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为官之道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末日领主:从虫族女王开始 山村极品桃源 铁血军魂之猎豹传奇 宿主今天也想当大佬 故作沉沦 九皇帝尊 炼狱终焉的指引 我小鲜肉,娱乐圈老阿姨真香啊 从破碎虚空开始 HP:与黑暗相拥

经济构架的转移,不是说说那般简单的,即便是到现在,不说别的地域,单说大明的北方诸省。 依旧存在很多阻挠势力,不想顺应改革的浪潮,不想参与产业发展,不想参与对外开海,他们的眼睛里只有土地。 千百年来传承的小农经济,想要逐步向工业经济靠拢,可不是说说那般简单,背地里掺杂的事情太多,受影响的群体太多,牵扯到的层面太多。 核心只有一项。 那便是特权! 朱由检想要逐步打破特权,让大明过去欠下的历史账,能逐步的弥补回来,继而回归到正常的道路上。 维系绝对的公平,是不现实的事情,不过朱由检想要维系相对的公平,至少不让黑暗成为主流。 可是这件事情太难了。 “陛下,这些新政都是好的。” 徐光启沉吟片刻,作揖道,“如果这些新政能够在各地试行起效,就能有效打击土地兼并,遏制地方不法事。 可现在的问题,是太多了。 陛下有雄心壮志,这是好事。 可陛下也要考虑现实,上述这些新政,如果能逐步试行起来,而非现在扎堆出现,那国朝的处境就不会这般。” “朕何尝不想那般啊,可是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啊。” 朱由检轻叹一声,“倘若按照卿家所言的那般,就以摊丁入亩为例,想要逐步在全国推行起来,那没有十年跨度,绝对是不可能落实的。 一个新政,耗费十年。 可国朝面对的问题,并非只有一项啊,这些问题真要细究下来,在看不见的地方,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卿家觉得大明底层的群体,一旦遭受盘剥和压迫达到临界点的话,那他们会给国朝这等机会和时间吗?” 徐光启沉默了。 他的脑袋很乱。 没有做内阁首辅前,徐光启所站的位置,注定他考虑的问题不全面,毕竟有很多事情,并非是他能够接触到的。 可是做了内阁首辅,就算他这个位置,是朱由检下中旨擢授的,但是得到天子的力挺,也使得很多事情,都开始堆积到他的面前。 不在其位,你永远不清楚这个位置上,究竟存在着多少问题,需要面对怎样的局面。 “其实卿家有没有想过,时下朝野间争议的,看似聚焦在这些问题上,实际上还藏着很多深意。” 朱由检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徐光启说道,“这就是皇权和臣权之争,在大明的治下啊,有太多的人,希望朕能做一位湖涂天子,不要改变过去奉行的规矩,这样谁的利益都不会受损。 可朕从御极登基以来,却没有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 明确对外开海,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明确赈灾制度,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明确产业发展,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明确关税整改,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特设军机处、内务府、赈灾行署等等,所分走的部分职权,包括后续展开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卿家觉得现在的大明,和朕御极之初相比,究竟哪个是好? 过去朕想调拨100万两银子,不,五0万两银子,都要反复斟酌,甚至会在朝中引起不少争论。 如果不是看到种种不好,朕岂会这般乾纲独断?又怎会闭塞言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朕啊。” 做大明的皇帝,很享受吗? 朱由检不这般想。 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实则却藏着众多掣肘,许多事情想要做起来,并非是你执掌生杀大权于一身,就能够真的做起来了,毕竟特权群体实在太多了。 内务府驻所。 “诸位有没有发现,近期朝野间生出的舆情也好,争议也罢,就国朝的一些变动和调整,一直都在反反复复,争论来,争论去,还是那一堆车轱辘话。” “的确是这般,就像盐政整顿、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事,与我内务府的关系不大,可却有很多人,将这些事情都引到内务府身上。” “这就是问题所在!一些情况不能只看表象,要懂得深思才行,之所以会有这些情况,根源就在于各地赈灾行署。” “没错,本官算是看明白了,外朝的一些人,想取缔陛下所设的赈灾行署,这样一来,像盐政整顿、摊丁入亩等事,就失去落实的跟脚了……” 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毛聚奎一众内务府职官,聚在内务府的议事堂内,就朝野间的变动,讲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原本他们不想过多掺和此事,内务府所分衙署很细,每个衙署所辖职权很重,要做的事情一大堆。 本身做好各自的份内事,都是很繁忙的状态。 单单是筹建国营诸厂一事,看起来就是营建工坊即可。 可是这里面涉及到不同领域,牵扯到不同地方,需要调整和完善的方面,可以说是多如牛毛。 中枢层面。 地方层面。 如果没有一个层次分明的框架,有效进行监察和制衡,那就算是筹建起一批产业,也终究是一个个摆设罢了。 这并非是朱由检想要看到的。 筹建起来的国营诸厂,不管是哪一产业领域下的,都必须要具备竞争性,要能良性的发展起来。 这也使得负责筹建国营诸厂的群体,都是非常忙碌的,甚至于说不少内务府官员,要往返奔波于各地进行考察。 内务府进出的每一笔账,都要清晰的登记造册,建立起相应的台账,以方便廉政公署定期进行审查。 处在权力中心的庙堂上,很多事情并非是内务府所辖官员,想要干什么,就能去干什么的。 “诸君,请静一静。” 张同敞走出人群,伸手打断道,“请听我一言,事实上外朝出现的种种,不知诸君是否发现,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想推翻陛下所做的事情。” “!!” 众人闻言无不大惊。 张同敞讲的话,太露骨了,太直白了。 处在大明的官场上,有些话能讲,有些话不能讲。 这就是为官之道。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288/151576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288/151576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