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国营经济体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篮球之开局全场三分 剑耀九歌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好好好,你这么玩是吧 他是无意穿堂风 月光与浪花 修仙大佬她夺回气运后封神了 风灵月影,从我的世界开始 武道成神从获得系统开始 从大荒走出的修仙者

“皇爷,您喝些茶水,歇歇吧。” 走进东暖阁的王承恩,手里端着茶盏,递到朱由检跟前。 “嗯。”接过跟前的茶盏,朱由检呷了一口,“王伴伴,当前这内廷名下的皇庄算是被细细的梳理了一遍。” “有关皇庄的各项规矩,也都在明确之中。” “但朕想了一下,内厂除了管皇庄事外,还要肩负起更多的职责!” 在小冰河时期的背景下,分布北直隶各府的皇庄,这名下的田亩不少。 若只是单一的从事种植产业,这在朱由检的眼里,其实是件获益最少的选项。 谋划铲除八大晋商一事,包括当初决定整肃皇庄时,朱由检就想好了要依托皇庄所掌田亩,打造一个经济体,让内帑收入翻倍增长。 “皇爷,需要奴婢做些什么?” 王承恩欠身道,“此次督办整肃皇庄事,在顺天府等地,奴婢就发现皇庄名下所掌的田亩存在了不少问题……” 闻言,朱由检摆了摆手,无非是灌溉设施损毁严重,缺少耕牛、各式农具等。 先前几乎算是散养的皇庄,名义上归内廷所有,但实际负责相应事宜的,却是那些个章庄太监。 对这些贪婪的家伙,在各自负责的皇庄里,便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能借着内廷之威,大肆的敛财,谁会去管皇庄究竟怎样呢? “朕有一些想法。”朱由检放下茶盏,伸手对王承恩讲道,“现在就有两件事情需要你办,一个是以内厂实际掌控,但是表面却要撇清关系。” “就先在京城治下各坊开设起相应规模的便民铺,对准京城治下的百姓群体。” “主要售卖平价的粮食、盐、棉布等各项日常所需。” 说着,朱由检缓缓站了起来,沉声道,“大明每逢出现些许风波,首先受影响的,便是京城!” “有些贪婪的家伙,便会趁机哄抬粮价、盐价等,好大肆敛财。” “而便民铺,则以薄利多销为宗旨,且并不具备任何所谓的特权,一切都要按照规矩行事。” “但若是有人敢算计或针对便民铺的话,那内厂该出面就出面!” “还有一个事,你下去之后,先跟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的掌印太监谈谈。” “详细了解上述三局名下究竟有多少懂得纺纱、织布等匠户。” “朕准备在皇庄创办一批作坊,专门从事棉纺织业、成衣等行当!” “奴婢领旨!” 既然内廷名下皇庄被狠狠筛了一遍。 那关于国营经济体的谋划,也到了逐步落实的阶段了。 而现阶段这一国有经济体的基本盘,就是大内行厂实际管辖的皇庄。 毕竟在皇庄里面随便去折腾,外朝的那帮大臣也管不到…… 而且,在朱由检的眼里,内廷的十二监四司八局,专一只服务皇室,未免有些太浪费了。 倘若能很好地利用起来,以大内行厂为首,十二监四司八局为辅,打造一个涉足多领域的国营经济体。 那定然能让内帑实现巨大创收! 这手里只要有了银子,那遇到任何的问题便都能解决。 同时谋划对外贸易之事,他还就不相信解决不了大明的顽瘴痼疾! 大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王朝,虽说在大明江南后萌生了一些所谓的资本萌芽。 只是在朱由检的眼里,依旧是很脆弱的存在。 面对各特权阶层势大、复杂多样的政治格局、自然灾害频发、内部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反叛势力觉醒的不利局面。 作为大明的天子,想着手破局的根本,便是要先掌握一定的资本。 朱由检缔造国营经济体的内核,除了增加内帑创收之外,还有便是想打造专业的,高效率的产业线。 唯有不断提升生产力,在某一领域不断前进。 那才能形成垄断地位,继而赚取更多的银子,倒逼着生产力持续提升! “王伴伴,还有一件事情,以司礼监的名义督办起来。” 朱由检神情正色,看向王承恩说道,“内廷的十二监四司八局,尤其像兵仗局这类,凡治下管理有匠户的,要重新进行登记造册。” “尤其是像雇匠这一特殊群体,要仔细甄别梳理!” “朕要在半个月内,知道一个确切的数字,以便内厂在皇庄后,能开辟更多的作坊。” “另外,给北直隶各府的皇庄,以内厂的名义通传,让各地的管庄公公开始着手聚拢匠户,收容民间的孤儿和乞索儿。” “喏!” 按照朱由检的设想,若真想打造以内厂为首的国营经济体,那就离不开各领域的人才! 等有了根底,那再着手操作,总是没错的。 “皇爷……奴婢有一事不明。” 王承恩犹豫再三,最终开口道,“聚拢匠户一事,奴婢是明白的。 “但收容民间的孤儿和乞索儿,这件事情一旦要做的话,只怕所收容的人数不会少于数万众,甚至会更多,这对内廷的压力不小……” 几万张嘴,每天所吃掉的粮食,那都是笔不小的数目。 面对王承恩的询问,朱由检没有任何不快,对这一忠心耿耿的忠仆,他还是愿意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来点拨的。 朱由检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收容孤儿和乞索儿,是朕想从小培养他们,能有个一技之长。” “像财会、冶炼、锻造、棉纺织等各个领域,没有相应时间的培养,是不可能精通这些专业领域的。” “之所以要去做这些事情,一个是朕乃大明君父,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冻死、饿死!” “二来,便是朕准备让内厂通过所辖皇庄,多多的兴建起一些作坊,好垄断一些行业。” “说起来,你跟在朕身边也不短了,心里应该清楚国朝的赋税状况。” “需要银子的地方很多,但征收的赋税却很少。” “纵使想整饬这些不良现状,除掉那些顽瘴痼疾,也是一个长期的事情。” “但各地频出的灾害,各地军饷调拨,山陕一带的反叛,辽东的平叛……哪一桩,哪一件不需要银子?”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288/151566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288/1515660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