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三将聚首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看暗星 帝临万古 快穿:终极次元时空之战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道爷要飞升 太古剑神 华夏特别行动组 我女子野战团,有点黑科技怎么了 穿成权臣的肥妻,养崽熬死男主

“我和我三哥是亲兄弟啊,自然要替他说话。”李琩一本正经的回道。 杜良娣抽泣着,泪眼婆娑的凝视李琩。 根据她的认识,李亨可没少在李琩后面使绊子,按理说这种时候,李琩应该趁机落井下石才对。 李琩对上杜良娣的眼神,接着问道:“你说你还用了五百匹绢帛换活命,你怎么给杀手兑现伱绢帛的承诺呢?” 杜良娣道:“我随身携带了飞钱,我把飞钱给了他们。” “原来如此。” 李琩有点思路了。 从动机上看,李亨应该不至于这么笨,和离了还搞刺杀惹祸上身。 如果结合结果分析,那更不可能是李亨,反而很有可能是李林甫。 因为以李亨和李林甫的手段,经营这么多年,派出来的杀手一般不会被轻易金钱所蛊惑。 而且杀手也不会笨到用飞钱兑换绢帛。 既然如此,便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杀手故意放过杜良娣。 李林甫派人抓了杜良娣,让杜良娣以为是李亨要杀她,以此彻底激怒杜良娣,好让杜良娣反咬李亨一口。 李琩心里已有推测,但是他对杜良娣并不信任,因此并没有说出来。 李琩思索半晌,道:“谁要杀你我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清楚,我只知道你现在很危险,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吗?” “我……”杜良娣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一天前,她还是高高在上的良娣,转眼间,她就成了朝不保夕的弃子。 巨大的落差,冲垮了她的心理防线,让她一时间很难去理智的思考问题,因此对于李琩的提问,她只能摇头。 李琩道:“既然你认为是我三哥要杀你,那你要去状告他吗?” 杜良娣愤然道:“我倒是想去,可是空口无凭,别人如何能信?” 李琩道:“你要是向右相状告,右相多半会受理。” 杜良娣道:“无缘无故他为什么帮我?” “第一,你们有共同的敌人。第二,”李琩打量了一眼杜良娣的身体,“你并不是毫无价值。” 杜良娣察言观色,明白李琩说的是什么意思,怒而起身,道:“你,你……你怎能言语轻薄于我……” 杜良娣昏迷才醒,头晕未退,加上起猛了,一时间只感头昏目眩,说了半句,就提不上气来。 李琩退后一步,道:“我只是实话实说,你若舍得下身段,便可去找右相。” 杜良娣缓了口气,道:“我对太子虽有恨,但能报则报,不能报无非一死,绝不会失节。” 李琩刚才对杜良娣言语相激,就是想断了杜良娣去找李林甫的路,以免她把水搅浑。 现在见杜良娣这个模样,李琩心里已然有数,于是说道:“你若暂时没有打算,可以先跟着我,别的我不能保证,但保你安全,我还是能做到的。” 李琩说罢,也不管杜良娣答应不答应,转身继续向燃着鬼火的地方走去,杜良娣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跟了上去。 不多久,李琩等人来到鬼火之地。 这是一片洼地,洼地里有一堆腐烂程度各不相同的尸体。 李琩道:“这些尸体没有埋葬,不是死于非命,便是无亲无故,想不到繁华的长安城外,竟然也有无数白骨露于野。” 何锦捂着口鼻阻挡尸臭,道:“殿下,这里怪渗人的,我们回去吧。” “也好。”李琩也受不了这个味道,带着众人回头离开。 现在这个时候,长安城已经宵禁,李琩不想使用特权惹麻烦,便在林中找个坟少的地方暂息等天亮。 张光晟和士兵拾来柴生起火,来到李琩跟前,低声道:“殿下,那些尸体怎么处置?” 李琩带张光晟走远,道:“此事必须上报朝廷,不过尸体不能全给,找三具藏起来,杜良娣并不清楚死亡人数,此事不能让她知道。” “末将明白。”张光晟领命,暗自叫了两个士兵前去跟着办事。 李琩回到火堆旁,阿绮丝主动靠过来,道:“刚才起了鬼火,殿下为什么还不怕?” 李琩不怕,是因为他知道鬼火就是磷火。 人的骨头里含有磷元素,尸体腐烂后经过反应,会生成磷化氢,磷化氢的燃点很低,可以自燃。 但是道理虽然简单,在封建社会想要人信却很难,因此李琩并不解释,只笑道:“实不相瞒,我是神将转世,所到之处,百鬼退避。” “那太好了。”阿绮丝再近一些,挨着李琩,将头靠在李琩肩上,道:“我靠紧殿下,这样我就不怕了。” 李琩道:“你真信我啊?” “信啊。”阿绮丝微微一笑,闭上了眼。 对于阿绮丝来说,李琩说的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借此靠近李琩。 何锦也有些怕,不自觉的向李琩靠拢,至于杜良娣,则坐在李琩对面,审视着李琩。 李琩泰然自若,闭目养神。 …… 次日。 太阳升起,林中的阴森之气顿时少了一半。 李琩一行人收拾收拾,一同入城,径直去了西市,准备在西市用餐。 众人到西市之时,西市新一轮的表演已经开启,坊市里依旧推满了人。 李琩本打算换个地方,可是抬眼看到酒肆楼上有两个熟人。 这两人正是王忠嗣和安禄山。 李琩看向他们两人的时候,两人的目光也正好投来。 王忠嗣朝着李琩挥手,远远的请李琩上楼一叙。 李琩没有拒绝,让石守义先带阿绮丝回府治伤,另外派两名护卫去报案,他自己则带着张光晟、何锦和杜良娣走了酒楼。 来到楼上,李琩与王忠嗣、安禄山相互打了招呼,一同落座。 李琩坐在中间,王忠嗣在右,安禄山在左。 李琩笑道:“两位都是一方节度使,在此会面的事若是让别有用心之人,添油加醋的报上去,恐怕会引起误会。” 王忠嗣道:“臣是看戏路过,偶遇安节帅。” “正是如此。”安禄山附和。 “原来如此。” 李琩说着,目光投向戏台。 戏台上,正在表演的是梨园名宿雷海青,雷海青号称李隆基时期第一琵琶手,他现在正弹奏《绿腰》,中间有六个女子伴舞。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204/287377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204/287377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