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何史欢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 都打到长安了,你管这叫小兵? 海贼:伟大航路上的技能大师 护花狂魔周宇林洛洛 听懂毛绒绒心声后,我被官方盯上了 开局绑定拼夕夕,我!不死不灭! 反派?她们黑化后都成了病娇 权宠风华:嫡女医妃超旺夫 他本善类 从一人之下开始的无限人生

次日傍晚。 景玮下衙后回家用膳,刚过五分饱,就见自家吃饱喝足的小娃,颠颠撞撞地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小娃一手扶着椅子稳住自个的小身子,一手揪住认真干饭爹的衣摆,使出吃奶的劲将他往外拉。 一边拉一边奶声奶气道:“走…啊…啊啊…走…” 景玮斜眼瞅了小娃一眼,不言不语,八风不动。 小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只见他手脚并用,顺着景玮的小腿就开始往上爬,哼哧哼哧爬到他爹怀里后,寻了个舒服的姿势稍作歇息,也让他爹多扒了两口饭。 小娃借助他爹胸前的衣服起身,两脚一左一右站在他爹的大腿上,双手抱住眼前的大脖子,“叭”的一声,重重给她爹的脸上亲香了一个。 声音甚是清脆响亮。 景玮故作嫌弃的撇开头,一把就给小娃抡到地上站好,动作干净利落。 小娃委屈极了,张开嘴巴就想嗷,却被自家老爹一巴掌给捂住了。 这会小娃也不嗷了,只默默看着他爹,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都是被刘家人给惯的,欠收拾。”景玮一边放下碗筷,一边愤愤说道。 随后拎起小娃就往外走,嘴都忘了要擦。 两父子就像后面被鬼追一般,四只眼睛狠狠盯着前面的刘家房子,恨不能脚下生风,一个跨步就到。 到刘家的时候,刘家人正在大堂吃饭。 景玮不管不顾将小娃往小生脚边一放,狠松一口气后,便怡然自得的随意拉了把椅子坐下。 小生无奈轻笑,一把抱起笑眯眯看着自己的小娃,放在大腿上坐好,一手环着小娃的腰,一手接着吃饭。 小娃乖乖待在小生怀里,一点不见闹腾。 这一幕,看的景玮些微有点闹心,“啧啧,就知道跟我横,这么小还懂看人下菜碟,也不知道像谁。” 刘二福和家安莫名对视一眼。 “谁生的像谁。” “谁家的像谁。” 景玮无言以对,决定化悲愤为食物。 景玮自个从碗柜里拿了副碗筷,盛上半碗米饭,与家安和单来在桌上开启了明争暗斗,全凭手速…… 最后三人果断吃撑了…… 于是原来的饭后消食两刻钟,被刘二福改变成了半个时辰,以至于当众人折返回县衙时,天都已经黑了。 快到县衙门口的时候,一个模糊的身影“唰”的一下冲到刘二福面前,在距离两步远的地方停下,“啪”的一声跪倒在地上:“在下何史欢,拜见县令大人。” 听声音,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小生反应最迅速,在误以为危险来临时,第一时间站到了刘二福面前。 何史欢见县令大人被同行的人、以及看门的衙役团团护住,方知自己的行为过于莽撞,忙歉然道:“在下只是想来投效大人,并无恶意。” 刘二福看着不顾个人安危护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种暖流从心底涌遍全身,全身暖暖洋洋的。 “为何投效本官?” 第一次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人,跑到自己跟前说要投效自己,刘二福说不出当下的心里是个什么感受。 “宁闵知县,为官清正廉洁,秉公任直,免琼布税,开荒地,助农耕,保收成,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广开言路,兼听,明断,虽为县之七品,实乃民之父母。”何史欢回道。 我有这么好吗?怎么听着倒像是我花钱请的托……刘二福搓了搓胳膊上争相冒出的鸡皮疙瘩,一时顿在原地尴尬不已。 “就因为这个?”景玮忍笑问道。 “不瞒两位大人,在下与秦家不睦。” 刘二福脸色微变,沉声道:“借一步说话。” 将何史欢领到二堂,点上两盏油灯。 这时,刘二福才看清何史欢的模样,竟是个七尺清秀少年。 “你与秦副将有仇?是想报仇?”刘二福率先开口道。 何史欢点头又摇头,“父亲生前让我立誓,此生不与秦家寻仇,我答应了,便要做到。” “所以你找到本官,是想借本官之手如你所愿?你心里非常清楚,秦副将曾对本官取消琼布税的不满……”刘二福一面说,一面观察何史欢的面部表情。 “在下可否请大人听我家父之恩怨生平。”何史欢的声音有些悲凉。 “请讲。” 刘二福抬手,示意何史欢坐下回话。 何史欢却像没看见一般,继续笔挺的跪在地上。 “我姓何,名史欢,年十八,乃中瑜前将军府之嫡次子。 家父草莽出身,幸得时任副将的秦将军看中,弱冠之年便被选为千户。 家父感念栽培,勤学苦练,日不怠暮不休,最后凭借赫赫战功及过硬的本事,一路青云直上,年二十四便被秦将军亲封为副将。 两年后,家父随秦将军征战边蛮,因恋战正中敌人圈套,被敌军生擒。 为救家父,秦将军不顾个人安危,入夜深陷险境,不慎被另有埋伏的弓箭射中,三箭正中胸前,不过一刻,秦将军便咽气身亡。 家父悲恸欲绝,背起无息的秦将军一路杀回我方营帐,耗尽精力,倒地不起。 家父身中刀剑数十,依旧活了下来。 秦将军膝下男儿,从家父口中得知原尾,呈文书上达天听,请求予我家父革职查办。 圣上念家父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命其静思己过。 又两年,边蛮再犯,家父接圣上亲笔,代行将军之责,用一万兵马,与两万余边蛮对阵厮杀。 两军对垒长达半年之久,家父险胜,被圣上去“代”为正,称何将军。 同年,秦将军之长子连同三五书生,一二文官,日日在京城、在圣上面前污诉家父各种莫须有之罪状。 圣上烦不胜烦,让家父回京自述清白。 家父于朝堂忏悔,却从始至终,半字未证清白。 圣上无可奈何,书写一纸文书,降何将军为何副将。 家父一生,起落无常,心结难开。 吾无计可施,无可奈何。 日复一日,秦家大儿于文官一途步步高升,风光无两,小儿又在家父有意帮扶之下荣升参军。 家父忏悔,弥补,却不足以平其愤。 秦家儿郎最后竟在家父上阵对敌之时,行背刺…… 因果轮回,无休无止。 为父报仇,有仇可报,又无仇可报……”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5969/156317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5969/1563171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