 我有九千万亿舔狗金 女帝攻略假太监摄政天下 梦醒时夜深江嬛谢燕沉 穷游综艺,你却带影后吃香喝辣 诸天轮回求长生 戗久说

王朴为杨骁这般谋划,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为了帮助杨骁成就大事,王朴能忍痛割爱,把王羲之的真迹《平安帖》拿出来…… 真是难能可贵。 不过,作为穿越者的杨骁深知,刘知远殡天之后,继承皇位的不是大皇子刘承训,而是二皇子刘承佑! 这大概是刘知远的悲哀之处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 历史上,刘承训死在了刘知远的前头,后者也是悲伤过度,最终撒手人寰了。 倘若刘承训不死的话,也轮不到刘承佑继位,说不定后汉还不会灭亡——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生逢乱世,人心丧乱,刘承训这样的谦谦君子,根本镇不住场面,威慑不了各个藩镇的诸侯,就连朝中的权贵,他可能都对付不了。 后汉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 基本上都是“富不过二代”! 然而,诚如王朴所言,杨骁想亲近刘承佑,却也要讨好刘承训,最好是两边跑。 江湖,什么是江湖?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杨骁自认为,自己还吃不透人情世故,所以要尽可能的听取王朴的意见。 善于纳谏,从善如流,这才是上位者应该做的。 …… 翌日,杨骁准备一番之后,便领着自己的正妻玉仙公主,前往大皇子刘承训的府上拜访。 刘承训从小就深受刘知远的宠爱,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后晋时,刘承训就官至检校司空。 刘知远称帝之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左卫上将军,接着,又被授予“北京大内巡检”的官职。 刘承训还没抵达汴京,又被任命为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什么概念? 这其中含金量最高的,莫过于“开封尹”的官职。 相当于后世的首都市长,位高权重。 而且,在五代十国时期,出任“开封尹”的皇族子弟,一般都被视作储君对待。 比如后来的柴荣、赵光义,都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 “杨将军、小妹,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多礼,坐。” “谢大皇子(皇兄)。” 杨骁、刘玉仙夫妇二人对刘承训作揖行礼之后,便坐在了一边。 这个时候的刘承训,还在会客。 只是刘承训的身份尊贵,前来拜访他的人太多,门庭若市一样,他不是什么人都亲自接见的。 倘若是一些普通的官吏,也只能是送上一些礼物,递上礼单而已。 想混个脸熟? 并不容易。 这个时候,坐在杨骁对面的,是年过六旬的老头。 蓄着山羊胡子,两鬓斑白,高顶四方乌纱帽,身穿对襟的灰色长衫,脸上的皱纹跟车辙一样,只是一直在笑着,给人一种“笑面虎”的感觉。 这个老头,杨骁是认识的。 何许人也? 冯道! 冯可道! 之前耶律德光北归,将后晋的公卿百官一起带上,冯道也身处其中。 白马之战后,冯道也被解救出来,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汉的太师,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并负责替安抚人心。 冯道这个人,堪称是五代十国的“老油条”、不倒翁。 历史上的他,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 他期间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这样的老油条,从古到今都是凤毛麟角的…… 如果他还能熬,说不定还会熬到宋朝,继续当政坛的常青树。 后世对于冯道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 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 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这个时代有着“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的声望。 论资历,论德高望重,朝野上下还真的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冯道。 此时,刘承训把目光放在杨骁的身上,笑容满面的说道:“杨将军,久仰大名。” “你在白马津以八百骑大破辽军十万之众,阵斩耶律德光,如此壮举,就连古代威震逍遥津的张辽,比起你来都有所不如。” “杨八百!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番平定杜重威之乱,杨将军你更是居功至伟,父皇昨日还跟我说,你是他的无敌大将军,是我大汉的无敌大将军。” “有你在,大汉无忧矣!” 闻听此言,杨骁一脸谦逊的神色,说道:“大皇子谬赞了。” “杨骁能有今日,全靠官家的提携。” “魏州之战的胜利,更是官家之功,是官家洪福齐天,指挥有方,杨骁不过是出出主意,打打下手,不敢居功。” 刘承训点了点头道:“杨将军,难得你如此谦虚,虚怀若谷。” “官家没有看错你。我跟你是一家人,听说你的小名是‘潇哥儿",我便称呼你的小名可好?” 显然,刘承训也是想笼络杨骁的。 这恰恰是杨骁愿意看见的事情。 虽说杨骁知道刘承训是一个短命鬼,不久之后就要撒手人寰。 但是刘承训的存在,也一样不容忽视。 他毕竟是被刘知远视为接班人的皇子! “殿下抬举,杨骁深感荣幸。” “好。” 杨骁想起了自己的来意,于是让坐在一边的刘玉仙小心翼翼的取出尺牍,放在案几之上。 刘承训欲言又止的询问道:“潇哥儿,这是?” “大皇子,此乃《平安帖》。” “《平安帖》?可是晋朝王羲之的真迹《平安帖》?” “正是!” “啊,这……” 刘承训忙不迭的凑上去,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案几上的字帖。 他的眼中,流露出了一种狂热的神色,好似追星族突然看见自己偶像的照片以及 亲笔签名一般。 仿佛信徒看见自己信仰的神灵,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样。 虔诚! 热切! 这种感情,是杨骁所无法理解的。 《平安帖》为东晋王羲之书写尺牍作品。 后世所存的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硬黄纸本。 就算是这种墨迹本,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在后世竟然拍卖出了三亿零八百万RB的高价! 现在,杨骁送出去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王羲之尺牍真迹,对于刘承训这种人而言,岂能不珍贵?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3940/140914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3940/1409148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