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明理私塾,韩明新,祝容检的坚持,六元及第,回乡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从圣杯骑士开始 村情 我,摆烂王爷,父皇要我造反 弃女二嫁高门,渣爹一家毁断肠 重生囤货,她带着军工系统通关末世了 逃荒不慌,穿书长姐一拳干爆极品 家父李世民,让你女儿怀孕怎么了 星光祈愿录 穿书荒年,我靠空间宠夫养崽 械瞳
随着明理私塾年代越来越久远,名气也越来越大。
别说是当地的知府,县令,就是京城里的皇亲贵胄,都不敢轻易欺辱明理私塾出来的学子。
在京城,去赶考的学子,说一句“我是明理私塾出身”,也没有人敢轻易欺辱。
在祝世明五岁的时候,一位叫做韩明新的学子去京城赶考,后来从京城归来。
韩明新被打断了腿,打断了手指,是被同去赶考的同乡学子送回来的。
韩明新所在的村子,距离明理私塾所在的村子,就是五里路远。
韩明新是一个颇为有天赋的学生,也一直被祝容检看好。
所以,祝容检知道了韩明新的事情,就去了韩明新的家里,询问,韩明新究竟是怎么回事?
韩明新就说起来了事情的缘由。
韩明新家里,祖祖辈辈务农,银钱上不是很充裕,所以,韩明新到了京城,就住在京城近郊的青龙寺。
住在寺庙里,房间很便宜,一天就是几个铜板。
每天再帮僧人做些杂活,就能有两顿斋饭。
那一天,韩明新被分配到的活计是挑水。
从半山腰的泉眼,挑水到山顶上寺庙的厨房。
韩明新是读书人,本来身子就不是很强壮,在家里也是家人的心头肉,没有做过农活的。
所以,挑水对韩明新来说,是一个挺重的活计。
韩明新打了水,沿着石阶,朝着青龙寺走去,谁想,没有抬头看人,冲撞了一个人。
水桶里的水,也洒了不少,在那人的身上。
韩明新赶快道歉,然而那人不依不饶,竟然让家奴殴打韩明新。
韩明新也是一个傲气的,硬气的。
开始,是自己的错,就道歉,现在,见那人不依不饶,竟然让家奴打自己,顿时不服气,就骂了起来。
书生骂人不带脏字,然而句句入理,那人恼羞了,知道韩明新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就让家奴打断了韩明新的腿,还敲断了韩明新的手指。
彻底废了韩明新。
还撂下了话,“腿断了,不能走路,手断了,不能拿笔,看你还怎么参加会试……”
完了,那人就带着奴仆走了。
寺庙的僧人后来发现了韩明新腿断,手断,在通往青龙寺的石阶上,连忙把韩明新抬回去了,还请了大夫。
然而,大夫来了,给接了骨,说腿上的伤还好,养上几个月,就能好,手上的骨头敲的太碎了,接不好,以后手就废了。
韩明新也从僧人口中得知了,那个让家奴打断自己的腿,敲碎自己的手的人,是秦王。
秦王是二皇子,深得皇帝的喜爱。
韩明新的心沉入了谷底,他一个无权无势的举人,怎么向秦王讨回公道?
幸好,同乡还有几个人,和韩明新一起进京赶考。
那几人中,有榜上有名的,也有落榜的。
几人都曾经是明理私塾的学子。
几人凑了银钱,雇了马车,让落榜的三个学子护送韩明新回乡。
说到这里,韩明新早就泣不成声了。
祝容检轻声说道,“这个公道,先生一定替你讨回来。”
韩明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毕竟,让家奴打他的是当朝秦王,二皇子,深得皇帝喜爱,甚至在皇帝崩了以后,即位可能最高的皇子。
祝容检写了一份血书,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句句质问,当朝皇子,当朝王爷,就能随意敲断一个举子的腿脚,断了这个举子的前程么?
又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让一千多位学子联名,让三百多位官员联名。
一千多位学子,有还没有考取功名的,也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三百多位官员,小到一城县令,高到官拜内阁阁老。
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明理私塾出来的人。
接着,祝容检去了皇宫门口,敲响了登闻鼓。
敲登闻鼓,告状到御前,是要挨板子的。
当时,有些官员就说,他们联名弹劾秦王。
不用祝容检敲登闻鼓。
祝容检拒绝了,他就是要天下人都看着,他就是要让所有皇亲贵胄都看着,就是平民,也不是他们能随意欺辱的。
然而,祝容检敲登闻鼓的时候,身后站了近千人,有学子,有官员,所以,最终祝容检还是没有挨板子,就告状到御前了。
皇上竟然还是记得祝容检的,记得祝容检高中二甲传胪,竟然没有做官,回去做了教书先生。
皇上看了那血书,看了后面上千学子的联名,三百多位官员的联名,深深感触于,明理私塾的号召力强大。
皇上把秦王贬为昭郡王,打了三十大板,给了南方一块偏远地方的封地,让昭郡王去就番。
昭郡王再也没有可能登上大位了。
而用了“昭”这个号,也是带着讽刺意义的,意思是,天理昭昭的昭。
提醒昭郡王,以后做事要想到天理昭昭。
皇帝还赏赐了韩明新千两黄金,一些古玩玉器,最主要的是,赏赐了韩明新一块牌匾,亲笔题词,“不畏强权,风骨昂然”。
这件事情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们感慨于明理私塾的号召力,同时,不忘说一句,“皇上英明”。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事情过去以后,祝世明刚好七岁。
八岁,祝世明就下场了,一口气考取了童生,秀才。
而且,都是头名案首,获得了小三元。
就等着来年的乡试,考取举人。
来年秋天,九岁的祝世明考了乡试,获得头名解元。
距离六元及第又近了一步。
若是在会试中取得会元,在殿试中取得状元,就是六元及第。
九岁的祝世明,随着家乡的举子一起上京赶考。
祝世明聪慧,就算是人情世故,也知道不少,又有同行的举子,所以,祝容检并不担心,就让九岁的祝世明上京赶考。
祝世明不负众望,考取了会元,考取了状元,真真的六元及第。
皇帝一再挽留,祝世明依旧拒绝当官,回去家乡,一来,继续做学问,二来,准备开始教书生涯。
在祝世明的家乡,私塾附近,有一条蜿蜒的小河,叫做明理河,原来的名字已经不可考了,因为流经明理私塾附近,所以叫做明理河。
祝世明每日早晨,都要去明理河边读书,这一天,祝世明去明理河边读书,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897/271709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897/2717097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