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准备炮击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开局无敌修为,召唤四名大帝护卫 离婚后,霸总哭唧唧追妻初之心盛霆烨 我成了观察者外神 北美悍警:从洛城巡警开始 九个哥哥罩着我,嚣张亿点点怎么了 刚开学,我拒绝前世校花老婆表白 神印:断情后,我白玥成魔族女帝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别挖了,仓库的人参装不下了啊! 末世:我无敌神枪,系统怀孕了?

明军开始了,他们是要攻打黄土岭!” 在峰路山上。 皇太极与清国的重臣们紧盯着明军动静。 在千里镜中,是一片黑色的海洋,那是明军的士兵。 他们在山岭间蜿蜒前行,向东方的黄土岭涌去。 连日来,哨探不断传来明军活动的报告。 皇太极本人也在山城上,亲眼看到了明军大规模建造攻城器械的场景。 他猜测明军即将发动攻势,但不确定他们会选择哪个方向。 皇太极曾希望明军会选择攻击峰路山,这样战斗可能会陷入僵持。 然而,清晨时分,明军集结在松山堡的东侧。 皇太极心生不安之感。 果然,明军要攻击黄土岭。 望着下方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皇太极的心情变得沉重。 明军规模庞大,数万大军齐出动,黄土岭的守军能否抵挡住这股洪流? …… 青牙军白虎营乙总丁把队。 赵晟戎视线所及之处,无论是前方、后方、左侧还是右侧,乃至远眺之处,都是无尽的盔甲和旗帜。 这些不仅是青牙军,更多的还有友军。 骑在马上,赵晟戎望着周围涌动的人群,不禁叹了口气。 他瞥了一眼同僚赖向德和罗左两,他们脸上同样流露出遗憾的表情。 这一次,他们的青牙军被乃是支援的角色。 不会直接参与攻山的战斗。 这种安排让赵晟戎感到失望,他渴望带领青牙军迅速投入战斗。 然而,这也意味着友军的攻山行动,可能遭遇挫折,这是他所不愿见到的。 此刻,赵晟戎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大军如同汹涌的潮水,坚定不移地涌向黄土岭。 温越的目光投向东南方的松山岭。 他原本预计,在行军途中,那里的镶蓝正蓝两旗的清兵,可能会从侧面发起突袭。 然而,他们始终按兵不动。 让人捉摸不透他们的意图。 最终,浩浩荡荡的明军抵达了黄土岭的前沿。 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上的清兵已经严阵以待。 至此,距离黄土岭清兵的第一道防线仅剩两里。 随着悠长的号角声响起,明军庞大的阵列缓缓停下。 温越将军登上他的高大指挥车,凝视着黄土岭和松山岭的方向良久。 随后,他看向曹变蛟,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命令道:“曹将军,攻山大军的左翼护卫任务,就托付给你了,务必阻止任何建虏攻击!” 曹变蛟大声回应:“大将军请放心,末将绝不让一个建虏,接近攻山大军的左翼!” 他猛地一抖身上的披风,让它在风中高高飘扬。 随即紧握缰绳,率领亲卫疾驰而去。 在千军万马之中,曹变蛟面色深沉。 他一路穿过军阵,回到自己的本部。 随即,抽出马鞍上的马槊,猛地提起缰绳,使坐骑四蹄腾空,发出嘶鸣。 曹变蛟高声呼喊:“兄弟们,跟我来!” 伴随着潮水般的响应,其麾下万人滚滚向左方奔去。 监军张霖若见此,赞叹道:“此真乃英雄豪杰!” 温越面带微笑,点头示意,周围官员将领齐声称赞。 接着,他转向总兵牛苛和汤通,语气郑重道:“两位将军,我军的右翼安全就托付给你们了,务必严防松山岭敌骑的突袭。 “同时,尽可能保护民夫,让他们在黄土岭与松山岭之间挖掘战壕,切断两地敌军的联系。” 牛苛和汤通大声应道:“大将军请放心。” 随后,他们带领部队向南进发,身后跟随着庞大的民夫队伍。 随着几位总兵的离开,明军阵中的士卒数量有所减少。 最后,温越手指向山岭上的清军阵地,目光如炬。 他对着神机营副将付崇英大声命令:“付将军,你的神机营炮火威力巨大,给我全力轰炸,让建虏尝尝我们大明的炮火之威!” 付崇英信心满满地应声道:“大将军,您就等着看好戏吧!” 他策马来到自己的神机营士兵面前,高声激励:“兄弟们,我们的祖先曾跟随太祖高皇帝,从蒙古鞑子手中夺回江山。 “如今面对的是满洲建虏,虽然换了种族,但他们都是贱种,现在就让他们看看,我们京师子弟的炮火是无敌的!” 他激昂地大喊道:“大炮轰鸣,震破敌胆!” 神机营的将士们沸腾起来,欢呼声震天。 旁观者无不点头称赞。 温越轻声自语:“神机营的士气正盛,军心可用。” …… 神机营的观察手拿着精致的千里镜,仔细观察清军的阵地后,确定了几个适合设置炮阵的位置。 他们手里的千里镜制作精良,由精铜打造,表面光亮耀眼。 神机营的主要炮阵设在一座突出的丘陵高地上。 正面直指清军的马娘庙楼台。 那里的地形相对平坦,将成为明军进攻的主要区域。 由于距离清军的第一道防线超过一里,付崇英自信清军的小型火炮无法打到自己的位置。 即使主岭上的大型火炮,距离这里也有三里多,射击难度很大。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付崇英还是采取了预防措施。 受到长岭山防线的启发。 他指挥民夫在大炮前方及两侧,堆放了许多装满泥土的麻布袋和土筐,形成了防护墙,以抵御红夷大炮的跳弹威胁。 此时,中军和前军的大阵离炮阵不远。 温越,洪承畴、监军张霖若以及祖大寿、李鸣负等人,连同他们麾下的大批军官,都聚集在丘陵上,好奇地观看神机营炮兵的部署。 看到付崇英设置的麻袋防护墙。 温越心中暗自赞叹:“这就是灵活运用战术的典范,真是学的够快的啊。” 青牙军炮军营的大将王钩,则盯着那些巨大的红夷大炮。 眼中流露出渴望和嫉妒,恨不得将这些火炮全部据为己有。 不过,王钩也注意到了这些火炮的重量问题。 尤其是那些铁制的火炮,极为沉重。 因此都配备了四轮炮架。 为了稳定发射,需要在地面挖掘坑洞并打入木桩固定。 这样一来,火炮的转动变得相当困难。 不过,调整角度还是可以的。 同样使用螺旋铁柄,就是炮手在转动摇柄时会感到更加吃力。 作为一个火炮技术爱好者,王钩陷入了深思。 听闻建虏已经有了四轮磨盘炮架,解决了火炮转向的问题。 那么这种四轮磨盘炮架,究竟是长什么样的呢? 在王钩的沉思中,远处神机营的重型火炮已经被拉上了丘陵高地,并布置完毕。 高地上整齐排列着十五门神威大将军炮,和三十门大口径臼炮。 还有一些火炮分布在其他阵地。 至于火箭车等武器,由于射程只有三百步或一里,此时并不适合发射。 而神火鸦等大型火箭,也需要考虑风向,否则射程达不到两里。 小口径臼炮的射程也不足,暂时没有布置。 根据付崇英的安排,这些火炮将分批次发射,确保炮火持续不断。 几百年的传承使得神机营的战术相当成熟。 每门火炮都有多名观测手、装填手、清膛手等。 那些观测手身着盔甲华贵,显然是出身不凡的子弟,他们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与付崇英相似的气质。 自从红夷炮传入中国后。 大明将其观瞄技术视为军事秘密,只允许可靠的贵胄子弟学习和使用。 因此,京营的炮手中,有很多是豪门勋贵出身的。 随着炮阵的布置完成,其余的神机营战士则在炮阵周围列队。 作为护卫力量,他们手持火铳,身前摆放着战车,显得威武雄壮。 而在丘陵后方,负责拉着火炮的牛群和马群,则悠闲地聚集在一起,似乎即将到来的战斗和它们一点关系没有。 太阳逐渐升起,阳光照耀下来。 神机营的观测手们手持千里镜和一种名为矩度的测量工具,紧张地估算着射击距离和精确度。 矩度,又称方器,是一种铜质正方形板。 其两侧分别均匀划分为十二等分。 从中心点出发,向各个分点引出的线条称为“度”。 每度还可以根据矩度的大小,进一步细分。 而此时,这些观测手似乎有些紧张,或者技能略显生疏。 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推算出清军寨墙的距离。 这主要是红夷大炮不能预先装填弹药。 因为不同的射击距离需要使用不同量的发射火药。 因此,战场上的临时取用,这对炮手的专业性和熟练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王钩看着这些炮手的表现,心中不禁有些轻蔑。 这么简单的计算竟然耗费了这么长时间。 如果是真正的双方进行炮战,这些炮手恐怕早已遭遇不测。 然而,环顾四周。 其他人都在耐心等待,脸上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 在大明朝,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对炮营的炮手们抱有极高的敬意。 认为他们掌握着神秘的技术。 这种尊重如同当时百姓对文人的敬仰一般。 因为这些技术并不是谁都会,所以显得格外神秘。 经过一番讨论,神机营的观测手们终于确定了敌人的距离。 观测官大声宣布:“贼奴寨墙,距离七百二十三步!” 随即,这个信息被迅速传达开来:“距离七百二十三步!” “铳高五分五度!” 炮手们接着使用圆器,在弧形刻度上读取炮管的仰角。 紧接着,校正手们拼命转动每门炮后的螺旋铁柄,调整炮管的仰角。 “距离七百二十三步,铳高五分五度,用药四斤九两。” 神机营的炮手们大声呼喊,指挥着装填手们迅速装药装弹。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文官武将们也跟着紧张起来。 在一阵阵叫喊声中。 弹药手们迅速从弹药车中,取出预先包装好的发射药包。 按照上面的编号选择合适的用量,逐一放入炮膛。 装填手们使用粗大的通条,将药包用力推进炮膛内。 然后用尖锐的铁锥从火门刺入,刺破药包。 接着,有人在火门上插入用纸包裹的火药制成的引线。 这种引线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难题。 如果预装时间过长,引线可能会结块,导致点火不畅; 如果使用散装的引药,遇到大风时又容易被吹散。 插入引线后。 装填手们抱着沉重的炮弹,用力推入炮膛内。 所有火炮准备就绪,就等发射了! 在阳光的照耀下。 神机营的每一门火炮都闪耀着光芒,瞄准了黄土岭上的清军阵地。 而在他们身后。 攻山的明军大军,已经列阵完毕。 整个天地间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 明军的行动,引起了峰路山城中的皇太极,以及松山岭和黄土岭的清军的密切关注。 在松山岭的山顶,一座高大的空心墩台巍峨耸立。 周围环绕着密集的清军营寨和深深的壕沟。 山顶上飘扬着众多蓝色或红色镶白边的旗帜。 墩台上,两杆巨大的织金龙纛高高竖立。 龙纛下分别是八旗满洲镶红旗主和亲王岳托,以及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豪格。 两位亲王身后,各自站着旗中的巴牙喇纛章京。 他们掌控着旗中最精锐的巴牙喇兵,也就是白甲兵,负责守护龙纛大旗。 此外,还有大批旗中的章京、甲喇等高级将领肃立。 他们都随着两位亲王一起,向明军阵地凝望。 在墩台四周,还有布满了两旗精悍的披甲战兵。 每个人都戴着明亮的头盔,穿着精良的外露甲叶,甲胄厚重异常。 盔甲的胸前和背后,都有绑着巨大护心铜镜。 在后背处,又插着火热鲜艳的红缨旗。 这些战士个个身材高大健壮,手持沉重的武器,如重剑、大锤或长柄尖刀。 他们背负的弓箭都是数石的强弓。 力量之大,能够在数十步外穿透重甲。 他们站立笔直着,警惕四周。 尽管身披厚重沉重的盔甲,又是酷日之下。 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毫不动摇,抱怨。 岳托和豪格都拥有皇太极赏赐的千里镜。 通过千里镜,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明军的炮营已然准备完毕,即将对守在黄土岭的己方勇士,展开猛烈的轰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863/283463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863/283463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