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 第277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277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剑阁闻铃 玄学王妃画符太猛,王爷顶不住了 四合院:我就喜欢搞事 苏维埃之崛起 神话:大司命只想早日退休 玄门神算卦太灵,火爆全京城! 东京:这个旁白不对劲! 女配过分诱人?大佬招架不住! 污秽修仙:我靠功德系统捅破天 秦将

什么是国营经济体? 那就是所涉足的产业,必须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能赚取相应的钱财,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以此在必要的时候,随时随地能帮朱由检,解决经济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粮食和棉布,就当下大明的情况,那都是比金银还要硬的硬通货! 只要能在这两大产业,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实能间接帮助朱由检,先前所定诸多谋划,有序的落实部署下来。 “皇爷,京畿一带,还有天津那边,所规划的纺纱厂、织布厂、成衣厂等,皆开始挖设地基了。” 王承恩想了想,恭敬道,“所需的一应人手,也都在加紧招募中。 以内织染局为首的几个内廷衙署,所控的那些匠户,多数都移送到上述地域。 那些具备丰富经验的匠户,全都集中在一起。 专司改良纺织方面的各项技艺,还有所需的各类优质工具。 将羊毛纺织这一部署,也在有序开展中,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奴婢会让有司盯紧一些的。 另外琉璃这一项,内厂这边也在加紧钻研中,不过距皇爷所要求的标准,也还需要一些时间。 据那些西洋匠户说,烧制规格高的琉璃,这里面掺杂着很多工艺有很多。 奴婢已派人南下找些官营瓷匠等,等他们到了以后,相信很快就能有进展。” 为确保国营经济体的健康成长,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 大内行厂,这一实际负责机构,针对围绕皇庄而构建的经济体。 在朱由检的构想下,筹建起相应的衙署,分别掌管各自的职权。 既然内廷有着庞大的宦官群体,那就不能只从事服侍这一类事情。 多帮内帑赚取银子,多积攒些底蕴,这才是最实际的! 诸如统筹规划、领域发展和建设,审计,资源调配,内外监察,考察,执法等等都有相应的机构。 除此之外,大内行厂这边,还负责审查西辑事厂,所建立起的隐藏监察机构。 能进入到内厂的内监察机构的,无一例外,都经历了层层筛选审查。 东辑事厂对外,与锦衣卫合成厂卫,负责相应事宜和职权。 西辑事厂对内,负责监察内廷的十二监四司八局,还有崛起的东厂,另掌着查抄、特别行动、特别押运等职权。 就这样一种组织分明,构架清晰的庞大群体,内廷已经成为相互制衡、各司其职的存在,且已初具规模。 朱由检心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体制会愈发的完善。 “做的不错。”朱由检点头赞许道,“内厂的职权有多重,所担责任有多重,王伴伴的心里是最清楚的,必须要替朕当好这个内管家。 现在大明遇到的问题太多,需要用银子的地方更多。 就内帑所收的那些银子,包括珠宝首饰,古董字画等,若是不好好经营的话,要不了几年就又要见底了。” “请皇爷放心,奴婢定会管好内厂事的。”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除奴婢方才所讲之事,另在永平、顺天等府县,要谋划的晒盐新法。 以及皇爷所提到的水泥等物,内厂这边都组织了相应的人手,去进行相应的改良钻研。 就是这样一来,前期的投入会很大,所需要的匠户群体很庞大,现在内厂还在收拢各类匠户。 皇爷,不然针对匠户这一块,相应的待遇,还有奖励措施,能否稍稍降低一些?” “绝不能降!”朱由检摆手道,“当前内帑不是没有银子。 只要符合流程,按照规矩办事,该划拨多少银子,就划拨多少。 想让皇庄这边兴建的产业,包括内厂开辟的各领域,都尽快壮大起来。 对所控的匠户群体,就绝不能有任何苛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那些匠户来说,他们凭借自身劳动,赚取相应的钱财,能生活有奔头,那才能好好的做工。 这些最简单的道理,你不是不明白,要是能吃饱穿暖,能养活一家老小,他们会甘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做违背大明法纪的事情吗?” “是奴婢想的太简单了。” 王承恩忙拱手请罪道,“皇爷的这些旨意,奴婢定会坚决执行的,绝不让内帑的银子,浪费一两。” “王伴伴办事,朕放心。” 朱由检点头道,“以后在朕这边,王伴伴可以少来,集中精力,梳理好内厂所管辖的事宜。 记住你这个内管家,不止是一个端茶倒水的,要切实帮助朕分忧才是。 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无法解决的,必须第一时间禀明于朕。” 像王承恩这样忠心耿耿的太监,朱由检要交付给他相应的担子。 能力这种东西,是能培养出来的,但是忠诚却不一定了。 两面三刀、骑墙派的太监群体,朱由检一个都不会放出京城,就让他们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去干那些脏活累活,要是有作死的,那就杀了。 但像王承恩、方正化这帮忠诚可靠,能力不俗的太监群体。 围绕着整个北直隶一带,没事就多跑跑吧,把各自所辖职权干好,这才是正道。 当大明的皇帝,还是有一项极佳的优势。 就是在干任何有用的事情,朱由检都能找到相应的人才,无需自己亲力亲为。 让忠诚可靠的群体,在自己的支持下,去做能改变现状的事情。 崇祯三年的大明,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大明其他地方,也没呈递灾情、民变、兵乱的紧急奏疏。 虽说在朝堂这边,受责任制和追责制的影响,依旧产生些风波,但内阁的明确,也使得这一切都在可控之内。 因为内阁这边,在温体仁的运作下,愿意落实责任制和追责制,这也让朱由检在默认下,给予更多的权柄给内阁。 眼下外朝的糟心事,一般都有内阁在前顶着。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个权谋政客,一个放在军机处,一个定在内阁,的确帮朱由检做了不少事情。 然,朱由检的心里也清楚,目下的平静,只能算暴风雨前的宁静! 等到了三月后,诸多的问题,又将接踵而至的先后爆发。 流寇全面转战山西。 白莲教将在北直隶、河南等地冒头。 张献忠会强势崛起。 山东大水。 金陵地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由检哪里敢有丝毫松懈,需要他做的事情,需要推进的谋划,还有很多很多!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288/151567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288/1515672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