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竞争者出现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四合院:吾妻何雨水 都市妙手狂医 霍格沃兹召唤图鉴 圣珑骑士 同林鸟,各自飞 低调在修仙世界 穿成反派疯批,她靠摆烂无敌 惊!清冷美男非要给我当老婆 重返大学,开局成了富二代 这个学弟不是人
隆冬,大雪。
九连城,总督府,滴滴哒哒的声音不断。
杨延武将滚烫的热水,倒进了茶杯中,香气四溢。
杨延武将茶杯推到了桌前,黄程的面前。
“黄程,我们可是有几年没见了,你的北港贸易集团,做得相当好啊。
这种白糖,可是战略物资,如果缺粮的时候,吃上一小口,能抵好久的饥饿呢!”
杨延武拿起了桌上的一包蔗糖,仔细地观察着,晶莹透露,质量非常的好。
杨延武并没有想到要种植甘蔗,炼制白糖。
“总督大人,还是托你的福,现在兴义军领地内,不缺粮食,否则哪有多余的土地种植甘蔗啊!”
黄程就是个纯粹的商人。
这几年,兴义军领地内的治理越来越规范,黄程也不再当他的北港城城主了。
北港城的政务署长都是民选的,当然,也代表着黄程的意愿。
毕竟,北港城,可是黄程带人开发出来的,在北港城的威望很重。
杨延武笑了,他和黄程的关系,可算不上朋友,纯粹是利益关系。
黄程依靠着兴义军,才能够发展起这么大的家业。
因此黄程来见他,绝对有求于他。
但兴义军领地内的运作,杨延武基本都不插手,黄程也应该求不到他头上来。
杨延武猜测,黄程应该是为了拓展印度洋的业务而来。
“总督大人,我们北港贸易集团,也想像八闽集团那样,开展海外业务,想要组建护卫队。”
“组建护卫队,可是要负担护卫队所有的薪水福利,但却归兴义军管理,费用很高的,你要想清楚了。”
杨延武自然希望领地内的商业集团都走出去,去开拓市场。
他不想总是由自己推着整个领地走,那样太累了,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黄程听了之后大喜道:“总督大人,我们愿意承担这个费用,而且我们北港贸易集团的利润,完全能够承担。”
黄程的北港贸易集团,主要是做着南洋和本土以及美洲的贸易。
但他们也想插足印度洋沿岸的贸易,那里有丰富的特产,还有黄金珠宝等,运到领地来很受欢迎。
“那你写一个开展海外业务的计划给我,然后写一张申请组建商业武装护卫队的申请表给我。
”
杨延武点头答应了此事,同时也了解了一下北港贸易集团的一些状况,以及北港的发展情况。
黄程目的达到,心中高兴,神采飞扬地说起来北港的事情。
……
北港城中,船来船往。
有兴义军领地内的大帆船,也有大明来的福船。
大明虽然已经明令禁止商船出海,但是无论是八闽之地,还是江浙沿海,或者登莱等地,都没有人愿意遵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老祖宗认识得非常清楚。
可惜儒生们为了打压商人,防止商人崛起,非要贬低商人,让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他们的虚伪和无耻。
这些大明偷偷下海而来的福船,哪一艘背后,不站着一个书香家庭。
大明朝的禁令,不过是让更多的的官员,有插手这一生意的机会。
北港港前,一艘大帆船,正往港外航行而去。
船上,大多数是一些十六岁左右的少年,其中一个少年,站在桅杠上,做飞翔状,对着大海大声地吼叫。
“大海,我郑芝龙来了!”
如此中二的举动,引起了甲板上的少年们的哄堂大笑。
兴义军可以说是以海洋成就的这番基业。
如果没有当初兴义渔业集团的渔获支持,那就很难填补当初军队中巨额的粮食缺口。
虽然杨延武可以用金银买粮食,但是粮食的产量是有限的。
在明朝末年,就算你有钱,也并不一定买得到粮食。
兴义军领地内,最大的产业,其实是船舶业。
兴义军领地内的少年,大多数有着驾驶船只,遨游大海的梦想。
港口中流传着某人发现了一个黄金岛屿,某人发现了一个金矿的传闻,甚至有人在海上遇见了美人鱼。
而船舶业的兴盛,也让一些有此抱负的人,拥有一艘大帆船,并不是梦想。
郑芝龙所乘坐的这艘大帆船,就是这些少年郎的。
他们以合股的方式,购买下了这艘二手大帆船。
当然,这些少年郎,都是北港贸易集团的富家子弟。
一艘满载流民的福船从这艘大帆船旁行过,上面的商人陈经纶非常羡慕地看着这些少年郎。
商人陈经纶来自八闽之地,他船上所载的,也并不都是流民,还有很多是他的族人。
北港的繁荣,北港城中人们的富裕生活,都是商人陈经纶亲眼所见到的。
陈经纶也希望能像黄程那样,成为兴义军领下的商人。
但兴义军接收的,大都是身无分文的流民,对他们这种海商,只愿意开放交易,却不愿意接收。
商人陈经纶是陈振龙的儿子,他的父亲,给陈经纶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能满腹经纶,不要当一个商人。
陈振龙祖上本来也是儒家门生,只是因为陈振龙不喜读书,才弃儒从商。
在福州府,从事商业的家族有很多,从商倒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陈振龙从事海上贸易,到过吕宋岛,还将吕宋岛上的番薯,引进到了福州府。
为了偷盗到番薯苗子,陈振龙可是历尽艰辛。
盗到了番薯种子以后,陈振龙就想利用高产的番薯,向大明的官员表功,获得立身之本。
海外贸易太艰难了,尤其是大明朝明文规定不能出海,福州的海商们不但要对抗海上的风暴,海上的海盗,异国他乡的豪强的欺凌。
好不容易赚钱回到家乡,还要时刻防备着大明官府的压榨。
大明的海商们,可以说是独力对抗全世界。
陈振龙年纪大了,自然不想在海上漂泊。
不过,陈振龙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也不是读书的料。
陈经纶一碰到那些儒经,就头大无比,白瞎他爹给他起这么个名字。
无奈之下,陈经纶还是从事着他老爸的行业。
但陈经纶的运气明显要好得多,他碰到了兴义军的兴起,也见到了一番新天地,原来,商人,也不用那么卑微的活着。
唯一摆在陈经纶面前的困难,就是怎么样才能加入兴义军。
陈经纶想到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族人当成流民卖过去,然后再想办法,将自己也卖过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4962/150769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4962/150769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