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港岛,我,米饭班主 > 第321章 321:请叫他高博士,新一代教育

第321章 321:请叫他高博士,新一代教育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简小姐撩完就跑,京圈太子爷沦陷了 九转星陨诀 新婚老公不孕不育,我却怀孕了 生而为王 穿越:她失忆且性格大变后家人蒙了 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魂穿六零,于鹿入赘随军日常 说好御兽成神,结果你一拳爆星? 农门团宠:首辅娇妻养娃忙 哒宰先生

临近过年,好事连连。 重光后在一片废墟之中艰难开课的港大在收到高要的200万捐款后,毫不犹豫的便给高某人来了一场颁奖仪式。 当然了,领奖的并非高要一人,除了他以外,还有贺东。 战后,贺东率先给港大捐款100万,以资助港大重建女生舍堂。 而港府也在第一时间拨款400万支持港大重建,其他社会贤达也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不过如高要这般一次性捐200万的,那是绝无仅有。 200万啊,在这个年代,谁舍得这个手笔? 贺东之所以捐100万,不仅是因为其是大家公认的大富豪,更是为了洗名。 毕竟3年日占时期,他名义上避走濠江不问世事,实际上在那边却跟小鬼子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否则也不能刚回港岛就拼命捐钱的嘛。 港大中文学院高朋满座名流荟萃,在高要获得港大中文学院荣誉博士证书后,全场都陷入了高潮。 人群中如周溪年之流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没钱的时候想要有钱,有钱了嘛就想要有名,所以要上下钻营,又要捐钱做慈善。 搞来搞去,就是想尽量洗刷掉身上的铜臭味。 人人都爱钱,但是人人都不想提起钱。 便如周溪年,他在官方场合,希望别人称之为周议员,在私下场合,他喜欢人家叫他周医生。 而在东莞人面前,他又希望乡亲们亲切的喊他周会长。 但是这些称呼都远远比不上博士! “以后就不是高会长,而是高博士了。” 周溪年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他也想被人叫做周博士,但是港大不鸟自己啊。 我顶你个肺! 他的心真是钻心的疼! 博士这个称呼多少高端?立马就能够把身上的铜臭味给洗干净,简直就是天生为大亨而生的。 谭焕堂也很羡慕,不过他就看的很开了,高博士一出道便如倚天之剑,锋铓不可一世。 是世间之奇才! 他觉得跟这种人没什么好比的,比了那就是糟心。 当下就宽慰:“亲家公,看开点。” “以你的地位、能力,我想用不了多久,就能获得博士称号。” 博士想考是肯定考不上了,也只有对教育有重大贡献,以及相应的名气、地位,才会被港大授予。 荣誉博士那也是博士,到了外面,也是被认可的啦。 周溪年看开个屁啊,从前的时候,这是小高!后来成了高会长,现在又成了高博士。 要是这都能看开,他还出来做个毛的议员。 “看来我们东莞商会也要跟上了。” 老实说,周溪年嫉妒归嫉妒,却也是心服口服。 在场所有人,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 因为高博士获得这个荣誉称号是实至名归! 号召开设天台小学、识字班、建设师范学院… 哪一样不是对教育有突出贡献? 谭焕堂略略点头:“九巴目前就在给司机、售票员扫盲。” 扫盲是当务之急,来港的人五花八门,绝大部分又目不识丁,偏偏他们都有自己的乡音。 交流起来鸡同鸭讲,所以不得不依仗宗亲会或者本地乡人做工头。 但是长远来讲,这显然不利于发展,只有统一识字,可以做到勉强交流,这样才能利于发展。 “亲家公。” 主席台上贺东跟高要正在轮番发言,时不时便有掌声响起。 谭焕堂一边鼓掌一边随口说道:“我拟移居南洋。” 周溪年倒也不奇怪,就说道:“也好。” “我那九巴的股份,你可有兴趣?” 周溪年沉吟下,九巴是二少(邓肇坚)、雷医生(雷瑞德)、谭焕堂、林明勋等人在30年代的时候合伙创办的。 不过当前主要话事的是二少跟雷医生。 这两个家伙都不是好相与的主啊。 便摇摇头:“忙不过来。” 谭焕堂哦一声,他目光看向台上讲话的高要,而后询问道:“亲家公,你觉得高博士如何?” “他会不会有兴趣?” “有,必须有。” 周溪年不假思索道:“高博士在九龙有红牌车以及小巴,公共交通这块,他是肯定有兴趣的。” 没有人能比周溪年更了解高要了,毕竟他是仁爱堂慈善基金的会董之一。 而仁爱堂大部分的慈善活动都是发生在九龙那边,经常过去的周溪年可是观察到了不少东西的。 谭焕堂哦的一声便不说话了。 高要终于讲完,满面红光的他跟打了场胜仗似的,下来后便不停跟人拱手:“好彩,好彩。” 他乐的两条眉毛都快飞走。 博士啊,捐钱捐出来的博士那也是博士啊,是不是? 别人想捐还没这个机会呢! “高博士。” “贺博士!” 高要跟贺东相视一笑,一个是新秀,一个则是旧时代魁首,却同时获得港大荣誉博士称号。 实在让人感慨。 要说感慨,更感慨的是贺东才对,他望着面前的高要,心内感慨万千。 年轻人如红日初升,锋芒毕露啊。 小小年纪便拳打脚踢拿到荣誉博士、CBE、太平绅士等诸多荣誉称号,放眼两江之地,未见有这般神异之人。 “以后港岛,你多费心。” “不敢,不敢。” 看似是托付,高要心内却不以为然。 他已非一年前的嫩雏。 在这一年中,高要已经知晓许多秘密,他不崇拜任何人,也不蔑视任何人。 贺东也没多讲,年轻人没有盛气凌人,这便极好:“失陪。” 他已经80有几,能够自己上台领奖然后再口若悬河,在当前这个平均寿命只有50岁的时代已经非常的了不起。 高要恭敬道:“贺博士慢走。” 贺东一走,高要就成了人群的中心。 大家不羡慕他有钱,只羡慕他在这个年纪竟然能够获得荣誉博士称号,而且还是在大骚乱之后。 这说明一切都已盖棺定论! 这才是大家最羡慕的地方,搞了这么大的事,港府竟然没有秋后算账,这是王室的亲戚吧? 面面俱到的高要好不容易才脱离漩涡,他摸一把汗,而后才对带着两人走进的孙立仁笑笑:“仁哥。” “老板。” 孙立仁说道:“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大公报的胡政之胡记者。” <divcss=&ot;ntentadv&ot;>“这位是大公报的李侠文李记者。” 高要慌忙跟两人一一握手,他热枕说道:“文章报国!想代表读书人一点不屈不挠的正气。” “这个好啊,不愧是报业翘楚。” 高要转头对孙立仁说道:“仁哥,我们远方日报还是要多学习下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精神。” “不敢,不敢。” 胡政之本来以为少年成名自然意气风发,讲话或许会尖锐许多,他是有心里准备的。 却没想到高博士竟然这般温和,便赶紧道:“高博士谬赞了。” “不,不,不。” 高要认真说道:“我一向对仁哥讲,办报定要学习大公报。” “要不偏不倚,定要客观。” 在此之前,大公报确实如此,它谁也不站,该骂的时候一点都不客气,该表扬的时候也极尽赞赏。 如此,在红色方面,其被骂为“法西斯帮凶”。 而在刮民党这般,大公报则被骂是匪党广播的应声虫,甚至还发起三查王芸生运动。 胡政之满面微笑,认同就是最好的赞美。 “我听孙记者讲,高博士看中我报社的一位记者。” 大公报习惯性把所有工作人员都称之为记者,对外面的同行基本也是如此。 高要忙道:“确实有这回事。” 他笑道:“我看查记者的笔杆子犀利无比,想请他过来帮忙。” 胡政之爽朗一笑:“小查记者的笔杆子确实硬的很。” 他觉得有几分稀奇,小查记者不过是报业新生,虽有几篇社论,却也只是新手上路罢了。 这小查记者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翻译… 怎么就被这名闻两江之地的高博士看上? 不过胡政之已经通过多方渠道打听清楚,晓得这高博士虽然看起来斯斯文文又和气,实则是横行黑白两道的大亨。 往后大公报如果想在港岛风平浪静的发展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得罪这种人,如有可能,还是要结个善缘。 便笑道:“能得高博士青睐自是查记者的福气。” “只不过查记者他家有双亲,又做的神仙美眷,恐怕未必会来港岛。” 事实是,胡政之来港后便头疼这个问题,他需要翻译,但是早就定好的张契尼的太太临产,来不了。 而那边征求蒋定本、张美余、小查三人的意见所得到的回复都是最好不派去… 高要哈哈一笑:“当然,当然,绝不强人所难。” “如果愿来便最好,要是不愿意来,后面自然便看缘分。” 胡政之心内松口气,倒不是个霸道的主,那就还好。 便赶紧道:“高博士放心,我会写书一封过去。” “好,好。” 高要绝不怕小查不来,因为这位先生是个不安分的主… 而且查家的门风是男儿志在四方… “大家常来往,失陪。” 贺东既走,高要便是绝对的主角,而且又临近过年,许多人都想在过年前在高要这边留个印象。 这样到时候便有借口上门来拜年。 对华人来讲,新年的时候能不能上高公馆拜年可是相当紧要的事情。 临近过年,有许多人赴港,这其中便包括唐俊毅!他是专程来找高要开办中文学院的。 去年的时候,无线电专科学院的邝文炽带张琪昀来高府拜访,谈起开办专上学院的事情,那时候高某人便一口允下开办学校的事情。 本来约好的是12月份前过来,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拖到快过年了,唐俊毅才有时间赶来。 唐俊毅,学名毅伯,宜宾人师从熊十力、方东美、梁漱溟等,是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绝对的文坛大家! 高要握着唐俊毅的手直甩,要哥他就是尊重文化人。 早先的时候,高某人还配合联合接了一批名流来港,不过这些人太高端,而且明显是红色眼里的肉,他不想沾。 唐俊毅就不一样了,这是明确要来港办校,要在这边培养学子并复兴中华文化的。 是高要可以放到碗里的肉! “唐教授。” 高要欢喜不已:“等你等了许久,总算有缘见面。” 唐俊毅苦笑,高博士确实热情,就是这力气有点大,便吭吭哧哧说道:“高博士,如果不介意的话,不如手松了再讲?” “我是真手无缚鸡之力啊。” 高要赶紧松手:“抱歉,抱歉,一时喜之不尽。” 唐俊毅倒没有怪高要的意思,反而心下欢喜,这说明高博士确实非常重视教育这块。 便笑道:“是我来的唐突,也没有先上门拜访。” “不当这么讲。” 高要说道:“照理,应当是我来拜访才对。” 他跟着问道:“唐教授这一次来可是全家过来?” 唐俊毅慌忙说道:“我先来做个代表,年前还要赶回去。” “如果没问题,大家会在年后一起过来。” “好,好。” 高要自诩要做教育大亨。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前港岛不愁学子,愁的是如唐俊毅这般真正的教育大家,为了引得凤凰来,高要是绝对舍得栽梧桐树的。 当下便目光炯炯说道:“唐教授,我已经选好地方,便在深水埗桂林街。” “那里里杂差房近,生活也便利。” “往来好照顾。” “等后面若是场地不够或者不合适了,我们再另选地方。” 当前办学院是有个地方落脚就得,肯定不能跟后世一样。上来就是大手笔又盖学校楼又盖宿舍楼什么的。 毕竟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嘛。 “至于诸位先生的住宿问题也不用担心。” 高要说道:“我在深水埗还留着一些房子,到时候一家住一层,大家将就下。” 他有点惭愧:“港岛毕竟是小地方,实在不能跟十里洋场相比。” 当前港岛确实就是个小池塘,也是因为这个,港府才坚持把港岛定位为国际中转港,并且在税收方面做各种优惠。 目的就是吸引船只靠岸。 不过就算这样,港岛的城市建设别说不能跟上海滩比了,连现在的临安府都比不上… 这都48年了,港岛真正繁华的街道还是只有两条——德辅道和英皇道。 跟内地的那些大城市一比,港岛就是乡下…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480/144811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480/1448116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