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那片蔚蓝色 梧桐林李迎风雨 大意了!我让绝美女总裁沦陷了 秦墨秦相如免费阅读完整版 末代探陵官 末日降临开局击杀前女友 超级思维 综漫,开局成为理之律者 脚踏阴阳八卦步手执木剑斩妖魂 寒门败家子

“这还真是有意思……” 在午门城楼上站着的定远侯邓文明,瞧见此幕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帮兵科的官员,还能有这般局促的时候,陛下英明啊。” 对朝中的那帮文官,像邓文明这样的勋戚,就没有瞧得上的。 在他眼里,有些文官真不是好东西。 一个个借着这样的机会以此博取名望,达到被清流认可的目的,想想都让人觉得厌恶。 “徐卿,先前朕讲过,等国朝击退建虏八旗。” “要议引进佛郎机工匠一事,你心里可还记得?” 皇宫内,朱由检撩了撩袍袖,看着徐光启说道,“这件事情,朕可一直都没忘记。” “此番跟建虏交战,让朕明白一个道理。” “想扭转大明在野战方面不够强势,没形成压倒性优势。” “就必须在火器、火炮这方面,有着长远的研究才行。” “陛下所言极对。” 徐光启眉宇间透出激动,拱手作揖道,“其实依臣愚见。” “我大明在火器、火炮方面,并非是没有优势的。” “只是在种种缘由下,导致列装到大明军队的火器、火炮,存在不堪重用的现象。” “倘若能解决这一问题,吸纳西洋的一些经验,对我大明来讲是有着种种好处的。” 先前被朱由检召见,徐光启以为跟午门外出现的闹剧有关。 却没想到天子就没提及此事,反想到了更深远的事情。 “嗯,徐卿总结的很到位。” 朱由检点头道,“朕有个想法,若能将我大明的火器、火炮人才,还有西洋那边的传教士,全都集中在京城这边。” “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创建武备院,专门从事研究一事。” “徐卿觉得怎样?” “至于武备院一应所需,皆由朕的内帑承担!” “只要能研究出更先进的火器、火炮,到时朕再论功行赏,将武备院定为朝廷所属机构。” “陛下圣明!” 徐光启拱手作揖道,“倘若陛下能支持火器、火炮方面的研究,那我大明在这方面必将有所精进。” “臣愿向陛下荐才,江西南昌人宋应星……” “徐卿无需这般激动。” 朱由检挥手打断道,“荐才一事,朕准许徐卿来做。” “除我大明的人才外,对西洋那帮传教士,不可仅仅局限于火器、火炮方面。” “像朕了解的数学、天文、几何等各领域,只要是精通此道的传教士,朕觉得都能招揽进武备院嘛。” “朕现在不能许诺什么,若武备院能有所成就。” “那朕并非不能这帮传教士,在特定地域进行传教。” “武备院一事,就暂交徐卿全权负责,缺什么,少什么,及时向朕禀报!” 激动的徐光启,向朱由检行跪拜之礼,朗声道,“臣绝不辜负陛下厚望。”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受千百年来传承的思想影响,上朝天国的观念,没能让大明积极向外扩张。 这也导致大航海时代出现后,大明在许多领域都是有所落后的。 朱由检创设武备院,就是想吸纳中西人才,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想法。 在所明领域内有所突破,培养出一批‘院士"级瑰宝。 改变大明命运的大势要做,布局科技领域的发展要做。 在朱由检眼里看来,两头都要抓,两头都要重! 就朱由检知道的明末人才,徐光启、宋应星、焦勖等等。 若能让他们用好了,那大明迟早能走上大炮射程之内,便是真理所在的道路…… 徐光启走了,带着难掩的激动神情,离开了公事房。 多少年了,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竟得到天子的大力支持,这是他所没敢去想的。 ‘到底是学派出身的大臣,对朝中党争并不关心啊。" 瞅着离去的徐光启,朱由检心里感慨道,‘不过这样才对嘛。" ‘大明在守旧方面,想有所突破,就靠徐光启他们了。" 按照朱由检的构想,他所缔造的帝党,从不是同一派系的。 有激进派,有稳重派,有权谋派…… 人的出身,经历,境遇等等,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观念。 将自身意志强加到他人身上,这是不可取的。 身为统治者,要懂得笼络各个派系,让他们围绕着自己而转才行。 “皇爷,午门外闹出的事情,让外朝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不多时,曹化淳走进公事房,向朱由检汇报道,“如今内廷这边要……” “不必理会。” 朱由检拿起一摞奏疏,递给曹化淳说道,“朝堂上的事情,还没到摊牌的时候。” “你即刻派东厂心腹,将这些朕批注的奏疏分别送到卢象升、孙承宗身边。” “让他们要大胆一点,对待当前所遇到的境遇,别瞻前顾后。” “朕让他们出任这等要职,就是信任他们的才能!” “能替朕分忧,别让朕失望。” “喏!”曹化淳忙欠身上前,双手接过朱由检所递奏疏,随后便朝外面走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朱由检委以重任的卢象升和孙承宗,也开始在各自的位置上,展开相应的工作。 只是了解的越多,掌握的越多,他们却发现各自所领的那摊子事情,远比他们所想的要复杂。 在一些事情上,他们根本就不敢独断。 真要是做出一些什么决断,导致大明京畿、辽东一带出现什么新的动荡,那他们可承受不起。 所以,在收到卢象升、孙承宗所呈密奏,朱由检针对这些密奏。 都一一批注了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 ‘能供驱使的人才,还是太少了啊……"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奏疏堆,思绪驳杂的暗暗说道,‘朝堂上的纷争,地方上的暗涌,真的像极了走钢丝。" ‘稍稍出现一些错乱,就会导致严重的事情发生。" 身为大明的天子,朱由检所面临的局势,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各个方面。 且他们之间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想当前朝中的局势,也牵扯到北直隶、辽东两地。 所以越是这样一种情况,他就越是要稳的展开反击。 要什么全都靠他自己解决,就算他再怎么勤政克己,学太祖高皇帝勤政,累死他,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所以谴派内书堂宦官破局,便是跟着文官一起瞎折腾。 虽是浪费时间,但这恰恰是朱由检所想要的谋划,毕竟一切都还没到火候。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288/151565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288/151565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