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美娱之花瓶影帝 > 第1157章 收集结局

第1157章 收集结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规则类怪谈:逃离 九天秘境 李老三的小日子 玄幻:过往曝光,女帝们哭求原谅 战神无悔 海贼:开局金色传说 洛天涯王藤 盗墓:万物融合开局400倍力量 我的七个缩小版大佬 寒门王侯

第1157章收集结局 生活,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口味是什么。 短短数天前,“安森-伍德vs罗素-克劳”还是热门话题,人们热情洋溢地讨论着谁能够成为下一位巨星 在这里需要定义一下,所谓巨星,到底是怎么 简单来说,票房号召力。 在观众对电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知道题材类型、不知道故事梗概、不知道媒体综评、不知道电影口碑,仅仅因为演员的存在,愿意走进电影院。 即使是质量平平的作品,依旧能够因为演员的存在而充满魅力,继而在票房市场取得出色的成绩。 这,就是巨星光环。 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哈里森-福特,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梅格-瑞恩,金-凯瑞。 等等等等。 安森也好,罗素也罢,他们的声势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距离巨星位置似乎只有最后一层窗户纸—— 至少,在媒体看来是如此。 所以,安森和罗素都处于职业生涯的一个敏感位置,稍稍往前,可能就是通天大道,一个全新世界;稍稍往后,也许永远被阻拦在巨星门槛之外。 机会,摆在眼前,每一部作品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这一周之前,从方方面面来看,罗素已经做好准备,“怒海争锋”即将成为打破桎梏的推进器。 形成对比的是,安森的选择显得不安,充满困惑。 此前,媒体对于安森担任制作人首次挑选的作品着重高亮,原因就在这里,这不仅是展示安森个人艺术品味和市场敏锐的机会,同时也是安森挣脱束缚更进一步的机会,然而,安森选择了它—— 就这 前有“与歌同行”,试图通过传记电影寻求突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后有“蝴蝶效应”,一部投资只有区区一千万美元的作品,令人看不懂。 一周前,业内人士沸沸扬扬的讨论完全聚焦两位演员。 在他们看来,罗素即将鲤鱼化龙,完成最后一步;然而,安森前途未卜,跻身巨星的脚步稍稍放缓。 令人扼腕。 又或者说,这就是命运的交错。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安森和罗素的确是命运交错,却不是他们预测的模样,而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这,震惊了! “怒海争锋”,媒体赞誉如潮宣传铺天盖地的情况下,舞台已经搭好,结果却是哑炮,什么响都没有。 “蝴蝶效应”,争论、两级、低调、甚至堪称简陋狼狈,排挤和吐槽满天飞,结果却创造历史纪录。 那么,谁具有票房号召力谁才是巨星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两部同时间上映的电影却不比较也不行。 当“怒海争锋”和“蝴蝶效应”选择同一天举行首映式正面死磕的时候,人们绝对没有预料到如此结局。 但也恰恰因为如此,局势一百八十度地完全逆转—— 票房号召力,一目了然。 罗素-克劳,正面撞墙。 安森-伍德,扶摇直上。好莱坞电影公司们纷纷自我检讨: “蝴蝶效应”和“与歌同行”一样,这两个剧本都在好莱坞兜兜转转了一大圈,辗转经手的制片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所有电影公司全部都不看好。 最后,落入安森手里。“蝴蝶效应”顶住差评狂潮的压力,首映周末票房逆袭,这是因为剧本出色还是因为导演优秀呢 不,全部都不是。 如果项目本身具有可发展性,好莱坞那么多制片人全部看走眼了吗 可能性不大。 最好的解释就是,安森。 一切源自于安森赋予的魔力,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一个本来应该丢进垃圾桶的项目,却因为安森的介入而大获成功,这不是巨星影响力还是什么 第一次,可能是运气——“大象”。 第二次,可能是巧合——“蝴蝶效应”。 那么,第三次呢 当然,这里的第三次不是“暖暖内含光”,这部作品真正具备点石成金能力的,不是安森也不是凯特-温斯莱特,而是查理-考夫曼。 如果“暖暖内含光”票房能够破亿,那么功劳应该记在安森和凯特身上,这部作品也能够成为“第三次”;但从整体局势来看,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查理-考夫曼的剧本,一亿美元票房 哈哈,别逗了。 所以,“第三次”应该是被无视被鄙夷被吐槽的“与歌同行”才对。 也许,“与歌同行”无法赢得票房,但这部瞄准约翰尼-卡什的传记电影说不定真的能够在颁奖季杀出一条血路呢 本来,一直保持低调的“与歌同行”剧组,突然之间成为好莱坞的热门话题,七嘴八舌探听消息的声音越来越多。 谁知道呢,也许“与歌同行”可能成为安森巨星光环的蜕变时刻,正如“阿甘正传”之于汤姆-汉克斯、“香草的天空”之于汤姆-克鲁斯、“拳王阿里”之于威尔-史密斯一样。 在一线艺人通往超级巨星的道路上,罗素遭遇出人意料的狙击,脚步暂缓;安森大跌眼镜地完成反超,并且领先一个身位,事情正在越来越有趣。 在此之前,安森的每次成功都能够找到一个借口,和他没有直接关系,又或者是别人的功劳更大,安森只是一个瓶搭乘顺风车罢了,但这次则不是。 不管是作为制片人,还是核心主角,安森凭借一己之力独挑大梁,“蝴蝶效应”的成功背后也就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 一切都是因为安森。 因为安森,一部三十分的电影具备了七十分的观感。 因为安森,一部没有任何市场前景的电影书写了纪录。 因为安森,看似十面埋伏的危机演变成为破局的良机。 这次,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安森的票房号召力,“蝴蝶效应”确确实实扮演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角色。 十一月第三周北美周末票房榜一出炉,全面热议。 整个好莱坞呈现难以置信的喧嚣,这一幕早在一周之前就已经能够预料到了,唯一的小小区别在于,焦点不是“怒海争锋”和罗素,而是“蝴蝶效应”和安森。 甚至不需要等到后续票房表现,媒体已经按耐不住激动和迫切—— 短暂震惊的沉默和错愕的哑口过后,全面井喷。 浩浩荡荡的热浪宛若火山般井喷而出。 然而,罗杰-艾伯特的观点稍稍不同: 为什么需要等到“与歌同行”呢这次“蝴蝶效应”就正在上映中,安森的巨星光环正在渐渐清晰,与其展望遥远的未来,不如继续关注眼前正在上扬的狂潮。 属于安森的辉煌,正在进行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449/320828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449/320828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