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明末之崛起九连城 > 第218章 明末第一猛将刘珽

第218章 明末第一猛将刘珽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婚当天被抄家?我搬空侯府手撕赘婿 八零貌美后妈被全家团宠了! 我在殡仪馆当临时工 悟天机 我当异常生物管理员那些年 关于我变成了美少女这档子事 假太监:从攻略女帝开始崛起 穿梭两界:他只想当个庄园主 帝神又在跪搓衣板了 被退婚后的发家日常[六零]

已经入冬,大雪纷纷。 山海关外,一队明兵,冒着大雪,走在前往前往广宁前屯卫的路上。 其中一员老将,须发皆白,骑着一匹黄骠马,走在阵中。 刘廷终于等到了他的老部下,不过人数不多,只有五百人。 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士卒都没能够前来。 刘珽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但只有这么多了,再等也不会再来。 而且大明兵部催促得非常急迫。 与他一同逗留在关内的几个援辽总兵,张万邦已经以病乞休,回大同镇去了。 援辽总兵柴国柱,不知道走了哪位官员的路子,代替杜松,驻守山海关。 唯有援辽总兵官秉忠,扛不住压力,也已经到了东宁卫。 “老爷,你这又将这些文官给得罪死了,估计又捞不到什么好差事了。 你看李如柏,收复了一个被建奴遗弃的抚顺城,还有贺世贤收复了被遗弃的清河堡,就大书特书! 老爷,你这性子得改啊!” 王山骑马走在刘珽的身旁,满嘴唠叨。 刘珽满脸沧桑的脸上露出苦笑。 “王三,你还不知道我吗,这个性子,一辈子都改不掉了。 而且,立下再大的功勋又能怎么样,那些文官动动嘴皮子,不是一样就把这些功劳给抹掉了。 你和我南征北战,立的功劳还少吗? 不一样说降罪就降罪! 这就是我们武夫的命,怎么比得上那些文曲星下凡的文人!” 刘珽其实并不在乎什么功勋了,他只希望,死后能够像李如松那样被追封,活着估计没多大的机会。 “哎!”王三叹了一声,如果不是刘珽为了给手下置办盔甲武器,到处搂钱,也不会被文官弹劾。 也不至于打了几场大战,都是胜仗,结果啥爵位都没能捞到,还被治罪。 一行人,很快就接近了广宁前屯卫。 刘珽抖了抖身上的雪花,大声说道:“大家加把劲,我们到前面屯卫,就扎营休息!” “老爷,还休息啊,你这可是将杨镐杨大人给得罪死了!”王三苦笑道。 …… 东宁卫,辽东都司府。 杨镐确实正在埋怨刘珽走得太慢,不过杨镐知道刘珽的性格,执拗起来,那是真的就不来的主,而杨镐现在亟需刘珽这种猛将,只能忍着。 援辽总兵杜松对于李如柏和贺世贤轻易就拿到了战功,很是羡慕。 杜松请求道: “经略大人,让我带兵出击吧,我军已经准备好了!” “不行,现在正是建奴兵强马壮的时候,不宜出兵!” 杨镐拒绝了杜松,他觉得春天的时候,征伐建奴最好。 因为经过一个冬天,建奴的马匹必然会因为寒冬,粮草不足,而变得虚弱。 杜松无奈,只能告辞。 出得府门,就碰上了总兵贺世贤,见贺世贤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杜松非常不爽,冷哼了一声。 贺世贤可不是个好相与之辈,这杜松好像是针对他啊,一定得嘲笑两句! “哎呀,这不是烧了自己的粮草的杜总兵吗?听说你要毁了这祖传的铠甲,怎么还穿在身上啊!” “我呸,你嚣张什么,你就拿下一个被建奴废弃的清河堡,抓了两个残废的女真人,就以为功,也不害臊!” 杜松火了,这贺世贤是直接揭了他的老伤疤! 贺世贤听了杜松的挖苦也火了,他确实是拿下了一个废弃的清河堡,也确实是在附近的山岭了找到了两个老弱病残冒功,但这样被说出来,可就不好了。 “呸,少给我信口雌黄,我的军功,可是经略大人派人亲自审核了的,难道你是说经略大人谎报军功吗!” “我说的是你,别胡说八道!” …… 两人争吵到火起,差点拔刀相向,幸好杨镐收到消息,才赶来将两人分开。 杨镐也无奈,这些武夫,性格桀骜不驯,聚到一起,就会产生冲突。 …… 九连城外,一处军寨,军寨中是南来的明军,统统被兴义军缴了械,关在此处。 将近三万人的明军,经过挑选,有两万五千人,都同意移居美洲。 十亩良田的诱惑太大了。 这些明军,大部分都是征募而来,为的就是赚个安家银,让自己的家人能吃顿饱饭。 而他们自从加入了军队,就是真正的将命卖掉了,不知道哪一天,就死在了战场上,然后就尘归尘土归土。 这些人的家里,很少有田地,都是种的地主富豪家的田地。 有一份自己的土地就是这里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奢望。 不过,即使他们都答应迁徙往美洲大陆。 杨延武还是进行了一次筛选,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测试,相当于心理测试。 杨延武自己也不知道靠不靠谱,就当是开设一个新的科研项目了。 在营寨中,这些明军一个个地接受提问,最后筛选出了二万三千人。 等到移民船过来,就会送他们前往美洲大陆。 而剩下的七千人,就会送他们前往安南。 杨延武从营寨中走了出来,往九连城走去。 一个讯骑快骑而来。 “总督大人,美洲的移民船只回来了,这次不但送回来硝石,还有铜矿,还有处理过的橡胶!” “嗯,我去看看!” 杨延武大喜。 硝石,让兴义军领地内,这一年的粮食产量,直接就增长了一倍。 铜矿,就不用说了,这东西在有些地方,还是货币。 而对于兴义军来说,用处更大。 发电机的研究进度发展得很快,科研署已经计划在九连城部署电灯了。 至于橡胶,那更是杨延武想要的东西。 蒸汽机的活塞密封,工匠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用棉纱的,用丝绸的,但效果还是不尽人意。 虽然现在的蒸汽机,已经可以作为作坊中的动力了,但却远远没有水力机好用。 杨延武当然也想用电动机来作为作坊中的动力,但如果要用来驱动船只,车辆,那还得非蒸汽机莫属。 电动机是很难代替蒸汽机的,就算在后世,也没有突破这个难题。 何况杨延武对电动机,也只知道原理,不知道具体的工业用法。 杨延武来到了西安平港码头,看到了已经被卸载下来的天然橡胶。 杨延武拿起一块,摸了又摸闻了又闻,就像得了什么至宝。 “不知道有了这个东西,能不能让蒸汽机能驱动船只啊!”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962/148893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962/148893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