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十国江山风月 > 第081章 大明军节度使,宰相之才

第081章 大明军节度使,宰相之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苦境:三星开局不过如此 跑山:契约猛兽,承包整座大山 官气,我的仕途有属性! 逆天踏天 我在东京开宝箱 魔头两万岁 村长我能召唤小行星 星穹铁道:开局成为星核猎手 虫群领主:百倍奖励 玄幻之诸天最强系统

杨骁率领大军抵达统万城外边之后,李彝殷就率领定难军藩镇内的一众文武出城迎接。 一番寒暄之后,杨骁旋即当众宣读了刘知远的圣旨。 “门下,天下之本……”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皇帝的圣旨,开头并非是笼统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是扯淡。 在明朝以前,圣旨的开头是各种各样的,因时而异。 唐朝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 一般由中书省(多为中书舍人)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门下省的审核颁行有严格的规定。 所颁行的制书之首往往是“门下”两字。 五代沿袭唐制,圣旨的开头还是那样。 “告谕夏州、银州、绥州、宥州的将士吏民:朕以卿自分戎阃,远镇塞垣,威惠俱行,忠孝兼著。” “夏、银、绥、宥四州,最居边远,久属乱离,多染夷狄之风,少识朝迁之命,既乍当于移易,宜普示于渥恩。” “应夏、银、绥、宥等州管内,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并公私债负,残欠税物,一切并放。” “兼自刺史、指挥使、押衙已下,皆勒依旧,各与改转官资。” “朕自总万几,惟宏一德,内安华夏,外抚戎夷,先既怀之以恩,后必示之以信……” “卿,定难节度使、侍中李氏彝殷,守土安民,恩威并著,夷夏甚悦,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着,敕封彝殷,爵国公,号"夏",加守尚书令,即日返京。” “今,特派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杨骁赴任,从命者秋毫勿犯,违命者全族必诛,先令后行,有犯无舍云。” “钦哉——” 杨骁宣读完刘知远的圣旨,睥睨了一眼跪在地上发愣的李彝殷,似笑非笑的说道:“夏国公,接旨吧。” “臣李彝殷,领旨谢恩!” 这个时候,李彝殷就算是再不满,也只能坦然接受了。 虽然当了夏国公,还升任守尚书令,但是这让李彝殷并不满意。 区区的官爵,根本是虚的,毫无实权。 拿着那点俸禄有用吗? 杨骁又拿出一道圣旨,递给李彝殷,说道:“这是官家的第二道圣旨,请夏国公当众宣读。” “……” 李彝殷旋即打开圣旨,照着上边的文字宣读出来。 越是宣读,李彝殷越是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刘知远搞的什么鬼? 杨骁,的确是来接替他李彝殷的节度使位置,但是并非“定难军节度使”,而是“大明军节度使”。 自即日起,定难军改为大明军,统万城改为大明城!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杨骁还未走马上任,就已经搞出一招来对付他们,这让李彝殷的脸都气绿了。 但,事到如今,李彝殷也不敢举兵反抗。 他相信杨骁不会在河套地区待得太久,迟早灰溜溜的离开,或是死在这里。 翌日,杨骁亲自送走了李彝殷,又回到府衙,召集魏仁浦和王朴商议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王朴成了大明军衙内判官,魏仁浦则是大明军衙内推官,属于杨骁的幕佐。 节度使的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 所统州县长吏虽由朝廷任命,而实际则听命于节镇。 遇刺史位缺,节镇常遣上佐摄职,然后报请朝廷正授。 地方财政收入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送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额。 为什么节度使的权力这么大? 这还得益于唐玄宗李隆基。 至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十镇。 开始成为固定军区,各有受其统属之州、军、镇、城、守捉。 天宝后期,节度使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于是在唐玄宗晚年的时候,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朝廷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不可避免的酿成了“安史之乱”! 从唐末到现在,节度使的权势尾大不掉,只是朝廷一直都没办法解决。 逼反一个节度使,朝廷都要花一年半载去平定。 若是逼反三五个节度使,将直接搞垮朝廷的根基。 逼反十个八個节度使,朝廷就直接没了。 怎么办? 杯酒释兵权? 那也要皇帝有足够的威望,有足够的胆魄,能做到“破而后立”。 “节帅,这是我大明节镇的兵丁、人口、钱、粮、布匹、毛皮以及牛、羊、马、骆驼等牲畜的典籍册本。” “属下跟文伯总结成册,请节帅过目。” 魏仁浦递给了杨骁一本册子。 上边记载着大明节镇的各种账目,属于杨骁的“私人财产”。 杨骁看了一遍,不禁眉头一皱。 不出所料,党项人对他的态度很是恶劣。 魏仁浦偷瞄了一眼杨骁,察言观色之后,便道:“节帅,根据这账册记载,我大明节镇,有藩汉兵丁四万六千余人,人口十四万九千二百一十六户,七十六万余。” “但,府库中,只有铜钱二百贯,老旧布二百匹,毛皮二百张,粟米二百斤,白银二百两……” “其余牛、羊、马、骆驼等牲畜也是二百头,还尽是老弱。” 杨骁笑了笑,把手中的账册放到案几上,说道:“李彝殷临走前,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见面礼。” 府库里的东西以及牲畜,全部以“二百”为数,有那么凑巧吗? 这分明是李彝殷故意为之,挑衅杨骁,想让杨骁知难而退。 大明节镇的前身定难节镇,好歹地处河套,水草丰美,人口众多,还牛羊成群,怎么可能就剩下这仨瓜俩枣? 就这点钱粮牲畜,让杨骁如何养得起二万人的大军? 这让杨骁原本糟糕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 只是他没有表露出来。 “文伯、道济(魏仁浦表字),以你们看,我当如何是好?” 杨骁把目光放在王朴和魏仁浦的身上。 这两个人,都是当世的顶级谋士了。 杨骁之前向刘知远提出,把魏仁浦从枢密院要过来,那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的决定。 这魏仁浦是何许人也? 宰相之才! 魏仁浦出身寒微,好在他机敏聪慧,博闻强记。 在契丹兵入中原的时候,魏仁浦就随着大军北上抵抗辽军。 他曾在真定(今河南巩县)叩见了刘知远。 郭威向魏仁浦问起契丹的兵力和战事,魏仁浦都能详尽地说出来,魏仁浦的精细敏捷深得郭威的好感,从此开始受到郭威的重用。 要知道,魏仁浦原本是属于郭威麾下的,同样在枢密院办事。 历史上在刘知远病危的时候,还召见苏逢吉、杨邠、郭威、魏仁浦等人托孤,由此可见刘知远多么看重魏仁浦。 让他到杨骁麾下,做一个节度使的推官,属实是屈才了。 好在魏仁浦并不介意,任劳任怨的给杨骁办事,出谋划策。 有魏仁浦这种治国之才在,杨骁就不愁治理不好一个大明节镇。 毕竟历史上的魏仁浦助郭开国,佐周兴邦,是跟萧何、王猛、房玄龄一样的治世之才,杨骁岂能不看重?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3940/140915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3940/140915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