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后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就那些事呗 致命低温张奕方雨晴 不朽神朝 镇守剑冢万载,我举世无敌! 我的冰山女神老婆江生纪明月 抽象系制卡 开局被挖至尊骨,我杀疯了 万道剑神 原神:开局成为璃月阴阳两仪仙君 直播中,我实施了完美犯罪

李彦成是安乐特地交给他的人,可如今人死了,他有几分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妹妹。 他知晓李彦成和安乐交情不浅,甚至可以说是患难之交,还有赏识之情。 况且,那可是有大才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在沙场上,而且还是被自己人所背叛的。 这不逊于被人随手砸了一块完美无瑕而又价值千金的宝玉。 如此的暴殄天物,如此的…… 姜奕知晓妹妹高傲的心思,只怕她会怪罪于他,未曾能够好好的保护李彦成,将她举荐的人便成如此下场。 …… 难过也难过够了,追忆也追忆完了。 接下来摆在姜奕面前的是一个大难题。 李彦成走后,新一任的军中主将由谁担任呢? 那曾经万千人争夺的位子,如今似乎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有李彦成珠玉在前,若是真有才华出众者,姜奕自是喜不自胜,可是没有。 军中自然是颇有一匹老成的老将可以堪当大任。 可那群人基本都是武帝时期入伍的老将,如今都是白发垂髫,老矣。 这群人中,就算是最年轻的也得有五六十岁,这应该是在家中含饴弄孙的年岁了。 就算是姜奕狠的心来,让他们主帅,恐怕朝中的其他人也放心不下。 至于其他的候选者嘛,有是有,不过都是初露头角的小将,参加战事磨练磨练可以,但是主将——不行。 为今之计,姜奕这几日思来想去唯有两位人选,似乎是可以接替李彦成在边疆的主将之位,坐镇大营。 一位……是文王。即使姜奕咬着牙,闭起眼来,终究还是无法忽视文王的功绩,以及他的军事才能。 不论是威望和地位,文王都比其他人而略胜一筹。 况且,他身为皇室子孙,身具血统,由这样一位皇室子嗣坐镇边关,不仅可以稳定人心,更是对姜氏的威望和民心的一次拔高。 至于缺点嘛? 因为那是文王。 那可是他一直嘴中喊着造反不断的大哥,一直瞧不起他的大哥。 姜奕一丁点都不放心自己将手上最为庞大的军队交给他,一丁点都不放心。 第二个人选也是姜奕的老熟人,他的舅舅成老将军。 原本成老将军坐镇西南大营,镇守南蛮一代,数十年如一日的守着南方的国境,可是说是居功致远。 如今南方已经大定,自姜奕出生起,南方就无大乱。 据说如今的南蛮也是男耕女桑,一片和乐之地。 成老将军的能力自是不必忧虑,而他的名望也是朝中无人能及。 倒是一位不错的人选。 一番思索下来,姜奕心中已经有了定数。 正巧这时候,在这次的早朝上有御史上谏言。 根据御史言,文王对陛下十分不满,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后,整日饮酒作乐,并且还在宴会中出言不逊,埋怨陛下。 听完之后,姜奕摆了摆手,选择置之不理。 他这位文王,一直便是这番模样,朝臣们都不知晓吗? 姜奕觉得,自己若是真和文王斗气,那他得短十年的寿命。 他打算,等到派遣完主将,边关稳固之后,就召集藩王回京贺喜。 如此,也算是兄弟团聚,消除心中隔阂。 前几日,安乐的消息传到京都来之后,姜奕就是心中哀戚,看了几遍都没有回上一封信。 这次他收到泰山旁红衣卫的密信,得知了安乐如今已然隐居在泰山附近,并且如今生了一场大病,双目已渺,便是看得见东西,也不全了。 这封密信姜奕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最后才注意到其中的日期。 是两个月前的信。 那个时候朝中事务忙碌,既有外敌,又有外患,便是姜奕有李彦成和傅晟辅佐,也是渐渐有些吃力。 但如今知晓了妹妹的病情,姜奕一番沉思之后,还是觉得写信慰问一番,并且着太监带着些安乐喜欢的东西,给她送到如今的隐居之地去。 这既是赏赐,更是姜奕的一番心意。 姜奕做下决定后,很快就给成老将军寄去了一封信,询问他老人家的身体,并且在信中写了关于西北战事的犹豫。 这封信姜奕让红衣卫尽快送到成老将军的手中。 写完两封信后,姜奕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伸起胳膊舒展舒展筋骨来。 昨日兵部来报,京营的部队大破了汉王的人马,如今汉王已经退居到景州去。 兵部对这次的战事十分看好,说汉王完全无回手之力。 这倒是在姜奕的预料之中。 毕竟,六弟是个什么德行他还是知道的。 勇武的人,带着几千人马冲锋陷阵是可以的。 但是叫他去做战略,搞规划,看大局,节制权衡……这些本领都是六弟没有的。 既然国内的战事已经遏制住了,局势也即将稳住。 姜奕就越来越忧心西北的战事,生怕他一不留神,青夷又打了回来。 毕竟青夷铁骑的神出鬼没,人尽皆知。 如今没有了李彦成,姜奕瞬间就心态不稳了。 现在他正急巴巴的等着南边他舅舅成老将军的回信。 …… 青夷 王城 一身玄服腰间挂着宝刀的乌穆高坐在王座上,他的左边坐着的就是日渐衰老的左贤王乌去疾。 堂下坐着的便是各地的主事大夫与南边的诸将。 那些大夫们身穿着在青夷价值百金的丝绸衣服,颇为沉稳的坐在一旁,嘴中念叨的多是国库、草场等等事情。 而那群将军们就颇有些惶恐不安,即使乌穆已经为他们赐了坐,他们也不敢相互言语,眼神时不时的望向乌穆,带着几分的惶恐不安。 乌穆知道他们在不安些什么。 边关大败,狼喉失守。 这是这群将军们的彻底失职。 就算是乌穆如今削了他们的职位,将他们拉出去烹了,也没有人敢阻拦。 但是乌穆没有。 他不但让这群人坐下,还颇为和善的对着他们笑了笑。 这倒是让那些惶恐不安的将军们镇定了心神,攥起拳头来。 看到人都来的差不多了,乌穆清了清嗓子,所有人的议论声,窃窃私语瞬间消失了。 乌穆看起来要比乌咸和善的多,往日里这位大王子也常常是以笑待人。 “诸位,边关的事情,各位心中已然清楚。” 说着,乌穆面色的笑意消失,颇带着一份凄凉的说道。 “如今父亲刚刚薨逝,那群大夏人便入侵国境,丝毫不讲道义,完全不是礼仪之邦。” 乌穆一上来就给自己的敌人扣上了帽子,趁着人家丧葬时进攻,这是不道德的事情。而进攻方的大夏不是礼仪之邦,去掉对方的荣耀标签。 “这等无耻之事,人神共愤!先帝常常居住的狼喉也被大夏人侵占,如今孤想要光复国土,还请诸位辅佐。” 见到乌穆这番态度,诸臣诸将皆是起身伏拜,高呼:“单于英明,吾等自当效力。” 乌穆这一番操作下来,先是拉拢了人心,之后还指出了自己的目标,首先是要光复狼喉。 “诸位请起” 乌穆和煦的说道。 就是在这一俯身,一起身之中,他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忠诚。 接下来,乌穆先是跟诸位将军们交谈,制定下计划,随后和诸位大夫们商讨国内的事情,包括军备筹备。 这一番谈话下来,一位雄才大略,宽厚仁心,体贴下属的单于形象就出现在所有参加会议的臣子们的心中。 初步的安定了青夷诸臣的人心。 就在乌穆和其他人交谈的时候,左贤王乌去疾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是满意的捻着胡须,静静看着乌穆的这一番姿态。 直到三个时辰过去,未来的青夷的方针就这里敲定,大夫们和将军们都心里带着底气的退出宫殿。 左贤王乌去疾笑着开口道:“做的不错。” 乌穆瞪大了眼睛,望着这位沾着亲的叔叔说道:“真的?” 这颇有些孩子气的话,倒是让沉稳的乌去疾有几分失笑,他肯定的说道:“真的不错。” “单于没有选错人,你的确是最合适的一个。” 乌去疾满意的看着乌穆,在这些岁月里,这位王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单于了。 对于乌去疾的夸赞,乌穆倒是难得羞怯起来了。 这些日子他忙着丧事,忙着稳定局势,很多的朝务都是由他的叔叔乌去疾辅佐完成。 这种沾着血缘的关系倒是让乌穆心里更加安稳了些。 等到乌去疾拍着他的肩膀离开宫殿的时候,乌穆的心里还在向着那些朝政。 虽说如今最为要紧的事军务,但是乌穆最为忧心的事情——其实和姜奕一样,那就是国内没有人才,没有可用之才,社稷之才。 在大夏,这只是因为科举还未举行罢了。 过不了多久,就会有那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但是同样的情况,放在青夷就是如蛆如附。 是青夷一直存在的长久问题。 由于常年居所不定,游牧为家的关系,青夷基本就没有多少人认识字,唯一的晋升渠道就是从军,打仗。 但是这样导致了青夷有许多优秀的将领,但是没有统治国家的良才。 前者他父亲乌咸,自己绑了个顶级的谋士,根本就不依靠自己的脑子和那群大臣的脑子。 可乌穆倒是没有那么幸运。 乌咸走的时候,不仅自己走了,还将他的老师也拉上了。 像是丝毫不在意他死后青夷的存亡——乌穆小声的埋怨道。 如今青夷的这些老旧的骨头,是时候该换成新人了。 …… 竹林别苑 姜思乐冷淡的看着带着礼物来到这里的太监们,这倒不是她对这些人有着什么意见,主要是这几日她的心情就一直不怎么好。 再加上冬天来了,姜思乐恍然若觉的抬头看了看苍白的天空,倒是不慎在意。 “可能是季节性抑郁吧……” 姜思乐冷淡的将着一切情绪上的变化归咎于天气,即使真正的原因她早已心知肚明。 李彦成的死让她十分的内疚。 如若她不将李彦成举荐给姜奕,就没有后面那一遭的事情,更没有这可悲的结局。 可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更没有办法回头。 就算世人如何渴求,如何畏惧,如何后悔,只有一件事情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但是活着的人能让它变得更有意义。 姜思乐打开了那封姜奕的回信,那薄薄的信笺上满载着他的内疚、痛楚和思念。 这让姜思乐没有办法不动容。 姜奕是她认下的哥哥,是那个即使所有人都背弃她时,依旧为她担忧的那个人。 她做不到怨恨他,更知晓这一切并不是他的过错。 只是命运,那无常的命运将他们所有人捉弄,将她们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没有人能逃得掉,更没有人能够背弃自己,和自己身上的命运。 人如何能丢弃自己的曾经,自己的过往呢? 一旦丢弃掉,我们还是自己吗? 最终她点了点头,手下了那些‘赏赐"。 在那些人临走的前夕,姜思乐匆忙的走向书桌上,写下了一封信交给了他们。 为首的那个太监郑重的手下,之后带着人匆匆的赶回了京城。 他们的马车声哼哼,车轮滚动的声音渐渐远去,也将那一切的繁杂事物都带走,带离这一片桃花源,带离这一片仅剩的乐土。 …… 远在西南大营的成老将军收到了姜奕的信,他没有耽搁,当着天使的面就拆开信封速速的查看了一番。 "李彦成死了,陛下这是想让我去坐镇西北大营?" 成老将军久经沙场,对于姜奕的这点试探也看的清楚明白。 他没有拒绝,匆匆的回了信,在信中表明了他的忠心,并且还在信中慰问了他的妹妹,姜奕的母亲,成太后。 当姜奕看到成老将军的这番回信的时候,就知道事情成了。 他即可下令,让成潜老将军担任西北军营的元帅,负责镇守边境。 军令一下,时局也随之开始发生变动。 两国的边境都开始有着大规模的变动了,粮草辎重,主将人马,一切都争抢这那瞬息万变的时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059/149612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059/149612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