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现世(上)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帝天氏 阴生子,鬼抬棺 只有我听过神话的卡牌世界 加入穿越者聊天群,可我没穿越呀 快穿之桃花精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同桌是从书里跑出来的怎么办 上命昭唐 诡异来袭,娇软美人靠魅力逃生 原神,我拥有3到6部反派替身 道侣,请再努力一点!
一切过往,仿佛就是大梦一场。
低低的雷声轰鸣,掩盖了我的呜咽。
一场春雨迫不及待地要落下来,打在屋顶上。
喧闹的声音,将一切的回忆打断。
我醒来的时候,枕巾是湿的,几乎以为窗没有关严实,雨水浇在了我的床上。
兰音儿睡在外间,能看出来睡得很是香甜,正喃喃说着梦话。
我走过去,将被子给她拉上一些,而后,轻轻打开门。
已经是早晨,但天空阴云压着,黑黑的。
湿润的风,微微发寒,吹在脸上,足以让头脑清醒。
我怔怔望着外头,好一会,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
都过去了。
没有人能够再伤害你。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而后,我像从前的每一次一样,缓缓睁眼。心中平静,仿佛已经置身于一个崭新的世界。
——
大雨一直在下,不过并不妨碍青霄观里的升化迁度醮法事。
香烟缭绕,乐声悠悠,从宫中玉清观里赶来的女冠们个个身着道袍,卖力地唱诵。
我亦身着道袍,戴着莲冠,手里拿着拂尘,端坐在正中的蒲团之上,手握拂尘,与众人一道念经。
巨大的铜炉里,焚香的烟气似轻纱一般,招摇而上。
这殿上供奉的嫔妃,不少都仍有子嗣。不过这场法会,明白人都知道是专门为了太上皇的母亲开的,目的是为了将太上皇留在芙蓉园里。
太上皇倒也说到做到,这些日子,他都待在了芙蓉园中,哪里也没有去。
当然,我知道他并不是什么也没有做。
这几日,到芙蓉园里来见他的人络绎不绝,大有半个朝廷都搬了过来的势头。
而芙蓉园外,则同样热闹。
京城百姓之中,本就有不少他的拥趸,如今闻得他回京,许多人纷纷涌到了芙蓉园外,希望能有机会看到他露脸。尤其是几日前,他再度大出风头的马毬场。
据说场边上从早到晚都是人山人海,百姓久久不愿散去,只为了看看他会不会赏脸出来打两杆子。
真正看上去像个摆设的,是我的这升化迁度醮。
除了第一日正式开始的时候,太上皇过来,在许昭容灵位前进香叩拜,之后都不曾出现过。
我麾下这一众女冠们,都是见过些世面的,纵然面前的是太后皇帝及内外命妇,也能做到一举一动稳如泰山。不过第一日的时候,她们唱诵特别卖力,特别大声,竟让这大殿有了回音绕梁之感。
今日,一段念完之后,我领着女冠们叩首。
而等我要起身的时候,我又感受到了这般气势。
半垂的眼眸抬起,我瞥见长长的供桌边上,立着一个身影。
四周的彩幡垂下,长长的幡条在风中摇曳。他伫立其中,若隐若现。
我收回余光,垂目凝神,继续念经。
“玄真,听说今日太上皇又来了。”晚上,兰音儿道,“玄真可看到他了?”
我用剪刀将烛台上的烛花剪了,道:“不曾。”
“怎会不曾?”兰音儿道,“他过来时,殿上的姊姊们都看见了。她们还说,他虽不曾说话,却在边上站了许久,听了小半日才离开。”
我看她一眼。
兰音儿却忽而正色:“玄真,我有一事不明。”
“何事?”
“我知道玄真不喜欢提太上皇,可这法事,乃是太后和圣上要玄真来办的。平日里,圣上驾临别处寺院去听法会,那些主持法会的僧道无不殷勤拜见,唯恐有怠慢之处;圣上和太后驾临玉清观,玄真也总是要陪在他们身边,陪着用茶闲谈,可如今太上皇好不容易来了,这么多日,玄真却连一次到他面前拜见也不曾。玄真平日总说,就算事办得不好,礼数要到。此番,玄真怎又不讲礼数了?”
我看她一眼。
“可是女冠们来撺掇你,让你劝我带她们去拜见太上皇?”
兰音儿被我识破,有些不好意思,复又露出嬉笑之色。
“玄真莫恼,姊姊们也是在观中待久了,都想长长见识。如今宫里宫外,哪里不是议论太上皇?”
我继续剪着烛花,道:“如此说来,你今日出去,街市上就是这般模样?百姓议论了什么?”
“自是太上皇如何有惊世之才,当年如何崭露头角,后来如何异军突起,又如何平定了天下。”兰音儿道,“还有好些人说,太上皇此番回来,兴许就不会回洛阳了。”
“怎讲?”我问。
“据说,太上皇要娶亲了。”
娶亲?
我愣了愣,转头看向她。
兰音儿显然对此事很是兴奋,眼睛亮晶晶的:“玄真,你说,太上皇那般神仙人物,会娶什么样的人?他的内眷,也是叫什么皇后什么妃什么嫔么?”
——
首先证实这消息的,是明玉。
收到我的信之后,她亲自来了青霄观一趟。
她是中宫,为嫔妃祈福的事,本就归她管。看得出她想来这里很久了,如今是好不容易找了个由头。
“太上皇不在么?”
她盛装而来,进了大殿之后就东张西望,发现只有我之后,一脸遗憾。
“自是不在。”我说,“区区法事罢了,你可问问女冠们,他这些日子来过几回。”
明玉神色变得无趣,看我一眼,而后,让身边的佩姈退下。
“你打听太上皇的婚事做什么。”她走到许昭容的牌位面前,看了看,道,“莫非你又有什么主意。”
我说:“如此说来,这是真的?”
“也不能说真。”明玉道,“这是太后两三日前提出的。她说,太上皇早到了成亲的年纪,蹉跎至今,不可再拖了。赵王是宗正寺卿,该让他来牵头,为太上皇主持采选。我父亲他们随即附了议,然后这事便沸沸扬扬传了开去。”
我说:“如此说来,太后有打算?”
“当然有打算。”明玉道,“她连人选都想好了,你猜是谁?”
“是谁?”我问。
“是隆庆侯的女儿,她最小的堂妹,今年刚满十六。”明玉冷笑,“太后自己都恨不得将太上皇杀之而后快,竟还要将姊妹嫁给他,也当真是狠得下心。”
自从景璘登基之后,太后的母家龚氏迅速崛起。父亲龚有道封为韩国公,叔父龚有敬封为隆庆侯,其他的兄弟和堂亲也封爵的封爵,升官的升官,都迁到了京城里来。
看書菈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149/150228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149/1502283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