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清话事人 > 第78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商战

第78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商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玄幻:我能推演绝世功法 重生之非主流村长 直播算命:开局赞助爷爷地府创业 全球饥荒:我实现了粮食自由 穿越诸天万界 瀚海蛟龙 85花们惊呼:你真是演技派啊 婚后,诱他失控 万人嫌他重生后不对劲了 混迹娱乐圈之我是巨星

第78章没有人比我更懂商战 【萌新在酒后胡乱绘制了一份地图,几天后的剧情会涉及到,结合起来阅读会更清晰。发个彩蛋章试试,不成功就算了。】 展开手绘地图,李郁在周边添加了两个星星。 一个在李家堡的南面,横塘驿。 一个在李家堡的东面,石湖巡检司。 都是自己人把持着,再下一步,就是逐步将手下兵丁换成李家堡的武装人员。 用朝廷的饷,养自己的兵。 披上官衣,谁敢说自己不是代表官府。 李家堡,也要吸收这个时代的先进经验。 清廷,白莲教,都是辣么的灵活。 自己也不能太死板,非要坚持传统插旗造反路线。 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将苏州府的绿营逐步换成自己人。 当然了,这个过程必定是复杂的,血腥的,尔虞我诈的。 愿意上光明船的就多给金银女子。 不愿意上船的,就让他们战死,来一招腾笼换鸟,淘汰低端绿营兵。 李郁有理由相信,这苏州府吃枣药丸,一定会乱起来。 没有匪乱,自己就创造匪乱。 水浑了,鱼才能快活起来。 …… 不过,在畅想未来之前,还是要面对一个严峻问题! 真没钱了。 范京把账册往桌子上一堆,挤出一丝笑容。 “还剩100两。” “再过几天,维格堂就得改丐帮了。” 李郁一愣,那自己岂不是成帮主了。 “煤饼,煤炉的生意,咋样了?” “在府城几家铺子放了货,无人问津。” “是因为太贵吗?” “不是贵,而是老百姓不习惯。” 李郁点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 人一旦习惯了,就不愿轻易改变的。 这是老百姓过日子的一种哲学!不要随便改弦更张,折腾来折腾去的。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朝廷。 其实都是如此,尽量的遵从老子的“无为而治”。 日子才会好过。 …… 李家堡骨干分子扩大会议, 在后面听会的有刘阿坤,以及几个前堂口兄弟。 “现在开始,诸位放下手里的所有事,全力推广煤饼生意。” “请军师示下。” “第一步,是商战。” 李郁看着众人,从他们茫然的表情上,看出了茫然。 “所谓商战,其实并不高端。相反,很接地气。” “你们说,老百姓不烧煤饼,他们烧什么?” “普通人家烧柴禾,有钱人家烧木炭。” “所以,只要苏州城没有柴禾,没有木炭。我们的煤饼不就卖出去了?” “军师英明。” 李郁手一按,示意杨杜仁你先不要拍马p。 此风不可长。 但是私下可以多拍拍,有益身心。 “把我们的人全部撒出去,在城门口堵截柴禾入城。” “万一他们反抗怎么办?” 杜仁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 砍柴的人多是附近百姓,以此为生。 断了人家的财路,自然会引来反弹。 …… “去找黄四,借点衙役的官衣,再借几个衙役,看谁敢反抗。” “军师这个主意好。” “断了人家生路也不好,你们再告诉这些人,以后可以帮着推销煤饼,提成伱们算一下,差不多就行。” 李郁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把走街串巷卖柴的,变成卖煤饼的行脚商。 “军师,还有一个问题。城中的那些柴火店,三天就能卖一船柴禾。商战,对他们不好用。” “商战是第一步,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策略。” 众人为之一振,不知这又是什么花样。 军师这人看着斯文,狠起来比阎王都狠。 真是名字可能取错,绰号没有取错的。 “趁着夜色,在柴禾店铺面板上,贴张造反的纸。然后通知衙役。” “这纸上该写点什么?” “就写白莲花开,弥勒降生。” 啊,众人都傻了眼。 军师,你可真是“李阎王”。 杨云娇犹豫的问道: “这样是不是太狠了,那些店主惹上这种官司,搞不好要被官府吃掉一半家产。” 李郁突然冷冷的说道: “妇人之仁。我们卖煤饼,人家卖柴,怎么和平共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我们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共存的,必定要倒下一方。” 见众人低头,不敢瞧自己的眼睛。 李郁又放缓语调,说道: “先拿一家最大的开刀,其余的若是识相,可以代售卖煤饼。” “为了避免官府怀疑,若是还有不识相的铺子,马车撞,醉汉殴打,仙仁跳,失火,野孩子上门认亲,总有一款适合他。” “除非苏州人天天过寒食节,否则我们的煤饼一定会大卖。” “诸位,我只要结果。至于手段,你们自己选吧。” …… 当天。 整个苏州府江湖都知晓了,维格堂要做独家生意。 谁要是阻拦,就别怪李大官人不讲江湖情面。 次日清晨。 苏州府九个城门外,官道上都有维格堂的人。 见到砍柴的就拦下,告知他不可入城。 一旁的衙役,也会凑过来。 不怀好意的告诉运柴禾的人: “城中在抓乱匪,烧炭帮!” “官爷,我们是砍柴的,不是烧炭的。” “柴禾烧一烧,不就是木炭?” 威胁非常好使。 大部分人一听这混账逻辑,就默默的推着小车返回了。 因为在大清,这事还真不稀奇。 这个“烧炭帮”的说辞,是杜仁瞎编的。 他经常和官府打交道,深得其中精髓。 一旦有什么贼人,官府就会牵连一大片。 抓人的理由,往往千奇百怪。 什么老乡,同姓,这种理由都算还好的。 甚至有因为贼人穿了草鞋,你也穿了草鞋,所以很可能是同类。 …… 大清的百姓,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一句话,麻烦不找你,你不要自找麻烦。 这几天,就别进城了。 省的被当成什么“烧炭帮”,被扔进大牢一顿毒打。 极少数几个愣头青,非要讲理。 被好汉们拖到一边,慢慢讲理了。 个人零售的柴禾渠道,都被掐断了。 城中,售卖柴禾的店铺,正在陆续遇上麻烦。 清晨,衙役突然赶到。 将卧龙街小巷子里的一家柴禾店查抄了。 现场扛走贴有白莲逆匪标语的铺板一张,如获至宝。 既然和白莲逆匪有瓜葛,这事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恰好,这户人家还挺有钱。 在查清之前,铺子先封了。 刚运来的一船柴禾,就这样堆着吧。 考虑到这个人有个远房亲戚,在松江府做押司。 元和县衙的人,对于他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客气”。 很简单,我们不让你屈打成招。 万一,遇上懂行的过问,比较麻烦。 我们让你自证清白,证明自己和白莲逆匪没有关系。 一定要拿出铁一般的证据,证明清白。 什么发誓,赌咒,这些都没用的。 在没有自证清白之前,就待在牢里好好反思吧。 反思深刻了, 自然明白这铁证,其实不一定是铁元素构成的。 很可能是银离子构成的。 …… 当天中午,又有一家柴禾店的掌柜,遭遇了百口莫辩的尴尬。 一对流民模样的母子,扑通跪在了店门口。 “俺是黄河边的夏雨竹啊,儿子,快叫爹。” “爹,我饿。” 一个挂着鼻涕的孩子,哇哇的哭着,抱住掌柜的腿。 “爹,我饿。爹,我饿。爹,我饿。” 好似复读机一样,声音尖锐又高亢。 掌柜的头皮发麻,从好言解释,到破口大骂。 然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上门认亲,自爆家丑的事,太踏马刺激了。 <divcss=&ot;ntentadv&ot;>这种乐子,可不是经常能遇到的。 围观的人里外三层,生意没法做了。 半个时辰,掌柜的老婆来了。 一见面,就破口大骂。 把掌柜的老底都翻了出来。 于是,变成了三方的矛盾。 把一条街,搞的乌烟瘴气,交通堵塞。 那女人看似憨厚,脏兮兮,可却是异常的口才犀利。 一通哭诉,把故事描绘的跌宕起伏。 从掌柜的年轻时候,渡黄河偶遇她。 到怎么一见钟情,怎么私定一生,包括那些细节,那些承诺。 围观群众听的是频频点头,慷慨解囊。 这比茶馆里说书的都精彩。 暴跳如雷的掌柜老婆,怒吼着要打狐狸精。 又被无聊的吃瓜群众拦住,一顿劝说。 无非是,人家来都来了,咋也得展示一下大妇风度。 不能让外地人,小瞧了咱苏州宁的格局。 总之,都是些看似在理,实则一肚子坏水的话。 …… 最后,巡查的衙役以恶意堵塞交通为名。 把人全抓走了。 铺子,自然也要关张。 至于说何时能释放,那得等李大官人开口。 一通组合拳下来,打的苏州城柴禾商人是晕头转向。 这个时候,有一个好心人出现了。 他和柴禾商会的众多商人说,大家还是不要硬碰硬,李大官人有人,有银子。 咱们拿什么和人家斗? 惹毛了人家,说不定夜里就给你放把火。 苏州府商业发达,很多行业都有协会。 这位好心人,就是商会中的一员。 昨晚,刚被深夜拜访的维格堂大律师,杜仁成功说服,心服口服。 于是,他这才上演了曲线救协会的一幕。 两天后,苏州府柴禾商会派出了代表,和李郁正式商谈。 经过了半天的友好谈判,在持刀衙役的全程监督下。 达成了合作意向。 出清所有柴禾,然后改卖煤饼。 以一个月为期限,如果生意好再续约。 如果卖不出去,这事就到此为止。 …… 5天后,煤饼开始畅销。 苏州府的衙役,开始到处抓随便砍树的人。 再不出手,怕是偌大的苏州城,没有一棵树能活到元宵节。 从西山煤矿运来的煤饼,一船船的沿着水路进入盘门。 苏州的水系发达,省了很多事。 从西山岛,竟然能一路航行到盘门水城门。 再换小船,上货到各个店铺库房。 午餐时分,李郁爬上了城中的最高处,北寺塔顶。 俯瞰全城,袅袅升起的炊烟。 青灰色的煤烟,飘的全城都是。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感慨道: “我仿佛闻到了文明社会的味道。” “军师,我觉得有点呛人。”林淮生忍不住说了实话。 “你读书太少,信我。” 又过了一会,刮起了西风。 西风裹挟着煤烟,直扑北寺塔。 “军师,你怎么流眼泪了?” “哦,被沙子迷了。” 林淮生欲言又止,心想: 明明是被煤烟熏的,这烟真踏马难闻,还熏眼睛。 …… 李郁有一点没说错,他读书太少。 这煤饼熏人,是因为含硫量太高。 西山煤矿,地下全是这种成色的煤。 可是除硫技术,目前尚未掌握。 只能苦一苦苏州百姓,慢慢适应。 其实,这硫味熏多了,也是有好处的。 可以除虫,驱蚊。 苏州柴禾商会,已经在如此宣传了。 妄图践踏百姓的智商,把坏事说成大好事。 后来,有缺德鬼编排李郁。 说他是唯一一个,天天让全苏州女人流泪的坏人。 地方志中,狠狠的记载了一笔。 乾隆四十年,七月初四,苏州城从这一天开始,成为了工业化的第一个牺牲品。 每到饭点,全城飘煤烟。 飞鸟惊恐,不敢落地。 然而若干年后,李郁已经登基为帝时,特意授意了一批文人。 大写研究文章,称从这一天开始。 苏州城外的山都绿了,树木都茂密了。 再也没人砍伐树木烧柴了。 这是工业化的一小步,文明的一大步。 总之,站在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看法。 帝国的反对者, 在私下称呼这位皇帝“黄帝”,因为他画过太多涩画。 又叫他“绿帝”,因为他干的坏事,总是喜欢打着为了绿化的幌子。 廉价的煤饼生意,很快铺开了。 …… 短短1个月,西山煤矿的销售额就做到了惊人的3000万文钱。 折合白银,3万两。 李郁说:“垄、断生意,大有可为。” 燃料,是每一户百姓每天都要用的东西。 长年累月下来,这项生意极为稳定。 不过,离不开背后这些官吏的大力支持。 所以,分红要大方。 年底,让这些人尝到甜头。 成年人的友谊,脆弱如窗户纸。 捆绑上共同利益后,就坚韧如蒲柳。 目前就两个问题: 西山煤矿要提高产量,而增产,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还有一样,就是运力不够。 解决这两件事,生意还能涨几成。 人力,说好办也好办。 招募流民,运到西山岛上。 而官府,对于此事会保持默许。 因为,他们既能获更多分红,又能解决地方流民隐患。 属于,躺着就名利双收。 在这段时间内,李郁不会受到官府的掣肘。 相反,大部分问题会得到一路绿灯。 运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雇佣船队。 至于是自己打造船只,招募水手,还是直接雇佣漕运船队。 李郁没想好。 两者各有利弊,一时间无法决断。 …… 造船,招募水手需要极大的资金,精力。 好处是,用好了就是一支水军。 天天运煤进城,哪天想反了,把煤换成人就行了。 他让范京,找几个专业人士,做出一份预算来。 范京找了几个造船的老工匠,粗粗算了一下。 以20条500料高规格沙船为例,大约需要8万两。 每船还需要水手20人,船长1人。 另外,还需要解决这些人的房屋,吃饭,管理问题。 还需要建一个合格的码头,不说胥江码头那样,起码要有个基本样子,不低于3000两。 对了,还有船只的保养。 木船每年都要拉上岸保养,否则寿命会大打折扣。 还有风帆的修补,绳索的更换。 一下子,李郁就决定先放弃这个想法。 饭,还是一口一口吃。 花银子,雇佣漕帮闲置船只,水手。 这些人每年有很长时间处于失业状态,没理由不揽活儿。 刘千提醒说: 漕帮桀骜,内部山头林立,仗着运输皇粮的身份,时常和商船,岸上百姓发生冲突。 这是一个强势江湖团体,有一定的官方背景。 李郁而已不在意。 老子才是苏州府地头蛇,你漕帮是虎也得卧着,是龙也得盘着。 维格堂刀下的冤魂多着去了。 …… 正商量着,突然有人来报。 “军师,做媒的那王婆陪着前大嫂,正在和一个男人私下会面。” 众人望向李郁,眼神复杂。 是无所谓,还是去打断那厮的三条腿,只能军师乾纲独断。 李郁叹了口气: “杜仁,林淮生,你们俩个陪我去凑个热闹。”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187/142358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187/142358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