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改组内阁(二)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从废物皇子到君临天下 快穿之黑莲花攻略 开局离婚:一首后来唱哭全网 我成了始皇帝的系统 游戏王之天空的虹彩 我市长司机,不懂人情世故有错吗 三万吨的驱逐舰,你说是渔船? 获得超强传承后,我举世无敌 我开敬老院的那些年 盗墓:我复活佛爷!重掌新九门!

“韩卿啊,先前所定袁案,在国朝牵扯众多,也让部分院部寺的大臣被抓。” 朱由检站起身来,迎着一道道注视,朝韩爌走去,“如今在宣府镇那边,又爆出了通敌案,到现在还没彻底查明。” “国朝暴露出众多问题,导致当前朝局不定,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朕这心里很是痛心啊。” “朕现在是非常不想看到,朝局再这般乱下去了。” “你作为内阁首辅,大明肱股,当多多为朕分忧,还有你们这些阁臣和军机处大臣,也是一样。” “朕所颁这份中旨,就由内阁来明发吧,明日这个时候,朕会来文华殿这边跟内阁商讨朝中政务!” 那不容置疑的语气,让韩爌倍增压力,天子明显是将这个雷,彻底甩到自己手中了。 若是办好,一切相安无事。 若是办不好,别说退休了,脑袋怕是会不保…… 没听到天子方才所讲,内阁一事若不定,那袁案和通敌案就是要继续掰扯下去了! 想到这里,韩爌顶着头皮发麻,拱手作揖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韩爌的态度,朱由检很满意。 有韩爌这个抗压首辅,且有些实干的首辅,挡在自己的前面,帮自己分扛朝堂压力,这的确活减少很多烦恼…… 先前的内阁,东林党就有三位,不过钱龙锡被杀了,‘请辞"的李标,最终也被抓了。 当下的内阁,东林党增到三位,希望朝中的那帮大臣,尤其是科道这边的一些言官御史,及喜欢沽名钓誉的家伙,一个个别不识抬举! 而周延儒神情有些落寞,情绪低落,低着头朝军机处走去。 脑海里所浮现的,依旧是文华殿内朱由检颁布的中旨。 天子都给袁案定调子了,为什么韩爌这个袁崇焕的座师却依旧能坐稳内阁首辅之位? 为什么徐光启进了内阁,成了群辅之一,还被天子钦定主抓总仓场事? 为什么温体仁进了内阁,成了内阁次辅…… 一个个的质问,在内心深处涌出,周延儒垂着的手下意识紧握起来。 他不甘心,为什么他没有进内阁! “周枢辅!”忽然,王承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让周延儒心里一顿。 忙停下脚步,面露笑意的转过身,说道,“王公公……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作为朱由检身边的心腹近侍,王承恩虽不干涉外朝的政务。 但在内廷和外朝这边,地位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对周延儒这些在军机处的大臣,常与朱由检保持接触,明显能感受到天子对王承恩的信任。 “周枢辅,皇爷有话,让咱家传给您。” 王承恩澹笑道,“周枢辅先回军机处,皇爷稍后还要召见您。” “……” 闻言,周延儒一愣。 “周枢辅,若是没其他事情,那咱家就先回文华殿了。” 王承恩保持笑意,对周延儒微微点头示意。 看着王承恩的背影,站在原地的周延儒不由叹了一口气。 现在天子的举动,他是一点都揣摩不透了…… “温卿,你先退下吧。” 朱由检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温体仁说道,“去找韩卿多多研讨,别误了朕的大事。” “陛下放心!” 强压内心激动的温体仁,忙拱手作揖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将内阁一事定下。” “早让内阁能成为陛下的助力!” 瞅着难掩兴奋的温体仁匆匆离去的背影,朱由检露出些许笑意。 有这样的政客在旁协助,还有韩爌这扛压首辅在前顶着,那自己重组的内阁,就不会受到阻挠。 等跟徐光启交谈完相应事宜,再找周延儒谈些事情,设法推动责任制,逐步落实责任内阁,责任军机处等,那后续赋予更多的权柄,就能跟着做起来了。 朱由检收敛心神,看向徐光启,开口道,“徐卿,将你从军机处这边调离,擢升进内阁,任东阁大学士。” “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徐卿进入内阁后,要抓好三件事情,一个编撰历法,一个武备院,还有一个……就是归到你名下的总仓场事。” “按理说当前有仓场尚书孙居相总督仓场,然京通二仓关系重大,朕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 “而且朕心里有种直觉,只怕这京通二仓的真实情况,并没有表面所了解的那般好。” “徐卿,这是朕关于谋改京通二仓的一些构想,你可以先看看。” 朱由检拿起一份文书,递给徐光启说道,“等内阁稳定下来之后,你可以和孙居相一起去逐步落实。” “让京通二仓做到应有的职责,而非让不怀好意的蛀虫,私底下都吃跑了。” 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除太祖高皇帝所设军储仓,国朝于京畿一带,先后设立了京仓和通州仓,以满足国朝在粮食口的日常收支用途。 朱由检很清楚时下的大明,是怎样一个多灾多难,所以这战略储备粮的用途,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灾年之下,手里有粮,这心里不慌啊。 尤其是京通二仓,还肩负着很重的职责,敢出现任何问题,对国朝来讲,那都不是件小事情。 让徐光启进入内阁,和孙居相一道负责总仓场事,朱由检就是想上一道双保险,能更快梳理好京通二仓。 “陛下,若真要这样办,那国朝这边,也会牵扯很多啊!” “尤其是户部和兵部那边……” 徐光启粗略的看了下文书,心中强压惊意,看向朱由检说道,“而且国朝并无……” “徐卿啊,朕知道给你的文书中,有许多是没有过的先例,可能还会得罪很多人。” 朱由检摆手打断道,“但是关系到京通二仓,在朕看来,这有些先例啊,还非得敢于去开创才行!” “等这次整饬京通二仓事了,你还要会同孙居相于北直隶治下各府,挑选合适的地方筹建起直隶仓,多多储备粮食。” 按照朱由检的构想,筹建战略储备粮体系。 对时下的大明,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这直隶仓的设立。 如此山西、陕西、辽东、山东、河南等地,若是出现自然灾害,受灾区域的粮价飙升,或者无粮可用时。 就能及时的开仓,对外释放平价陈粮,避免谷贵伤民之事,以此去稳定民心。 但是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朱由检思前想后,最终选择徐光启这个务实派,来主抓筹建战略储备粮体系一事。 感受到朱由检的期许和信任,徐光启神情正色,拱手作揖道,“陛下放心,臣定会竭尽所能,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有徐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朱由检站起身来,目光远眺,“徐卿,要用心办差,你肩上所挑起的三副担子,不管是那一副,于国于民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有任何问题,都要及时向朕通禀。” “我们君臣联起手来,将这些问题和麻烦,全都解决掉!”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288/151566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288/151566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